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的低碳化初探

时间:2022-09-27 12:40:39

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的低碳化初探

摘要:提及水景设计,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 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在景观营造中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水资源却日益短缺。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水景设计现状及问题,景观水景设计及水源收集利用等内容来探讨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水景设计的低碳化。

关键词:水景设计 水资源 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古以来就有“城有水则秀, 居有水则灵”、“吉地不可无水”的说法。水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水资源却日益短缺,尤其对于北方缺水城市来说,在景观中应用水景似乎有些奢侈。因此,在水景设计中如何节约用水,实现水景设计低碳化,成为现阶段景观设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低碳概念

“低碳” 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水景的低碳化是指在水景设计、用料与施工建造和水景维护使用的整个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现代城市水景设计现状及问题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趋势:一是越来越趋向于人性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水景设计越来越强调人的参与性及亲水需求。例如利用喷水小品来塑造儿童戏水空间,使孩子们体验到嬉水的快乐,利用木栈道、亲水平台、涉水台阶等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二是水景设计逐渐呈现出尊重原始自然的生态趋势,以往笔直僵硬的混凝土驳岸被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的驳岸所取代。三是水景设计越来越注意文化内涵。水景设计强调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环境的融合,使建成后的景观与所在的地区能够浑然一体。

目前景观水系主要有两种建造模式,一种是硬质铺装的水景,另一种则是自然生态式水景。硬质铺装的水景,水系必须保持透明和清澈,略有杂质,硬质铺装的水底就会反映的很清楚。因此就必须每天吸尘、撒药,经常清理,稍有懈怠,水看上去就会有点脏,尤其是采用黑色、蓝色的颜色铺装的水底。同时还要经常换水,在中国南方一般夏天每周换一次水,冬天一个月换一次水,而在中国北方,由于空气干燥,空气中灰尘的含量相应要高的多,维护成本自然也要高许多,这还不包括用于冲洗的水耗、买清洗工具的费用、人工工资、清洗工具损耗等等费用。而自然生态式水系需要全部用涵管铺设,一次投入较大,建成后可以不用经常换水。

一般情况下,景观水系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水体自净能力不够,容易变质;二是渗漏严重,补多少水都会漏掉,最终的结果就是不用,变成一条干涸的沟渠;三是作为水景要耗费大量的水,成本难以为继。因此基于运行成本的关系,这些水景只在建成初期正常运行,一旦一切进入常态,此前那些富有灵性的水景便随之消失。另外因人身安全、设备状况,冬季冰冻等问题,水景设施很少运转,喷水装置在外且锈迹斑斑,既影响景观,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在严重缺水的北方城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出大水池、大喷泉,既浪费了资源,又无法达到理想的观赏效果。因此,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 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 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 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水景设计的低碳化

水景低碳化涉及水景设计建造的各个环节,包括水景设计形式的选择,规模的大小、建设用材、后期运营及维护等多个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3.1 尊重场所、因地制宜

水景设计必须顺应场地原貌,根据场地的自然地貌,结合当地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尽量考虑利用场地原有的水资源条件,以及原有地势低洼的地方开挖建设水景,以减少施工能源消耗。在原有的地形中有自然水系的,那么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则尽量的保留。这些水系是自然生态的,只需在交接地带的局部做防水、防渗漏处理,再铺上泥土,岸边种植上水草,就可以使水系更加自然,且大大消减了建设成本。

水景设计也要综合考虑当地的降雨量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最优水景设计方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例如对于南方雨水充沛,自然河湖水系遍布的地区就可以利用自然河流设计水景,且水景规模和面积可适当加大。而对于北方缺水地区水景规模就要适当缩小。

