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03:33:43

刍议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技术标准;信息化系统;设想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水利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水利行业的各个方面。如今,信息化系统在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但随着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标准的管理环节不断细化,管理程序不断改进,如何改进信息化系统,拓展其功能,增加其灵活性,使其尽最大可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推动水利技术标准的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分析

2007年,水利部信息中心配合水利标准主管部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设计开发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系统》,该业务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分别为:国际合作业务子系统、科技业务子系统和标准化业务子系统。

标准化业务子系统(以下简称“信息化系统”)通过标准化管理功能模块、数据库系统和标准报表等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满足了水利技术标准日常管理的基本需求。随着管理程序的日益完善和标准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问题便凸显出来,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2010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细则》、《水利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细则》、《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办法(试行)》和《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作业指导书》等有关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定,对标准管理从立项、编制到实施以及监督管理等各阶段工作以及职能划分都有了更明确的界定。目前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管理规定的要求。

二是近几年水利技术标准数量日益增多。截至目前,现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有958项标准,其中在编标准有260余项,对标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系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更应增加数据分析和跟踪的要求。

三是目前标准的协调性问题和交叉重复现象日益明显,因此迫切需要标准的相关数据资源的建设。

基于以上几点,有必要对目前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拓展其功能,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能尽最大可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

二、目前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资源匮乏

因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旱涝、水体污染等现象进行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调配等工作,并承担监督检查和预警防范功能,所以对其信息资源要求一定要丰富,具有足够的范围和较深程度的层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因为我国眼下的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对于信息资源的高标准要求,所以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二)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要想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效率,就必须建立一个实用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在行业范围内的实时共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信息资源共享是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然而目前我国的管理信息化系统起步比较晚,各项功能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我国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中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三)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的应用,是需要以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水利信息数据处理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就会造成信息的应用环节薄弱,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等问题。此外,水利工程各还能够以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制约也是信息得不到有效应用的因素之一。在我国,由于目前关于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和软件质量有限,存在着实用价值较低、设计不够规范、功能过于单一等缺陷,而且其开发成本较高,使得水利技术标准管理信息应用环节十分薄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技术特征

(一)利用双向自动或手动拨号功能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与图文转换;

(二)实时自动采集水情等各项基础信息,同时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分类、储存和传输等;

(三)通过调用、预报和自动装载等功能,能够有效的实现数据库信息的资源共享;

(四)人工置数输入编程设置、非自动测量参数;

(五)实时检测水情等各项基础信息,并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动态的显示;

(六)实现越线故障报警功能,启动保护数据信息。

四、水利技术标准管理

在信息化系统中,依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水利技术标准管理的内容和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实现。

(一)功能模块

依照水利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的内容,按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分为12个功能子模块,分别为: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备案、宣贯、实施、复审、标准监管和变更管理。

从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模块依次实现对标准从申报,工作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及报批稿的审批功能。

子模块主要实现对报批通过的标准进行,并修改标准状态的功能。

备案子模块主要实现对标准备案信息进行记录和维护的功能。

宣贯子模块主要实现对标准的宣贯信息进行记录和查询的功能。

实施子模块主要实现主管机构记录对标准的监督检查情况。

复审子模块主要实现对标准复审流程的管理,复审信息的记录和查询功能。

监管子模块主要实现各个司局标准进展情况的统计和查询,以便主管、主持机构更清晰地了解各个司局标准的进展情况,同时进行预警,标准的监管贯穿整个标准化管理过程。

变更子管理模块主要实现记录标准变更信息等功能。

(二)流程管理

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从立项开始,依次经过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最后到报批。其中,等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或水利行业标准级别调整为国家标准时,可采用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等3个子模块,局部修订可采用审查和报批2个模块。

每个模块内的流程均由主编单位、主持和主管机构共同完成。先由主编单位申报,主持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主管机构,主管机构通过后进入下一个子模块,否则流程停止。有些子模块流程还有其他用户参与。

以起草阶段为例,信息化系统中起草子模块内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起草子模块主要流程

(三)月报表设计

信息化系统设计了5种报表,分别为主持机构版、主编单位版、修订类标准、国标_主持机构版和国标_主编单位版等月报。这5种报表共设计了47张统计表,完全满足了标准的各类统计工作。

(四)数据库建设

水利标准数据库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数据库。目前,水利标准数据库中共有标准1300多项,功能包括查询、添加、批量更新、定制列、项目终止和删除。查询信息项包括: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主持机构、主编单位、补助批次、一级状态、二级状态和三级状态等。

结束语

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水利标准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针对目前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改进信息化系统提出了几点设想,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标准制修订进度的管理和监督,增加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减少甚至避免标准编制的交叉重复现象。随着标准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要求信息化系统不断适应新的管理要求,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何实现把设想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将新的功能需求与信息化系统无缝整合,是目前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孟,顾晓伟,李聂贵,刘敏,宋卫坤.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的界定原则研究[J].中国水利,2014,07:13-15+37.

[2]胡孟,吴剑,郭萍,刘海瑞,李建国.水利工程建设类与非工程建设类标准界定原则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水利学会:,2010:6.

[3]李金才.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与典型模式技术标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朱星明,耿庆斋.略论水利技术标准中信息共享类标准存在之问题[J].水利技术监督,2006,03:6-9+16.

[5]齐莹.水利技术标准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04:291-296.

[6]于爱华,李锦秀.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对策初探[J].水利技术监督,2009,04:1-3+35.

上一篇:南京市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基坑施工降水 下一篇:关于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几点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