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些状元

时间:2022-09-27 04:27:21

自隋朝创建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止,中国历史上的文武状元总计777人。状元们不仅才学过人,也不乏一些传奇的故事。

自己要来的状元

唐代就有“许愿状元”牛锡庶、“自荐状元”尹枢,从其绰号我们便能看出端倪。然而有个叫裴思谦的状元,更是有趣。唐文宗开成元年,礼部侍郎高锴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他标榜公正,宣言杜绝请托。裴思谦凭与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的亲近关系,要求高锴让他当进士,被高锴撵出门去。裴思谦气愤之下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果然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找到高锴,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结果裴思谦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当时,文宗皇帝是个傀儡,仇士良权倾朝野,高锴沉思良久,自知无力相抗,只好把裴思谦录为状元。

比武考上文状元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突发其想,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与陈识面面相觑,无奈圣意难违,两位读书人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于大殿之上扑斗起来,最后陈识倒地,王嗣宗便成了当年的状元。

因中状元被车裂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朝第六个状元。巧的是,当年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3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本来是莫须有的事,但朱元璋震怒之下无心再查,并迁怒于新科状元陈安,不但革除其功名,还下令将其车裂。陈安一心求取功名,饱读诗书,终于学有所成,没想到非但不曾光宗耀祖大有作为,反而死于非命。

“饽饽”状元

康熙年间,李蟠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原因是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他立志要把文章写完,所以为防止挨饿带足了干粮。天黑后,考生纷纷交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来催,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只好发给他几支蜡烛,容他继续写。怎料此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竟向考官又要了几个,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嗔怪于他,反而认定他是难得的苦学之士,破例让他当了状元。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饽饽状元”李蟠自此名动士林。

上一篇:一个专为穷人做饭的富人厨师 下一篇:风筝大师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