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名校的“一流密码”

时间:2022-09-27 11:48:41

第三世界名校的“一流密码”

有巨资才有国际一流高校?

因应“科教兴国”的战略思维,我国耗资数百亿元展开“211”和“985”两项高教改革工程,并集中资源支持少数重点大学,力争经过十几年努力,使北大、清华等一批名校脱胎换骨,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

基本上,这样巨额的资金投入、这样的宏图大计是很有前瞻性而且很有必要的,但是却引发部分人的误解,以为只要有足够多的金钱,打造世界名校就不在话下,让人担心因急功近利而走向浅薄。

美国哈佛校长每年负责的财政预算高达30亿美元,约合220多亿元RMB,北大一年20多亿元的支出仅是其十分之一。位列美国前几位的大学,其一年预算就等于全中国高校的全年预算,如果我们硬要与西方国家的高校较量资金,只能是叫花子与海龙王比宝。那么,难道中国高校只能永远当二流三流吗?打造真正的国际一流大学,经费与硬件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否则肥得流油的中东产油国的大学早就跻身世界最卓越大学的行列了。一间大学的卓越,在于内涵、精神、风气、深度、底蕴,过分强调资金与硬件设施,可能造成反效果。

近年来,许多中国高校门面越来越漂亮,建筑越来越高档,设备越来越先进,但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却越来越罕见,大家一窝蜂涌入热门且容易看到成效的研究项目。而冷门领域的研究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但需要更耐得住寂寞的勇气,所以研究冷门的学者受到冷落,成为校园“二等公民”,后继乏人。这种一年看成果、两年要验收的心态,导致高校科研追求短期效益,实验室成为“快餐店”,论文成为流水线产品,大家拼命赶工出货,求量求快,研究等于业绩竞赛,谁出货最快谁就是老大。

三所亚非名校的成功之道

如果不从“钱多好办事”的误区中转出来,就算砸再多的钱也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其实,很多比中国还要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有世界级的名校,比如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的开罗大学、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等。

下面三所第三世界的名校各有“个性”,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求大不求富不务虚,坚守内涵与精神、风尚与本质,力求提升深度。这远比华而不实地一味追求世界排名要实际得多。更何况,许多与人文相关的课程,教学成效基本上决定于人的因素,与设备先进与否的关系,一点都不如想象中密切,因此许多落后国家高校的人文课程,具有世界级的地位与水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成功经验或许才是我们最需要也是最欠缺的“一流密码”。

印度理工学院:录取率仅2%

IIT(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印度理工学院)是光芒耀眼的传奇品牌,创造了“IITian”(IIT人)这个英文名词。

这里没有老牌名校宏伟亘古的建筑,也没有新兴大学那些昂贵豪华的先进设备。IIT历史不长,1947年建校,不过50多年历史,从国际标准看,IIT绝对称不上资源丰富,七所分校3万多名学生,每年经费约合10亿元RMB,可是毕业生却个个都是世界级品质。美国《BusinessWeek》曾经下定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是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创校之初,IIT的定位和目标就非常明确――为印度科技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工程,培养第一流人才。印度政府为此特别制定一个为它量身打造的独立法案,允许学校高度自治,举凡课程设计、招生、教职员招聘,全由教师组成的学术议会裁定,不必受到非学术势力的干扰。

IIT每年共招4000多名新生,但每年有超过30万名成绩优异的中学生报考,录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学的13%还低。IIT入学考试只考物理、数学和化学,而且要考两次,第一次先刷掉40%,第二次则挑出最后入学的考生。IIT实行近乎斯巴达式的模式,重视学生的计量与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大一不分系,全部学习理化、数学和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学生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要修六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所有学生至少要到一家企业实习过。学校的课程每隔一段时间更新、调整,为了让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最新的理工趋势,学校特别设置计划协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以追赶全球的科技知识更新。

在印度,不论是谁,要进IIT,考试成绩一定要OK,一流学生进IIT,二流学生出国念美国名校。印度第一大软件公司信息系统(Infosys)创办人墨希(Narayan Murthy)曾经“抱怨”自己的儿子考不上IIT,只好念美国康乃尔大学。只要从IIT毕业,就是creme de la creme (精英中的精英)。

南非开普敦大学:以医学贡献著称于世

开大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建于1829年。

作为一所具有178多年历史的古老大学,开大在科学研究上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国际声誉。例如,世界上第一例人类心脏移植手术就是由开大附属医院之一格鲁特斯库尔医院的克里斯・巴纳德教授(Prof Chrs Barnard)完成的。物理系有两位毕业生曾获诺贝尔奖,第一位是阿伦・科马克(Allan Cormack),他于1979年和英国的G・豪斯菲尔德(G ・ Houns field)共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第二位是艾伦・克拉格(Aron Klug),1982年因其在电子显微镜学及核酸合成物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开大有许多高级专业人员因其国际声望而被英美等国的著名学术团体授予研究员职位。许多系(尤其是医学院和自然科学院系)与其他大学进行了许多国际性的合作研究项目,如心脏胸外科、白血病研究、儿童健康学、地球化学、动物学、海洋学、分子先生学等等。生命学院的菲茨帕特里克非洲鸟类学研究所是南半球最主要、最好的鸟类学研究机构之一,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此访问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跨越时空的治学精神

在伊斯兰世界,爱资哈尔大学最进步、最负盛名的大学,它通过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实体,十分成功地担当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爱资哈尔被称为“伊斯兰学术文化的朝向”,其影响不仅在中东,而且遍及全世界,正如现任校长阿卜德・法塔赫・侯赛因・谢赫博士所述,这是因为“爱资哈尔的研究和学习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他们不丢弃自己的祖先从白手起家中开创的珍贵遗产,也不照单全收故纸堆中的一切,”它不仅接受各国来此学习、研究的留学生,而且派出学者前往40多个国家传播伊斯兰和阿拉伯文化。在穆斯林世界,人手一册的《古兰经》必以印有“业经爱资哈尔审查”字样者为准。爱资哈尔图书馆,藏有许多极为珍遗的手抄本图书,虽然藏书量在埃及只能屈居第二,但是只有她的藏书,才被称为东方伊斯兰文化的精华和源泉,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纷纷前来拜读。

爱资哈尔大学是一所令人肃然起敬的古老的高等学府,它跨越时空、继往开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治学精神,确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的楷模。

上一篇:和老外交换图书 下一篇:在黑暗餐厅制造光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