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论文:艺术教导对学生心理影响诌议

时间:2022-09-27 06:23:48

学生心理论文:艺术教导对学生心理影响诌议

作者:王丽

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对象中共有51人(42.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12%的高职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9.38%的高职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表略)。可见,选修《艺术修养与鉴赏》课程之前,研究对象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四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后心理健康状况接受艺术教育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共有33人(27.5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2.55%的高职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4.95%的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接受艺术教育后高职学生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表3可见,高职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前后焦虑和抑郁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艺术教育后焦虑和抑郁得分低于接受前。但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发现42.50%的高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9.38%的高职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迫切需要采取相关的心理健康引导或促进措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形式较为枯燥,不大为高职学生所接受。而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艺术教育以其高雅、怡人的独特魅力,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主流,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艺术教育又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2]。本研究显示,在接受艺术教育前,高职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接受艺术教育后,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这证实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境状态。充满活力的艺术教育课程和艺术文化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真、善、美,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4]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同时也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情绪,不同的音乐会使人具有不同的感知体验,可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5-6]尽管本研究提示艺术教育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但仍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艺术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其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本研究发现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强迫和人际敏感症状改善不大。这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多种方式引导高职学生健全人格,改善心理健康。第二,艺术教育尽管对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有效,但必须注意开展的形式、途径和时间。

例如通过艺术教育进入第一课堂,教师系统、全面地讲授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实践,可以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因此,高校应该把开设艺术课程逐步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组织合适的教材,并对各门课程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组织高职学生艺术节、文化节和艺术社团活动,组建艺术团、舞蹈团、合唱团、军乐团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与。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开展形式的活泼性和多样性。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艺术潜质得以发掘,艺术素质得以提高。随着各项艺术活动的开展,高职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审美情趣也得以培养,有力地预防了学生心理疾病,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将艺术教育与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对促进校园和谐及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均有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艺术老师论文:当前艺术老师激励疑问诌议 下一篇:信息维护论文:不可扩散信息维护疑问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