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时间:2022-09-27 06:43:58

当前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摘 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由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当了解并尊重一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农作物生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利用规律,创新农业生产方式,进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关键词:农业;扩大再生产;困境;出路

一、本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然而,在新形势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并抑制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进行。第一,就土地分配而言,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按劳动力比例平均分配,具有明显的生活保障色彩,由此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并导致了集体经营弱化,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抛荒、撂荒的现象;第二,就农业市场化而言,一方面,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出于自利的目的,个体农民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是整个农民群体处于无序和过度竞争的状态;另一方面,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使农民缺乏自我组织能力和代表农民利益的相应组织,难以形成合力,面对综合实力远高于自身的农业产前、产后部门,单个农民承担着较高的风险且营利较少,乃至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结果是农民利益容易受到损害,影响了农民收入提高;第三,就农业机械化生产而言,由于家庭经营规模较小,家庭成员即可完成一些简单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而少有必要雇佣其他劳动力或应用大型的机器作业,农村大量的隐性剩余劳动力成为了大型机器作业的“替代品”,致使农业生产效率止步不前,农业生产规模数十年如一日,并进一步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二、本地区农业扩大再生产面临困境的原因

(1)土地制度的束缚。在家庭承包经营下,一方面土地流转的商品属性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土地又被赋予了社会属――农民社会保障功能。虽然目前出现了农村土地流转与调整,但带有明显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是个别农户的短期扩大再生产,难以持续。在制度的干预下,资本合并土地的力量,被严重地削弱。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集体的相关经营责任,在家庭经营下也流于形式,集体的力量难以发挥,使得当前的家庭经营回到了“小农经济”的时代。

(2)农业资本投入不足。只有掌握了资本才能有机会合并更多的劳动力和土地,扩大再生产才能成为可能。然而就我县而言,资本较多地集中在城镇,农村资本较少,而且务农收入普遍较低;就农村而言,掌握相对较多资本的往往不是“种地能手”,而是从事非农工作(小作坊加工、经商、进城务工等)的农民。这就陷入了一个困境:“种地能手”试图增加土地或改善耕作条件,实现扩大再生产,却没有更多的资本;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本,反而不愿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缺少资本或资本不愿涉足农业,使得农业现代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农业生产人才流失。在我县,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这在其他欠发达的地区也表现突出。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依托,承载着农民社会保障的职能。农民是否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就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现阶段,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在农民心里表现为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在赫章,经营耕地成为农民就业的后备选择:一些个体经营、外出务工的兼业农民,在取得较多收入的情况下,因务农取得收入较少或无暇经营土地,便选择将土地租赁给其他农民,或者闲置土地;当粮价上涨,务农收益显著提高,或者原有工作难以持续的情况下,这些兼业农民便会收回原有土地,继续务农。农业人才流失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农业经营也不可持续,农业人才流失。

三、当前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出路

(1)因地制宜建立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实现土地集中,保证一定程度的经营规模,是克服目前农业规模狭小,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这就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以农业合作社、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等为载体,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和集中;提倡有资本力量的专业农民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掌握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2)资本积累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资本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一方面,需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农田水利、农业机械以及科技研发和转化的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健全农村的信用借贷制度,发挥集体资本的力量,包括农村信用社的借贷和农村的民间借贷。这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给掌握一定农业现代生产技术及农业管理的种地能手以相应数量的资金支持,鼓励其能够更好地经营更大规模的土地。

(3)拥有一批“种地能手”,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人才保障。“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农民的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系。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土地规模经营要求经营者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较强的经营能力。“种地能手”不仅仅应该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该掌握现代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管理规模化的土地。

(4)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机械作业和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通过机械作业,减少对大规模农民手工劳动的依赖,减少对手工农具和畜力农具的依赖,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机械作业大大减轻了农民务农的身体苦累程度,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机械作业对人力的替代,可以释放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农民得以从事其他行业,为农村其它行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代科技的推广运用,一是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可以使固定数量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二是改变资源的组合比例,也就是说,资源投入量不变,由于资源组合比例的改变,使单位成本降低。这样可以推进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业。

上一篇:司法官辞职是觉得“委屈”了吗?、 下一篇:防火监督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