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任贤在车四十四上独自等待

时间:2022-09-27 10:24:15

《DV@时代》 首先有个司题,听说你有门百亲?跟伍子肯?

伍仕贤 (以下简称伍):(笑)嗯,这是我们伍家都知道的。年初我为了多了解了解?老前辈就翻家谱给我证实的。我父亲祖籍是广东的?南万人特别在平祖宗,所以一般家诸保留的特别好。其实我小时候也听说有这事,但以前也没在意。前一阵想为了更了解自己家里背景于是请教了家族里的老头儿们跟我说这些故事,不过,我还没有机会回老老家那边看?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一下。

《DV@时代》 在“寻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与众下同的东西,

伍 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就是觉得这事情有点意思。我们姓伍的,要么南方的多一点,要么很多是早期从广东移民到国外的华侨。所以我这名字并非有些人说我自己瞎编的?本来就是我爸爸的奶奶给我取的。

《DV@时代》你在电影学院上学时拍了一部《东二十二条》,现在国内很少看到,包括后来的《车四十四》,都下太容易看到。

伍 这是个遗憾,但问题在于国内对专业电影短片没有专门的发行渠道,个像在欧美地区,有很多人愿意看,也就有了一定市场,然后自然就有了专业的发行渠道。国内目前就是没有。我听说网上很多人发过有关《车四十四》的贴子,还下少人称是禁片?但其实它完全不是被禁,是因力没渠道放。你说一短片电影,首先下可能卖给电视台,那样怎么放啊?十几分钟的,电影院更下可能放。既然海外有这样的渠道?我拍完了就会拿出去了,获奖后很顺利的把版权卖给很多国家的电视台或院线了――下过在国外他们一般都会和其它短片一起打包放。我希望国内可以开始重视电影短片,因力它是一种纯粹的电影艺术。我听说也有些酒吧做放映活动也放过《车四十四》,看来带子早就流出去了。

《DV@时代》你觉得作力一个导演而言?你的工作甲哪个步骤是最重要的?

伍 我拍《独自等待》的这种独立电影的情况.是逼着我做导演的同时做制片人,这种做法就得顶着更大的压力,除了要考虑观众会不会喜不喜欢?还要考虑怎么尽量把钱给投资方赚回来。有时候可能你得去做一些跟电影“艺术?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同时做这两种职位的时候还得把心态尽量保持平静-我当时拍片的时候就经常假设我手里有两个帽子?一个是导演帽,一个是制片人帽,就这么换来换去。我要是友这么去分的话,我脑子会很乱,太容易用情绪办事。很难说哪个步骤更重要,从导演角度想,最重要的是把片子拍好,把戏寺虾,把故事说清楚,尽量让观众看完喜欢。一位导演拍的作品要是口碑好,他的作品就算是成功了。从制片人的角度来说,可能比较重要的是电影做完了怎么尽量通过商业的手段让这部电影作品赚钱,比如,和投资方一起衡量把电影卖给哪家发行公司。因为把电影的发行权卖给发行公司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跟我们主创人员没有什么关系了。发行公司想怎么推广宣传,想怎么发行,完全田他们自己决定。如果他们发行的策略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只能背后十着急:怎么会这样做啊,怎么不多花点钱宣传呀?这些细节其实一般老百姓和媒体不太理解?他们关注的是一些表面上东西,不太理解背后的很多状况。我们这次比较幸运?不但电影让投资方赚了,口碑也好。小投资的电影有这个好处?要回本相对比较容易。

《DV@时代》 拍《东二十二条》,的时候你还是个学生?那个算是你的毕业作品吧,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伍 (笑)那时候根本就没什么钱,我基本上是把我在美国边上学边打工挣的钱花在那短片上。现在想起很逗?拿的是国产35毫米和平摄影机器?没有监视器?胶片总共也就10本左右。当时也犯了一个学生常犯的错:右超级有限的情况下想拍大片。(笑)全班就我一个老拿着升降车,轨道啊,设备全破我推走了,在学校器材库现有的情况下,升降机是手动的,人还要跑上去,特老款的那种,轨道都是坑坑洼洼的。当时脑子里想的全是那种运动镜头。记得第一天犯了一个大错,但是我从里面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经验。其实那是我第一次拍东西,一上来首先是资全有限的压力,所片子还没拍完钱就没有了,胶片也不够多。记得当时想拍的一个镜头是从三层教室里面拍一个学生,然后他下楼,到操场上!出校门在碰见一人。(笑)我特神经病,还真以为能这么拍。喀嚓一拍,四百尺又没了!哪个傻冒摔了一跤、或者摄影晃了一下、或焦点不行了,就又得重新来。郁闷死了。后实在是没办法,逼自己改镜头,换了一个方式拍。这是拍摄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其实换的方式还比以前想的要好?迫不得己的情况下反而可以刺激创作的发挥,真有那么多设备还不一定会比改的方式好呢。所以我经常跟想拍电影的人建议让他们自已拿机器拍拍东西是获经验的最好的办法。这是我第一次拍胶片的经验,等2001年拍《车四十四》的时候!条件和自己的经验就不一样了,换了专业的设备、专业演员、专业工作人员,质量也完全不一样了。毕竟中间有那么多年拍各种大小广告和MV的沉淀,不过回想当时拍学生作业的情形也很好玩,那种精神特别单纯,一帮学生,都只是为了拍东西,没有别的目的。我到现在还老合作的录音师还是我同学张阳。

《DV@时代》那时比较喜欢谁的作品?

