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9-27 05:50:36

海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方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钱塘江海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钱塘江海塘管理主要存在建设和管理主体趋向多元,管理标准不一,责任体系不顺畅;二线备塘防御能力得不到保障,地方需求和海塘建设管理间的矛盾日益显现等问题,建议海塘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与部门协调,结合地方需求,贯彻人水和谐理念建设海塘设施,并联合地方部门切实强化海塘管理,造福于人民。

关键词:钱塘江海塘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Q178.51+4文献标识码: A

钱塘江海塘主要由专门的机制负责建设和管理,七十年代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塘工技术和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给海塘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建设和管理主体趋向多元,行政、受益部门在地域上存在交叉,不利于海塘形成有机整体。

1、海塘管理和养护标准不一。随着钱塘江治理工作推进和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钱塘江部分原省管海塘外侧因治江围垦涌现出一批由地方部门或企业投资兴建的海塘,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这些海塘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管理,置各段海塘于不同的建设维护标准。由于海塘管理部门在对海塘重要的认识、经费渠道、人力资源和建设、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使沿江海塘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不能在同一标准下进行,造成了海塘防御能力差异。众所皆知,海塘防御洪潮能力是通过各段海塘形成封闭圈来实现的,任何一段海塘防御能力的低下,都会使其它海塘的“成功防御”化为乌有。

2、防汛管理责任体系有待理顺。钱塘江流域防汛责任体系总体比较顺畅,但局部塘段责任出现交叉。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沿江部分企业主管部门和受益方非所在地政府,如在一些央企、省企、市企所管海塘,地方防汛部门管理意图不能得到很好贯彻;二是同一区域内同时存在两个“政府”,防汛责任存在交叉;三是由于行政和历史原因,个别行政区域内存在“飞地”现象;四是行政管理调整原因,防汛责任没有及时调整到位。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为加强海塘管理,省钱塘管理局每年开展了汛前、汛中、汛后检查,并开展海塘巡查工作,但这种所努力还不能引起全部海塘管理部门的共鸣。建议结合防汛管理,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海塘统一的管理机制,在海塘建设阶段就明确各种投资主体的海塘的管理单位、防汛责任单位、维护单位、资金渠道及费用标准。

二、二线备塘防御能力得不到保障。目前钱塘江治理工作仅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实际防御能力还有待考验,而且在遭受超设计标准洪水和风暴潮时,需二线备海塘作备塘,为此,仍需加强二线塘管理。当前,二线备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二线备塘概念被有意忽视。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需要,有意忽视二线备塘概念,对二线备塘建设持消极态度,在海塘上开缺、降低塘顶高程、侵占海塘保护和管理范围等现场时有发生;

2、二线备塘建设维护投入不足。原有海塘退作二线备塘后,基本不会有建设项目,而且按现行海塘维修养护经费编制定额,一线海塘退居二线后,投入标准大幅降低,如萧绍一线海塘平均维修养护费用标准为3.54万元,而二线海塘的标准为1.07万元,百沥一线海塘平均维修养护费用标准为3.10万元,而二线海塘的标准为0.85万元;

3、海塘退居二线后,群众对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在海塘上乱搭乱建、开垦种植养殖等现象增多,海塘管理环境恶化。

建议海塘管理单位加大各塘宣传投入,会商地方政府统一划定二线备塘,统一二线备塘建设和管理,加大二线备塘资金投入。

三、地方需求和海塘建设管理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传统上,海塘是防御洪潮水灾害的屏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依托海塘建设城市公园(如上虞百沥海塘城区段、钱塘江杭州市滨江区段海塘等)和将堤顶道路当作公路等现象,这种现象,打破了海塘原先由水利部门独家管理的状况,对海塘运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塘顶作交通道路问题,我省原有海塘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向社会车辆开放,路面设计标准低,但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塘段成为社会车辆的通道,海塘管理部门又是设置限高架,又是设置限宽墩,但仍不能有效控制社会车辆,管理难度很大,有些地方还将塘顶路面规划作公交车通道和消防通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车辆违规上塘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对水利部门的管理产生了质疑,塘顶通车问题已到了不能一堵了事的时候。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水利部门靠堵是行不通的,堵,必将激化水利部门与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茅盾,影响水利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建议海塘建设应,海塘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交通部门协调,结合地方需求,贯彻人水和谐理念建设海塘设施,并联合地方部门,强化海塘管理,使海塘不仅是生命财产保障线,还是服务当地群众的交通线和风景线。

四、海塘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仍很落实。当前,钱塘江流域海塘管理仍采用传统方式,主要靠现场管理人员定期巡查,逐级上报来实现信息传替,这样得方式费工费时,而且也不利于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利于全流域统筹,也延缓了防汛决策。近年来,省钱塘江管理局在海塘信息化管理上作了一些尝试,如建立防汛决策系统、电子地图、洪(潮)水位实时监测系统、钱塘江通讯基站建设、涌潮观测站建设项目建设等。部分地方水利部门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设想和方案,建议开展海塘管理信息化工作专题研究,落实专门单位负责,应用遥感 (RS)、数据收集系统 (DCS)、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钱塘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复杂系统的数字化、数字整和、虚拟仿真的信息集成应用系统,实现“数字钱塘江”,为钱塘江问题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另外,钱塘江防汛抢险设施缺乏,由于海塘管理主体多元,防汛抢险物资仓库、堆场、抢险上塘道路等没能统一规划;钱塘江绝大部分海塘均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路面宽度和结构均不能满足当今机械化抢险要求,建议结合海塘管理和防汛抢险需要,统一规划,布置上塘道路、避回车点、管理房和抢险场地等防汛抢险设施。

五、海塘出险风险依然存在,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钱塘江海塘普遍建成50年一遇以上标准海塘,但海塘出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原因有四:一是设计标准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现场实际的承受能力和极限状不清;二是受经济和技术的限制,海塘、堤防工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三是海塘堤防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四是遇超标准自然灾害时,还是不能应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促使财富和人口快速聚集,越来越不能受灾,越来越淹不起,必需要进一步提高防汛减灾应急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成立了专业应急抢险支队,地方政府也建立了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在一定层面上增强了防汛应急能力,但总体上应急能力还有待加强:一是抢险队伍建立后,缺少后续资金保障,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都有待提高;二是几十年来,水利建和水利管理水平都极大提高,出险机率减少,抢险队伍缺少实战经验;三是人员新老更新、干部交流等影响,人员流动性大,熟悉实际险情和实战的人员越来越少。因此,要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的应急能力,要整合资源,增加投入,要建设防汛抢险培训演练基地,建立抢险队伍轮训制度,提高抢险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人才储备,弥补基层人才不足。

结语:综上,作者通过对钱塘江海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建议海塘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认真贯彻人水和谐理念,加强海塘设施管理,进一步提升海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加大海塘水库管养力度 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岱山发展与改革信息

浅议我市标准海塘管理和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临海市水利局

上一篇:天然气输配气站避雷针的电磁屏蔽 下一篇:关于市政交通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