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思路探讨

时间:2022-09-27 04:03:42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思路探讨

摘 要 新课程下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与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伴随着挑战,我们通过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改变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来适应新课程标准与要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字 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思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一、教学模式转变

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数学课堂模式的改变,将让数学课堂效率随之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新课程的理念会逐步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获得重新定位。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模式的转变,也是大势所趋。

探究学习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观、教师的指导观。探究式教学更多的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的过程的实施,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的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来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从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方式。在探究式的教学中涉及三个内容:

(一)教师:整个探究过程的指导者

教师首先对教材中的学习主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教师的建设性信息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修正或深层深入研究,最后在教师的下,各个探究小组将问题解决方式进行综合,用练习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二)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主体

学生首先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同伴合作来研究其解决方式,在教师的信息反馈中来由现象上升到本质,最后转入应用。

(三)教材与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为达成教育目标而依据的对象,其作用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对象。过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应用拓展为主。

二、初中数学互动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互动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师生的双向交往,双向构建的过程。在高质量的互动过程中,师双方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既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了生命活的本质存在以及自我价值的真谛,也让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展,“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教师的热点话题。要使“师生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不能只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抓住教学中的可利用环节,采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凸显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和教学风格,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聪明才智,实施优化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与“学”两个主体在行动、语言、情感、思维上互动,产生共鸣,得到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把课堂上获得的教学信息内化并生成能力,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尤其是数学学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受到足够的训练,通过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

(一)随堂批改作业

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二)分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五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三)建立作业信息小组

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作业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其主要任务是: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每一单元授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业信息小组及时总结正、错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劲松.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2).

[2]文广.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错误倾向及应对[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3]杨信平.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上一篇:让远程教育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育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