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遭遇战

时间:2022-09-27 05:22:24

“企鹅”遭遇战

一家小公司相信自己能在二维码市场阻击腾讯,这可能吗?

“生,死,腾讯”,对UC董事长俞永福所言的这“创业者无法避免的三件事”,灵动快拍的王鹏飞,或许更能知晓个中滋味。

回北京创立灵动快拍之前,王鹏飞已在上海成功出手了自己的上一家公司—天下网,全身而退,另起炉灶。他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坚信这样一个观点:在移动互联时代能杀出来的,一定是基于手机特性的。根据自己的判断,王鹏飞决定以二维码应用为创业方向。

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这并非一个全新事物。2005年前后,二维码的概念曾一度红遍中国。当时的银河传媒拿到一笔不菲融资,在宣传和市场培育等方面颇下一番功夫。无奈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不成气候,在经历短暂喧嚣后,二维码应用无疾而终。

直至2010年初,王鹏飞涉足该行业时,该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业内朋友对他说:“我支持你,但不看好你”。现在光景下,重新投入几年前没能做热的市场,对投资者来说,无异于“炒冷饭”,索然无味。然而,王鹏飞认为二维码基于手机特性,同时坚信其作为打通线下到线上的入口,必定存在商业模式,“我还是决定试一试”,王鹏飞对《时间线》说。

在一所普通的北京民房里,王鹏飞和三个合作伙伴开始创业。经过七个月的摸索研究和用户调研,“快拍二维码”客户端在2010年10月正式上线,公司“灵动快拍”也完成注册。此后,是稳扎稳打的市场培育。

没有用户下载客户端,就没有商家愿意采纳二维码,“这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先“生鸡”还是先“下蛋”,这个年轻的团队决定找一条双管齐下的路径—网游是他们锁定的第一个方向。

通过与当乐网CEO肖永泉的合作,将二维码植入其部分游戏下载页面,引导用户通过手机拍摄二维码下载游戏。一个月内,灵动快拍收获了自己的首批一万个用户。反观当下的游戏下载网站中,有90%提供二维码下载,其中七成用户使用的便是快拍二维码。王鹏飞对此颇为自豪。

2010年年底的春运,火车票防伪又为灵动快拍带来了第二轮大规模用户增长。为防止买了高价黄牛票还被从火车上赶下来,许多历经“一票难求”的人,在那时开始捕捉快拍二维码的营销信息,学习认证手中车票的真伪。到2011年春节前,其用户已过百万。

此后,借助商品条码比价,及杂志报刊的二维码订阅等手段,灵动快拍的用户数量加速增长。据灵动快拍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其合作伙伴逾三百家,用户3200万,占二维码用户市场份额的60%。而在去年年底,灵动快拍实现A轮融资,获达晨创投2000万元人民币投资。

对王鹏飞来说,灵动快拍的成长并不像表面看来那样顺畅:与线下企业谈合作,每十家可能只有一家成功;向传统行业介绍与互联网的合作模式,沟通成本不容小觑;在经历了教育市场的风险之后,现在则要面临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尤其是,当一个巨型企鹅的身影渐渐清晰的时候。

去年底,腾讯旗下的微信业务推出二维码功能,未引起过多关注。但今年9月,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的一番评论—“二维码将成为线上线下关键入口”,让其迅速成为明星话题。目前,跟进二维码领域的“巨头”,不乏新浪微博、搜狗输入法、大众点评网等更具知名度的互联网公司。

腾讯发力二维码,受影响最大的便是灵动快拍这类工具型手机拍码应用公司。灵动快拍在两年内积累3000万用户,但微信获得2亿用户仅用了20个月。二者的较量不仅体现在用户基数,封闭码也是微信的秘密武器之一。换言之,腾讯已在布局,尝试将这一行业入口牢牢锁定在自己的客户端。

二维码的知识产权是开放的,微信做的所谓封闭码,是指通过一定加密手段进行编码,保证该码只有微信客户端才能扫描成功,实现加好友、兑奖、优惠等功能;其余客户端则无法识别该码的有效信息。当微信二维码在各大家铺天盖地袭来时,无法识别该封闭码的小客户端或将遭遇卸载,损失用户;没有用户基数,就意味着失去与商家合作、盈利的可能。

“业内小公司更接受的方式是半封闭码,即,其他客户端也能识别有效信息,但只有微信才能提供更完整的用户体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说,半封闭码的好处是,“不至影响用户对其余客户端的使用”,还可帮助微信与这些公司进行资源交换,“毕竟线下市场这么大,微信做得过来吗?”—其中隐藏的侥幸心理从侧面展现出商业竞争的残酷。

致力于拍码比价的另一家二维码应用客户端“我查查”,与微信暂无直接冲突。其COO陈红洲告诉《时间线》,本质为SNS的微信,能否成功变身商家移动营销的平台,尚待验证,此时谈盈利,为时过早。

的确,在切实将“线上繁荣”转化为线下企业的有效盈利之前,二维码的商业模式并不明朗,教育线下市场的功课也远未做完。“为什么不能等蛋糕做大了,再来分呢?”那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据腾讯内部人士证实,微信目前的任务仍不是盈利—扩大用户基数,密切连接企业,才是张小龙更看重的事。

无论微信的二维码商业模式做成与否,对这些小型公司而言,威胁都是存在的:盈利成功,会给小玩家剩下多少市场?盈利未果,它们又该如何收拾残局?“二维码商业模式不明了,微信等得起;但我们小企业还是要踏实赚点钱才行。”

王鹏飞记得,合作谈判前,团队通宵讨论,也记得从平房搬到写字楼时,大家的振奋之情。他对灵动快拍未来商业模式的探索聚焦在“防伪”和“移动营销”方向:通过与制造行业中著名企业合作,推动真品认证;与厂商、商家合作,通过二维码实施营销手段。前者是王鹏飞希望与微信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路径,而后者或面临与其直接竞争。在二维码应用市场,很多个灵动快拍都在不约而同做着类似盘算:直面腾讯,还是巧妙避开。任何新业务,只要具有垄断地位的巨头一旦发力,小玩家的生存空间都难免被挤压。

“天下还有不受微信威胁的吗?”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二维码创业公司负责人感叹道。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诊断书

公司名称:灵动快拍

成立时间:2010年3月

所处行业:二维码应用

典型症状:规模增速不及竞争提速

初诊结果:与行业巨头共存

上一篇:新:教育类信托 下一篇:微电影,但别“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