伍 我喜欢的导演太多了,一时说不完,比如恩兄弟、大卫芬奇、李安、早期张艺谋呀等等、不过我记得在拍学生作业的时候最喜欢受罗伯特奥特曼导演的影响。当时特别喜欢他电影的风格,拍完以后,我后来意识到,那种风格并不是最适合我或应该说不是我喜欢拍的。我从电影学院毕业几年后,整个完全换了对电影的理解和概念,渐渐找出自己善于拍的电影,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

《DV@时代》 其实我刚拿到《独自等待》的碟片时,就觉得封面特别花哨,有种跟你以前的作品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看完之后觉得你的风格有一些改变,更多是考虑到让观众接受。

伍 其实有些媒体对我一直有一个误会,有些人看了《独自等待》后就说伍仕员了个人转型。其实《独自等待》的剧本是1999年写的,就是在我拍《车四十四》之前早就要先拍《独自等待》了。但是因力投资方面的种种原因,一直没办法开拍。后来就先拍了《车四十四》。它在国际上获奖后,国内很多媒体自然就把我归类成艺术片导演了。等拍了《独自等待》后,一些持别喜欢《车四十四》的人就说:这孙子怎么改拍“商业”片了? (笑)其实我一直就打算这样拍《独自等待》的。以前我是拍了所谓的艺木片?但不代表以后不拍比较商业的电影呀,同时拍了比较商业的影片,下代表我以后不拍“艺术片”了――因为在我脑子里,没有艺术片或商业片,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电影,我是尽量拍好看的为目标就行了,我希望可以尝试拍多种不同的风格的电影,而风格的定位在于片子本身的内容和我是给什么观众群体看的。有了这些因素才决定选什么演员来演?用什么拍摄手法。假如我下一个拍的是一部剧情正剧,那剪辑和拍摄风格和音乐的用法等等,就肯定下会和:《独自等待》一样处理了。我每拍一部电影会把拍摄风格根据故事本身给我的感觉来定的。

《DV@时代》 我看很多宣传都说《独自等待夕是你的处女作?

伍 是我的第一部故事片。包括在国外乜有这种说法,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称为他的电影处女作。短 片电影不算在内。

《DV@时代》今年李安拿了奥斯卡之后很多国内媒体都称其华人导演,说他为中国电影争光。我看媒体或者个人大都评价《独自等待》是“2005难得一见的奸片”,但也有人感慨“可惜导演不是中国人”。

伍 你知道吗?李安拿了奥斯卡之后很多美国媒体都当他是美匡导演,也没有强调他是中国导演。我觉得一个导演的国籍或背景跟影片的可看性或电影本身好环没啥关系,干嘛非扯那么多呀,非把电影奖弄的像奥运会比赛就没意思了。电影是给全球人民看的,你觉得好看就行了,别管我是那里的,我是地球人就行了。(笑)

《DV@时代》你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也是你的妻子龚蓓现在也已经和好莱坞签约,你怎么看待?

伍 我觉得蓓苏是个戏奸又很认真的演员。好莱坞看上她,简单是区为她演技,表演风格和银幕上的感觉应该很符合美国电影,她演戏比较自然,但同时如果需要的话?脸部表情也能特别丰富,而且她比较上镜,有银幕魅力。下知道她是不是因力是闽南人,说话的感觉比较有特点,我发现她的表达方法表情跟国内其他地方的演员的感觉还有点下―样。她现在除了继续演国内的影视剧以外,主要就是努力把英语水平提高,还得说得更流利,不过就像蓓苏自己曾经说过,她破好莱坞看中也只不过是给她多了一条路?双条腿走嘛,毕竟她大多数时间还是会在中国继续拍国内的影视作品。其实她前一阵已经推了两部美国电影,都是找她演女主角。有一个推的原因是因为她不喜欢那个剧本,另外那个是因为题材不符合国情,她说演了会对不起祖国,她还是一个很负责任的演员,不会随便乱接戏不管是哪里拍的。我很欣赏她这点。

