Web2.0环境下的领导干部隐性知识共享

时间:2022-09-27 06:47:26

Web2.0环境下的领导干部隐性知识共享

【内容提要】 Web2.0环境下,如何获取、共享和应用知识成为领导干部保持创新性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本文探讨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内涵和领导干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价值,从建立共同愿景的共享知识内容,选择匹配的传播平台,建立信任的共享心理机制三方面阐述了促进领导干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 Web2.0环境 领导干部 隐性知识 共享

【作者简介】 刘,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一、Web2.0环境下知识共享的特征与优势

信息社会是领导干部创造价值的时代,如何获取、共享和应用知识成为领导干部保持创新性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Web2.0环境下,由于网络交互、超文本链接等网络技术的应用,Web2.0等社会性软件技术实现了互联网社会应用的优化,使群体间大规模的交互与合作更加便利,网络以其跨时空的超越性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知识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互动、参与、分享、创造的Web2.0理念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进步带来观念革新和思想解放,更使我们感受到网络时代的震撼。

Web2.0不仅是网络技术上的升级,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上的突破。Web2.0强调以人为本,人人可以创造、人人参与分享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化合作、促进内外部全面交流与对话的理念。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性,即为用户构建一个参与表达、创造、沟通和分享的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需求、性格、知识等组合单元,构建出一个个性化网络平台。Web2.0是用户链接下的信息共建,主要解决用户参与、创新和信息分享的需求;通常人与人之间的知识链接是指一个人与他人在某种环境下形成的思想交流和沟通。这种知识链接形式在网络时代仍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是链接的环境和平台的变化。过去人与人之间隐性知识的交流,要靠面对面、师徒传承等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而如今在信息社会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未来的大势下,情况在悄悄地改变,现在可以采用网络技术和手段来实现,网络已成为目前最先进的一种传播工具。过去人们借助于学术沙龙、非正式交流过程、人际关系网等来帮助实现链接。而今天Web2.0环境下,可以借助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通过网络社区、Wiki、blog、网络互动等方式实现知识链接,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可以跨越地理空间链接。Web2.0网站和元素大量出现的今天,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和合作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成员的交流愿望。其具有传统知识信息交流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异步交流、多员参与。使得用户形成社会化的群体聚合效应,这是一种相互或同化的效应,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达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快捷。同时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社交范围,并与相关人士形成学习共同体。整个学习团体通过主体活动演化,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通过知识共享和交流向个体渗透,实现知识创新,最终增强整体的竞争力。

二、隐性知识共享的内涵

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是隐含的、未编码的和高度个人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潜藏于个人意识深处,它是缄默的、朦胧的,隐而不显,难以言传,与个体经验紧密相连。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的知识,包含个人经验和价值等无形因素在内,具有强烈的背景关联性。隐性知识的形成其实就是个人在实践中对外部世界中的某种事物、问题的认识过程,从竞争优势的视觉分析,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具有竞争力。隐性知识共享更是一种现代的深度的学习方式,隐性知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的路径之一,就是实现高效率的共享。隐性知识共享致力于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智慧、经验、能力转化为更大的竞争力、知识再造力、自主学习力。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质,知识的共享、利用会使知识价值倍增。传统的隐性知识共享方式,一般是以师徒、伙伴、同事等关系进行的面对面的直接感悟、传授与交流。这种共享方式一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存在着诸多的阻碍因素,知识传递方式单向,学习自导性差,对个体需求的关注度不够,使得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相对低下。而Web2.0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共享方式的不足。这种隐性知识共享学习方式更注重从接受式学习转向自导式学习,从被动、单向的个体学习转向主动、互助的群体学习。它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我调节学习。无论是学习交流的内容、进度,还是学习的策略选择,都是学习者自觉主动的选择。学习目标、方式、内容、时间、地点、人员随机应变,灵活性强。更强调进行反思性的深度交流,以开阔眼界,拓展思想空间,达到对事物多角度、多侧面的系统思考。

三、领导干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价值

很多研究指出,人们的直觉性观念常常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往往处于难以言传而只能意会的状态。隐性知识存在于所有者潜在的素质中,与所有者的经历、修养、知识层次、创新意识等抽象的内在因素有关。领导干部是一个极其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更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倾向聚集于自主、宽松的创新文化环境,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可以提高群体组织的学习能力,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每个领导干部都是具备一定的隐性知识的个体,有着比一般人更成熟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其隐性知识存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潜在素质中,与个人的经历、修养、知识层次、创新意识等抽象的内隐因素密切相关。包括个人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其隐性知识是经验性的知识,产生于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体验、经验与洞察。隐性知识的获得是长期思考、实践、探索的产物,是尝试、练习、体验的结果。其与行动思维、理智直观联系颇为密切,是将现有的感性知识与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经过思考,判断是非,烛见真理,是个人长期创造积累的结果。他们善于在工作中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方法、领导方法,转化为生产力。善于把学知、听知、思知、感知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通过学习吸纳新知识,通过思考把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智能结构中去。能把知识活化,平时的“厚积”,实践中的“薄发”,能把理论知识通过自己深入、系统的理性思考,付诸于实践活动过程,把已获得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智慧才能,释放无穷大的力量,化作一种“内隐”理论知识,这是更高层次的知识,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活的灵动的知识。可以说领导干部头脑中丰富的隐性学识、实践经验、领导能力是领导干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体力和精力的结果,是最有价值的智力资本。因此重视领导干部隐性知识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群体的执政能力、执政智慧、执政经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促进领导干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方式与途径

