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有了首部地方法规等

时间:2022-09-27 12:37:15

农民培训,有了首部地方法规等

农民培训,有了首部地方法规

近日,《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获通过,将于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农民教育培训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界定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内涵,以制度形式规范了以往的工作经验,农民教育培训不再一阵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玉星说。

《条例》首次将农民教育培训定义为成人学历教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方面内容。为保证农民教育培训能真正落在实处,《条例》特别规定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每年人大机关在审议财政预算报告时,可以监督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到位情况。

在培训对象的界定上,《条例》规定“具有本市农业户籍的劳动者,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以及不具有本市户籍但在本市承租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两年以上的劳动者”。这几乎是一个囊括所有培训对象的界定范围,仅农民教育培训一项,天津市财政每年投入十几个亿的资金,区县财政配套几百万到千万元资金不等。

李玉星认为,虽然农民渴望教育培训,但培训未必就能对上农民的胃口。为避免培训的叫好不叫座,新出台的《条例》别规定了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必须取得法人资格,有符合条件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实践实训基地等。当地政府部门定期对教育培训工作实行考核。

江苏泰州建太阳能智能化农业温室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在海陵现代化农业示范园举行透明薄膜太阳能农业设施奠基仪式。泰州海陵区委书记杨杰在致辞时介绍,透明薄膜太阳能农业设施项目建于泰州北郊的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以服务市民、致富农民为宗旨,集餐饮、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目前,已建成植物科普馆、农耕文化园、花卉园、采摘园、休闲垂钓中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餐厅及农业科技中心等。太阳能智能化农业温室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融为一体,构建新型的综合农业体系,加快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助推农业“工厂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太阳能智能化农业温室是集太阳能发电系统、农业工场、物质循环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屋顶喷淋循环系统、屋顶导热管水循环系统、水暖风机内部调温系统组成的光伏农业智能温室大棚。

据现场专家介绍,智能化有机农业生产系统遵循农产品生长基本规律,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智能补光和补水、调温技术,不同作物集约化生物培养基、营养杯生产技术,充分使用当代科技成果。专家认为,太阳能智能化农业温室具有创能、循环、节能、节地、节时、节水、环保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基本特征,真正实现田间变车间、黑夜变白天、光能变电能、空间换时间的系统农业生产变革。

河北临漳5种模式搞活循环农业

临漳县发展循环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围绕农作物下脚料和畜禽粪便,探索出了5种循环农业模式。

肥料化。采用机械化、堆沤和生物菌快速腐熟等方式,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形成“农作物资源秸秆还田”的循环利用。据统计,该县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面积已达80 %以上,每667 m2年节约化肥100 kg左右。

饲料化。把畜牧养殖与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青贮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堆沤还田”的循环利用。全县养殖户年可收集青贮秸秆4.5万m3,节约饲料5.2万t。

基料化。以发展林下食用菌栽培为主,利用小麦秸秆与牛粪混合制成基料,发展草菇、双胞菇、鸡腿菇等林下经济,实现“农作物秸秆+牛粪=基料生产食用菌下脚料还田”的循环利用。年消耗玉米芯和小麦秸秆10万t,食用菌年产效益近2亿元。

能源化。开展庭院“一建四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改院),实现了“人畜粪便沼气池沼气用于炊事用能”的循环利用,全县沼气池总量现已突破5万户。探索以玉米秸秆为主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的新路子,突破不搞养殖建沼气池的难题,形成了“玉米秸秆粉碎堆沤、压实沼气发酵原料沼气池产沼气用于炊事用能(沼肥用于大田生产)”的循环农业。目前,该项技术的推广,年可使全县消耗玉米秸秆10万t,节约用煤4 000多万元。

产业化。引进北京嘉禾木科技有限公司清洁造纸项目,形成了一条依托农作物秸秆生产清洁纸浆,从黑液治理中提取木质素,利用造纸废渣生产有机肥,利用生产中的余热和秸秆建设热电联厂,把热能、电能用于企业生产,把造纸中段水综合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把清洁纸浆提供给全县及周边中小造纸厂这样一个资源充分利用、环境科学保护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据统计,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小麦秸秆12万t,年经济效益3 500万元。

贵州大型真菌驯化栽培技术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6月1日,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贵州主要大型真菌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科技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已在贵州省累计推广1 000 hm2,辐射带动农户达10 000余户,累计创经济效益达4.6亿元以上。专家组建议在全省进一步加大食用菌的推广应用。

该项成果率先在国内成功研究分离出低温草菇菌株,为高温草菇属增添了一个新的低温型栽培品种,并研究发现低温草菇菌株能够较强地分解利用稻田土壤中稻桩,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含氮量增加,增加肥力;首次通过红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生物学特性研究和栽培实验,确认竹荪菌株能够利用多种农作物秸秆进行栽培。

据项目主持人邹方伦介绍,该项目以食用菌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源保护、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联合攻关,全面提升食用菌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孙超介绍,该项目采取“科研-企业-农户”的推广应用模式,使食用菌栽培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该项目已在贵州省的织金、黎平、长顺、大方、安顺、纳雍、麻江、贵定、贵阳等地(县)推广。仅蘑菇推广一项面积已达200多hm2,产量7 500多t,产值1.1亿元。竹荪推广应用更具规模,已在全省近10个县推广,产值超过2亿元。

山西省在盐碱地种植设施蔬菜取得成功

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利用夹层隔盐法进行设施蔬菜生产,分别种植黄瓜和芹菜,取得了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新模式。该方法将盐碱地土壤下挖40 cm整平地面,然后铺设隔盐夹层,再在夹层表面回填40 cm的非盐碱土,有效防止土壤反盐,取得了一劳永逸的改良效果。在不能种植作物的重度盐碱地上发展设施蔬菜,农民年667 m2收入3万元以上。

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

优质西瓜品种“黑帝”备受好评

近日,河南省农科院、省财政厅有关专家和领导来到中牟县财政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地查看了优质西瓜新品种“黑帝”的大棚生产情况。“黑帝”是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质西瓜品种,2009年通过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推广以来,该品种以耐贮运、肉质脆甜、产量高等特点备受瓜农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黑帝”西瓜田,专家就品质和产量现场测定出一组数据:平均单瓜重9.8 kg,含糖量11.5 %,667 m2产5 000 kg,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

北京市十家大型超市建国际果蔬专区

近日,华联、美特好、永辉、京客隆、北京机场伊示雅等十家大型超市代表与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签订入场采购协议。今后市民可以通过超市设立的国际果蔬专区,直接购买到来自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的果蔬农产品。同时,市民还可通过专区现场提供的扫描仪以及电脑、电话,追溯到每个产品的经营商和生产基地。

于7月份正式营业的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可提供来自26个国家100多个基地的果蔬产品,目前已有来自智利、日本、泰国等十个国家的外国贸易公司入驻。这些外国贸易公司既直销外国的果蔬,也向新发地国际绿色物流区的会员生产基地直接采购出口到国外。

据新发地负责人介绍,对于进入到专区的每个农产品都进行了编号,然后贴上安全标识和二维条码。对于在编号范围内的产品,通过扫描器、电脑、电话可追溯到每个产品的经营商和生产基地等信息。相反,对于冒牌编号的产品,系统将提示可能有假。

上一篇:京郊春季塑料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下一篇:仙峡湖有机韭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