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超市自助寄存财物丢失法律责任

时间:2022-09-27 04:42:45

论超市自助寄存财物丢失法律责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市购物的流行,超市自助寄存物品丢失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对此理论界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但无论是附随义务说,还是保管合同说,都是与现有法律规定及法理矛盾的。只有认定超市与顾客形成的是借用合同法律关系,进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好解决纠纷,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超市;自助寄存;法律责任;保管合同;借用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4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市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最普遍的购物方式。在超市购物选择方便,商品更新比较快,而且东西齐全。虽然超市购物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也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烦恼。如果购物过程中,顾客自助寄存的财物丢失,往往真正的直接侵权人(通常是小偷)找不到,则此时对受害人的损失超市通常拒绝承担责任。对于这种新型的赔偿纠纷,法律并无明确规定,这就给法官适用法律、正确判案带来了难度。并且,自助寄存柜的寄存方式已被商家广泛采用,可以预见,此类纠纷也将越来越多地产生。

如2000年11月1日,李杏英诉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杨浦店自助寄存财物丢失赔偿一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1.原告选择了自助寄存柜寄存其物品,与被告之间形成借用而非保管法律关系。2.被告对自助寄存柜已提出正确的接受服务的方法及明确的警示,已尽到法定义务。原告未能证明其所称物品的遗失是自助寄存柜本身的质量问题或被告借用服务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所造成。3.原告证据仅能证明其使用过被告店内的自助寄存柜,不足以证明其将存有人民币5 310元钱款的皮包存入。故不予支持原告诉请。

在以后的同类型案件中,法院多做出了同李杏英案基本相同的类似判决,对此,也有人提出异议。那么,消费者在超市自助寄存财物丢失,责任应当如何承担呢?

一、有关自助寄存法律性质的观点

在我国法学界,关于自助寄存服务中超市与顾客之间形成何种法律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合同的附随义务。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消费者进入超市进行消费,与超市形成买卖合同关系,自助寄存是基于买卖合同中商家附随的保管义务。消费者进入超市不能随身携带物品是行业惯例,此惯例系超市提出的,同时超市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超市必须承担消费者自助寄存财物丢失的责任。现由于超市未尽到管理责任,致使消费者告的财产遭到损害,理应由超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保管合同。根据《合同法》第365条之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根据顾客将物品寄存在超市自助储存柜,超市负责保管顾客的物品,可以视为超市与顾客签订了保管合同。而顾客储存的物品丢失,超市没有尽到保管的义务,很显然违反了合同约定,需要承担违约的责任。

3.借用合同。《合同法》中规定的有名合同中没有规定借用合同,但借用合同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学者将其定义为“当事人约定一方以物无偿贷与他方使用,他方于使用后返还其物之契约”。超市和顾客之间因自助寄存发生的关系,超市方无保管意思,又是无偿免费的行为,这些都符合借用合同的特征,应以借用合同关系对待之,并以此分清责任。

4.租赁合同。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超市为商主体,其盈业以营利为目的。提供自助寄存服务为其营业行为,自然是有偿行为。虽表面上未向消费者额外收取费用,但必然已作为成本分摊转嫁在顾客的购物消费中。但超市方往往事先又做了声明,不提供保管服务,如此,则符合租赁合同的特征,应以租赁合同法律关系中出租人的义务要求超市方,据此承担相应责任。

二、对自助寄存法律性质观点的评析

笔者认为上面四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是只有第三种观点才能真正反映超市与顾客间的法律关系。笔者认为,超市与顾客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无偿借用关系。

首先分析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合同的附随义务不能适用于此类案件。依史尚宽先生的观点,“债务人于契约及法律所定内容之外,尚负有附随的义务。此附随义务,又可分为两种。一为辅助的或非独立的附随义务,并无独立目的,唯保证主给付之义务履行。二为补充的或独立的附随义务,为达一定之附从的目的而担保债之效果完全实现。”附随义务是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而诚实信用原则本身就是一个内含主观因素的价值判断的原则。作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表现,合同法在规定附随义务时,一般都以“必要注意”、“合理”、“恶意”等作为判断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标准。只要债务人尽到必要的注意,主观上没有欺骗的意思,就达到诚实信用的要求,不应该承担责任。如果超市在“寄包须知”中要求使用者看清“操作步骤”和“寄包须知”,不得放入现金及贵重物品,并告知不会使用者向管理员请教后再操作。这表明超市已告知消费者使用方法。这种行为应视为超市已向消费者对可能危及财产安全的服务做出了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所以超市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全符合诚实信用的原则,并没有违反合同附随义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定性为买卖合同的附随义务,那么,应当是买卖合同已建立,这就不能解决消费者自助寄存财物后进入超市但未购物的法律适用问题,因为此时买卖合同并未建立,那么何来买卖合同的附随义务。