1. 建立共同愿景的共享知识内容。知识拥有者与需求者双方是否具有积极的知识共享愿景是影响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原因。共同愿景是一个组织所形成的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和使命感。在激发学习行为动机、提高学习效能方面,凸显出更深刻的功能。拥有共同愿景的群体,容易聚集学习的焦点和能量,相近性与吸引力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拥有着相似知识背景的群体,个体对群体有较强的归属感,彼此间有较强的凝聚力与交往动机。由于知识距离相对较短,双方更倾向于进行纵向知识深度的交流,更有利于共享效果。因为对于共享内容的选择,是要受到学习内容偏好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内容偏好的形成,心理学一般认为它首先受到社会角色的制约,其次才受到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这与个人本身在某一社会角色上的成长发展有关。因而,对于相同职业群体来说,其学习内容偏好是具备同质性、群体性特征的。群体中的个体是以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为背景来进行交互学习,形成“人以类聚”的趋向。

对于领导干部这一群体来说,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领导隐性知识是领导者及其群体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领导活动发展变化状况和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领导者及其群体智力劳动的结晶,也是进行各项领导活动的要素或资产。他们之间的隐性知识交流通常是以“类”聚合,同一领域的知识信息相对集中,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方向,使他们具备共同意向的共享知识信息内容和感兴趣的交流话题。这就能够引发领导干部主动参与和继续探讨问题的愿望,从而在学习的交往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沟通。由此放大了知识信息的关联程度,使得他们之间的知识相似度和内聚力会越来越强,能够产生强大的合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当今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形势下,隐性知识共享的内容不仅包括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各种领域的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而且包括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学习。

2. 选择匹配的传播平台。各级党校图书馆应采用Wiki、Blog、SNS等为代表的Web2.0功能应用,构建领导干部参与的信息组织模式共享平台。应本着简单、易用、实用的原则,简化领导干部参与、互动、共享知识的操作步骤。目前所见的形式为图书馆BBS、专题图书馆、学科博客等方式,为用户提供BBS互动平台,用户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支持领导干部建立博客群。博客作为一种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开放性等众多特点的信息传播工具,为人们进行更便捷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博友们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互动,通过分享组织中专家或有影响的人的博客、评论或直接与其在线交流,可以帮助人们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分享专家经验,减少因盲目交流而浪费的时间,从而极大的提高隐性知识传递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加快知识信息的交流,形成了知识的聚类,更易于碰撞思想的火花。最大化地提升群体用户智慧的“传导效应”。领导干部工作繁忙,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冲突令许多领导干部困扰。而Web2.0的发展,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各种限制,形成了一个无空间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人人能够随时随地的与他人分享体会、交流经验,学习者可以围绕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发表观点、相互探讨,更方便获得形式生动、急需实用的知识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分享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更新和拓展的社会化、客观化、合成化、组织化的过程。知识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增值,通过交流过程,隐性知识不断强大,促进了知识流动,知识的创新,进而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领导干部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能够丰富创新思想、优化创新决策、加速创新过程和提高创新效益。

3. 建立信任的共享心理机制。隐性知识具有内隐、非逻辑、朦胧、难以言传等特点。它很难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说明,也很难有效而明白无误地交流传递,有时连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难以清晰表达。隐性知识的共享受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的多重影响。信任对复杂的知识共享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有些隐性知识拥有者担心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别人,会使自己丧失竞争优势,因而一般不主动传授给别人,尤其是同行。交流主体之间如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大量的知识财富就会由此而埋没,从而造成极大的社会财富浪费。隐性知识交流的成效受主体自身的心理认可能力、知识捕捉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吸收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影响。可见,共享群体不仅包括虚拟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同时也包括了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互行为等因素,其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网络结构,而是一种社会交互型网络。参与者不仅实现了知识、经验的提升,同时也完成网上人际关系的“自然发展”。

学习心理影响共享行为,共享文化本身是一种来自于成员内心的一致价值认同,它是建立在成员间以及成员对群体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信任是交往的剂,是彼此间的一种承诺和相互信赖。领导干部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开展合作交流的基础,共同的信念与目的是开展共享与交流的保障,也是领导干部知识交流与共享系统知识流动畅通的关键。在Web2.0环境下,参与隐性知识共享的个体都是一个集知识信息接受者、者、传播者于一身的多重角色。在共享过程中,应建立成员知识共享的价值观和合作精神,通过相同的承诺,形成融洽稳定的心理关系,优化心智模式,营造彼此信任、分享知识和彼此相容的、持续的、多向度的互动空间。只有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通过社会化、外在化、联合化和内在化的相互转化,周而复始,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才能保证参与者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增值和创新,促进领导干部群体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潘洪建.论课程实施中个人知识的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0,(7):9-13.

[2] 许继新,樊琪.农民学习内容偏好分析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116-120.

[3] 刘.领导干部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N].学习时报,2010-3-8(4).

上一篇:略论学校精细化管理模式建构的路径 下一篇:必须高度警惕和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