3.2巧妙设计,打造水景

在缺水型城市中,人造水景可以结合人的视觉误差来进行建设。池壁、池底采用深色装饰石块会使水的颜色变暗,给人以深不可测的感觉。采用给较浅水池注满水的方法,给人以水快要溢出来的感觉,让人从视觉上感到池水很多。这样,所用的水量较少,补水也很容易,但起到了以小搏大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引用日本园林的枯山水造园技术来营造枯山水景观,即在起伏坑洼的地形上用砂石模拟自然的山水,其中的水就是利用低洼处在边缘做成块石的自然岸线,在岸线的内侧为模拟的水面铺以洗净的卵石或白色石英砂的砂石面层模拟水面,在模拟水面上可以建桥、水榭、亭廊等建筑,在近岸处可以设置水车、小船等,还可以将铺好后的石英砂等底部用料修整成波浪形状,用来模拟自然界的水波,加上周围的绿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游人带入一种新意境,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3.3生态环保,持续发展

在景观水系设计中生态式的水景是相对环保又节能的。生态式水景是通过模拟生态水系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来打造水景,具体做法是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通过水生植物来吸附和过滤水中杂质,通过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中卵石和淤泥来过滤净化水质,这种办法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办法,可以节水、节电。生态水景处理系统的主要元素包括:水生植物、生物过滤池,预处理过滤池,曝气系统,雨水存储系统。一般情况下水的深度如果超过80公分深之后就基本具有了生物的自净能力,同时在水系中放置水草、饲养螺蛳、养殖鱼类等等均可以加强水系的自净能力。

通常净化水质使用的药物有硫酸铜、硫酸铝和高浓度漂白粉。硫酸铜用于清理青苔,硫酸铝用于吸附漂浮物、悬浮物,凝聚脏东西,高浓度漂白粉用于杀毒、杀菌,让水不变质。如果纯粹用国外进口的药物处理,净化水质,每年仅用药的费用就很昂贵,这样成本显然太高。所以如果设计条件许可,水景设计尽量采用生态式。

3.4雨水收集,中水利用

水景设计中水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对于缺水的北方城市,由于水的蒸发及渗漏需要不断的补充水体,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因此水源问题成为水景设计最关键的问题。目前可以采用的节水策略有雨水收集,中水利用等,

雨水收集:景观设计中可以设计雨水或其他降水的回收系统。雨水收集的实质就是在景观设计中设置雨水的收集系统,包括汇水系统、管网布设的输水系统、蓄水系统、过滤系统以及配水系统,共同构筑形成雨水的再利用体系。如居住区对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储存,屋面水经雨水斗、水落管和适当设置的过滤器过滤后直接进入蓄水池,雨水中的颗粒经沉淀,或下沉或上浮至蓄水池的表面,出水再经设在池中部的浮游式过滤器再次过滤后,将水送至小区的专用管线,供水景及小区其它用水,进而达到对雨水的再次利用,最终达到节水的目的。

中水利用:中水也叫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通过设立地下式中水处理站,经处理收集后,其中70%的中水可以回收再利用。中水也可以作为景观水景用水。

另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新研发的节水设施及节水技术来实现水景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节水目标。

4结语:

总的来说, 随着景观建设活动的日趋频繁, 在城市水景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今天, 设计师应该把着眼点从表现水体景观的艺术性转移到体现景观的生态价值上来。在保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水景的设计既要注重美学感受的营造, 又要注重水景有节制的开发利用,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节约型水景。

参考文献:

1:卜国华,廖秋林. 低碳园林营造的原则及手法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9: 49-51

2:刘滨谊,许珊.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用水问题[J]. 中国园林2007,2:54-56

3:郭久骥.水景景观工程节水方法探讨 广东建材[J]. 2011,4:96-97

4:王少健,王敏,赵海天.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的低碳化意义探讨[J].山西建筑 2010,

36(30):14-16

5:程虎,龚云.城市节水型水景设计探析——以永川观音山公园凤鸣湖为例[J].装饰2010.10.139-140

6:李延京. 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处理[OL]. 2010.01.28

上一篇: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论建筑房屋建设工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