其次,再看观点二、观点三和观点四,二者都认为是超市与顾客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合同关系,三个观点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可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探究超市与顾客到底形成了保管合同关系、借用合同关系还是租赁合同关系,据此来判断超市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从表面上看,顾客将物品存放在自助储存柜中,顾客被称为寄存人,超市则似乎对应为保管人,他们之间所形成的是保管关系。但是,判断超市与顾客是否形成了保管合同,要看其是否符合保管合同的特点及性质。首先,保管合同是实践合同,合同的成立不仅要求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还要有寄存人将保管物交付于保管人的行为。其次,保管合同必须有保管物占有的转移,保管物必须交给保管人看管,保管合同才能成立。笔者认为,第一,超市并无保管的意思,只是为前来购物的顾客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寄存柜,超市方甚至还以通知告示的方式声明不负责保管。而顾客将自己的物品存放在自助储存柜里只是单方的意思表示,即使顾客的意思是要超市方提供保管服务,其也与超市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双方并没有达成关于保管的一致意思表示,因此保管合同并未成立。第二,超市为顾客既提供了自助寄存柜,也提供了人工寄存服务,而顾客选择了自助寄存,并没有选择人工寄存。那么超市无法对顾客的物品进行控制占有,不符合保管合同保管物转移占有的特征。自助寄存柜与人工寄存有本质上的不同。人工寄存,超市工作人员尽管不知道具体物品是什么,但是却大致知道物品的价值,并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看管,寄存员始终不离开柜台;而自助寄存柜完全是自动的,因此无法实现控制占有。另外,超市也无法对自助寄存柜内所存放的物品进行直接管理,不能随意移动顾客的物品,更不能为了管理方便将该物品随意移至另一箱柜,没有特殊的理由,超市无权打开顾客存放物品的箱子。所以超市与顾客之间形成的不是保管合同。

再看第四种观点,自助寄存形成的是租赁合同关系。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但超市方并没有因自助寄存额外收取费用,如果说是分摊在消费者头上,一则没有证据,只是推测;二则若有消费者未购物但自助寄存财物丢失如何认定为有偿。况且还有超市在自助寄存时明确声明,自助寄存柜为免费借用,定性为租赁岂不是和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一致。

接下来分析第三种观点。借用合同在我国的《合同法》中并无明文规定,根据上文的定义,借用合同是借用人在一定期限内或使用完毕后返还原物给出借人的合同。借用合同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借用合同的出借人交付借用物,仍保留借用物的所有权,借用人取得的只是一定期限的占有权和使用权;2)借用合同的标的物是不可消耗物,借用人借用标的物的目的在于使用,使用完毕后借用人要返还原物;3)借用合同是实践合同,出借人必须将出借物交给借用人,合同才能成立;4)借用合同具有无偿性。

在自助寄存中,超市是将自助储存柜交付给顾客使用,顾客对储存柜只有使用权和占有权。顾客控制自助寄存柜,从而实现对借用物的占有。顾客可通过对储存柜的实际占有,随意地储存物品,可以在不通过超市的情况下随时随意取走存放物品。超市将自助储存柜交给顾客使用,并且在储存柜上注明了使用方法及明确的警示。超市将储存柜交给顾客使用,没有收取任何的费用,具有无偿性。这些都符合借用合同的法律特征。

另外,虽然自助寄存名称为寄存,但不能以此即认定合同性质为保管。在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规则,即合同名称与内容不符时,要依合同内容确定合同性质。而从合同的内容上来看,自助寄存中超市与顾客之间形成的是借用合同法律关系。因此应根据借用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来判断超市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根据借用合同的特征,超市作为出借人的权利义务如下:出借人的权利是于合同终止时的要求借用人归还借用物;在一般情况下,出借人不负有义务。出借人一般不负瑕疵担保责任。但出借人故意隐瞒借用物的瑕疵而致借用人受损害的,应负赔偿责任。

超市将自助储存柜无偿借给顾客使用,如果自助储存柜的质量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并且超市已经告知顾客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明确的警示,已尽到法定义务,所以超市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赔偿责任。

三、结束语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商家的服务理念毫无争议,但是用这句话来分析法律问题却有失公正,判断法律责任的主体应立足于法律的具体规定,不能靠社会对弱者的同情,这样做是对法律的漠视,是法律的不幸。在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下,将自助寄存定性为借用合同关系才是合适的。当然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若想改变这种情况,真正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出台新的法律来规范调整,明确超市的权利义务,但不能顾此失彼,无限加重经营者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主体,法律要公平合理地对待双方,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法治。

参考文献:

[1]沈志先,符望.李杏英与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杨浦店、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自助寄存柜失包与超市责任[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10-18.

[2]史尚宽.债法各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61.

[3]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41.

[4]邹川宁.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45.

上一篇:向日葵豌豆保卫薰衣草 下一篇:蛙嘴夜鹰寻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