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27 12:50:52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

摘 要:在常规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0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0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其中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普遍处于盲从的状态之中,学完一个模块算一个模块,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又可以用形象编码,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因为在提取时,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其中及格率为95.8%,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差,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把核心词(新课的主题)给学生,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图1七年级下册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2的预习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只需布置诸如“预习……,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并加以思考,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图2 七年级下册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2的学生预习作业

(二)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提供问题式的情境,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还一边设问,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 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 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图3 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过程版思维导图板书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我就一边说,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图4 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完整版思维导图板书

(三)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图5 七年级英语课堂小结环节中的思维导图板书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强化知识树的构建,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明确总体要求,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和图7。

图6 学生作业――《一般过去时》思维导图

图7 学生作业――《时态》思维导图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作业,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新授课后,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图8 学生作业――七年级下册Module 9 Life History的思维导图

从上图可见,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既直观、扼要,又充满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必定要阅读教材,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要重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轻美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容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合理的课堂节奏和合理的课堂容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画”图上面,只要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层级关系合理就可以了,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语言训练量。同样,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作业,应以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为首要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上一篇: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探索高中统筹教育的具体内容及运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