《DV@时代》很多影视专业院校的很多学生毕业后郡未必尽如人意。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伍就是生活,life。很多人有点太着急想成为大师。基本上所有读这个专业的人都会有这个毛病.想一步登天。但裁觉得你借着上学的机会多出去见识一下,多去做些其他的事情?跟电影无关的最好。你可以去跟组,学一些专业知识?这方面其实叮以下着急,因为它是很容易学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去十点别的东西?学点别的知识。有人说我拍的电影人物都很真实,很贴近生活;这是我最高我是希望拍出这种感觉的。你写剧本的时候,要尽量多注意到这样一些细节.怎么观察和注重细节?它来自生活经验。很多人说为什么要在北京拍,其实我要是把《独自等待》挪到美国拍去,把文化背景做些改变,照样拍得出来,效果也差不多一样,为什么?因为人郡一样,在爱情、仇恨、悲伤这些东西上面都一样。把握住这点,你的观众群就更广了。《独自等待》在其他国家放的时候,观众笑的点都一样。其实它的故事和简单,几千年下来爱情故事无非就那几件事儿,就看你用什么角度去讲这故事就是厂。

《DV@时代》常规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想法的表达,所以现在很多人郡拿起DV,用一些视频制作工具开始制作,通过网络和电视台播放。

伍 对,我更赞同大家拿DV去恶搞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哪?它你是为了讽刺完全模仿。你这么去弄,人家也说不了你,因为你也没拿人家花钱拍的画面去做,这样可以玩得再更高―层。

《DV@时代》 国内现在很多年轻人拿DV机去拍东西,拍的东西可能比较稚嫩。你看过没有?伍我看得比较少。有时候会有些活动邀请我参加去看看学生的作品什么的。有时也会从网上下载一些小短片看看。我觉得现在这网络环境对创DV片的人特别好,DV的发明本身也让更多人通过便宜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想法,也算是很好的练手的方法。拍DV的人有一种是希望往专业影视道路上发展.另一种就是自己拍着乐,拍完给朋友看或扔网上。如果希望往专业方向发展,这个是最好的练手方法。有的人拿着剧本,老说想干吗干吗,常抱怨没人给投资,你说完全没作品,人家凭什么就给你钱去拍呀,我觉得倒还不如你自己动手去拍个DV片,证明给人家看你也会拍电影,别担心质量,人家一看你是用DV拍的也知道你肯定没什么钱,他们最想知道你会不会讲故事。糙一点别怕。不要整天什么也没拍,到处说要能拉到钱就好。天天到处骂谁谁谁,喊着别人的电影怎么怎么垃圾,自己要拍的电影超NB什么的。(笑)用行动证明。

《DY@时代》他们拍还有一个原因是DV的成本非常低。

伍 对。我们那时候还没有DV机,只有Hi8,而且很贵呀――这么一说显得目己老了。(笑)我们那时候真没有DV!现在连用手机都可以拍小电影了。这个是很好的―种发展方向。

《DV@时代》伍导有没有尝试辽用DV拍东西?

伍 问到我最怕的问题了。(笑)我属于还是喜欢用胶片的传统。(笑)记得小时侯爱借我姨妈的老式摄像机!十几岁的时候?那种超人的玩意儿,和一帮小孩拍了个小电影。除了家庭录像以外!还真没有拍过专业DV片:对了,我曾经在我博客上放过一个视频贺年卡,那个就是我用DV拍的!算是第一个正规拿DV拍摄过的车西。(笑)

《DV@时代》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DV,包括高清技术,很多人都会去做这样的尝试。

伍 我这个人还是老传统了,DV和胶片拍的车西质感上差太远了。但我对DV和胶片的理解是质感可以不一样,就像油画和水画,质感不一样,个是说DV要取代胶片,也个能说DV拍出来的质感不好,它就是下一样。只能说我就是比较喜欢画油画,我暂时不会考虑用数码拍,我也拍过高清,还是下喜欢,觉得少了银幕上的“魔术”。现在很多数码技术郡说是“模仿胶片”,但我怎么看都不像。只能希望观众的口味有一天发生了变化,就是特别喜欢这种特别青楚的画面,清楚的演员脸上的疤什么都看得那么清楚。前段时司我亡探班新版的《超人》时,剧组用的是最新的高清机器,那个导演也跟我说,他曾经是非常抵制DV,高清这些设备的?但这个新高清叫GENESLS是一个方的带硬盘的高清摄像机器?前面装了摄影机的镜头。导演说拍出未的质感很舒服,没有一卢电子的感觉。我当场也看了画面,确实很漂亮!有人说胶片早晚会被淘汰,也许吧。你看数码相机拍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传统相机拍的照片好看。但这个也只是一个过程。早晚。

《DV@时代》今年有些什么打算?

伍 手里现在有几个项目,有大概三,四个比较满意的都是别的公司技我拍的本子。最近这段时间我就一直在看剧本。其中一个是国内的剧本,一个是美匡喜剧,―个是香港警匪片,一个是美国正剧,最后这个比较有可能先拍。除外,自己也在写一个前年开始写的黑色幽默剧本,我的大毛病就是写剧本太慢了!加上,我之前的一年多一直在忙《独自等待》的前后工作,好久没进入创作状态。现在国内已经放完了,海外发行也卖了,我终于可从忙下面的新片的筹备了。这几个月会决定先拍什么,拍的话最早就是下半年的事了。

上一篇:06春,DV在路上 下一篇:DV加速了影视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