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时间:2022-09-27 03:02:32

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静脉穿刺留置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为了有效地保留至正常拔管及如何消除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穿刺点渗血渗液、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减轻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1]。2012年3月1日,我们对150例患者浅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对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科2011年2月-2014年7月住院期间需要长期输液或每天需多次静脉给药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50例,其中男68例,女82例,平均年龄41岁。留置部位为四肢血管弹性好血流丰富、相对较直且粗的浅静脉,留置时间5-7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血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材料: 使用材料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ⅡTM密闭静脉留置针22G、24GY型,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产A-T型9cm×6cm一次性使用粘贴手术巾(透明膜)

3.操作方法: 两组均选择前臂头静脉为穿刺部位,输注的液体种类均无明显差异,且无刺激性。首先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和作用并取得患者配合;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和血管情况, 协助患者取舒适,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严格规范消毒后再行穿刺,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后,先用一条带棉芯无菌输液贴横贴穿刺点,再用一条无菌输液贴与第1条平行横贴针栓,然后覆盖无菌透明膜固定[2]。接着固定输液器与肝素帽连接处,取一条输液贴横过头皮针针翼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在肝素帽上,第2条输液贴横贴肝素帽并覆盖前一条,第3条固定头皮针延长管。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及执行者签全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等调节滴速,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情况,每日更换无菌透明膜。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即穿刺成功后,将3L透明敷贴贴于穿刺部位固定,U型盘曲延长管,用输液贴将肝素帽固定于敷贴上,时间记录膜贴于穿刺点上方远端。

4.判断标准静脉炎的判断标准Ⅰ级: 局部疼痛,无红肿及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3] 。

5.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组患者固定方法效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固定妥当与否,直接影响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和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临床应用中,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原因是敷贴脱落。而更换敷贴既增加护理工作量,又增加了患者负担,而且在更换过程中极易因操作不当造成留置针脱落,影响保留时间,留置针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关键。

1. 减轻患者恐惧心理。 观察组 一次性无菌输液贴相比3L无菌透明膜,通透可视程度较差,不利于直视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4]。对照组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以及透明膜的可视性强,易引起患者视觉恐惧,血晕者甚至出现晕厥;观察组因覆盖了二条不可透视的无纺布型无菌输液贴,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

2. 预防静脉留置针脱落。敷贴三角形粘贴固定方法使留置针更稳定[5],不易松动脱出。临床中观察显示, 敷贴直接粘贴固定一般1-2天就容易松动、渗液渗血,2-4天就会出现红肿或脱出。从临床观察看改良固定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效果。

3.预防渗血渗液发生。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家属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小结

先用二条无菌输液贴再覆盖无菌透明膜固定的方法,方便易行,经济实惠,患者愿意配合,固定牢固,有效地减少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正常拔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艳,冼日凤,薛焕芬. 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3) .

[2] 何乾峰,罗青,马飞燕,郭楠楠,仲月霞. 急诊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06) .

[3]药晋红,胡牧.静脉留置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

[4] 敬碧珍,杨晓玲,李洁. 改进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 西部医学, 2010,(08) .

[5] 陈仁政.正确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J,万象奥秘,2009,6.

上一篇:注重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下一篇:元算法专题数据处理数学模型库的构建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