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舞台表演中的卡通化服装

时间:2022-09-27 10:14:11

浅论舞台表演中的卡通化服装

【摘 要】卡通元素作为其人类重要的视觉艺术中的一方面已逐渐渗透到多种形式的艺术设计中。本文试图通过现有的例证来阐述简要分析卡通服装在舞台表演中所包括的造型表现、色彩、演出方式以及材料工艺几方面,从而在此基础上创造产生出更加有特色的卡通化服装。

【关键词】卡通;卡通化服装;造型特点;色彩;材料工艺

绪论

卡通化服装是结合了卡通元素的服装设计,具有夸张、抽象、浪漫、梦幻的特点,与日常装有很大的区别,具有造型上的视觉效果。卡通元素来源于卡通和卡通形象。例如众所周知的超人(super man)、蝙蝠侠(bat 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 man)这些卡通形象大多被搬上电视荧屏,人物与服装色彩造型都延续原卡通形象特点。促使美国动画产业走向飞跃的沃尔特·迪斯尼创造出了享誉世界的卡通明星米老鼠(mickey mouse)、米妮 (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 duck)等系列卡通形象,这些明星卡通形象也都广泛应用到迪士尼的一些舞台剧和广场演出中。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卡通化服装作品的出现,在造型与色彩上也更具特色,从而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多样风格的卡通服装。

一、卡通化服装的造型特点及其表现

卡通化服装造型大多是来源于平面动画原型,也有部分的没有以动画原形为基准,只是单纯的把将要表现的服装造型卡通化。这些舞台形象基本上延续了动画角色风格中的夸张、拟人化特点,使其在舞台中的造型更加独特。

(一)卡通化服装夸张的造型特点

卡通化服装具有造型夸张的特点,它善于抓住事物的某一主要特点将其夸张或变形,使它更加卡通化、可爱化、让人看上去对它有一种亲近感,但经过夸张变形后的形象还能让人一眼就识别出它原本的形象,属于同一种事物但在造型表现上有了夸张特点的改动。例如中央电视台2006年推出的大型卡通明星秀《梦想乐园》舞台上出现的卡通“长颈鹿”造型,这款造型抓住了长颈鹿脖子长的特点,将其脖子长度夸张至一般长颈鹿的两倍高,由一位演员肩膀架着长颈鹿的脖子以及向上延伸的头部,身后支撑着虚拟的空的鹿身子和两条鹿后腿进行表演,映入观众眼帘的依然是具有长脖子特点的卡通长颈鹿造型;

(二) 卡通化服装拟人的造型特点

由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儿童剧院演出的《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在“仙境”场景里出现了坐在大蘑菇上拟人“毛毛虫”造型:演员除了脸部以外全身都套上了卡通毛毛虫外形的服装,由于造型要尽量贴近原动画形象,所以演员的两条腿同时套在服装内,脚的部分均被服装所掩盖,只能看到腿型弯曲的弧度。“毛毛虫”上身穿了一件人类的蓝色长衫,手只握着一根环绕在自己周围的铁丝,极富有戏剧性和拟人化特点的一幕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卡通化服装的色彩

卡通化服装善于运用极简,极纯的大色块对比,鲜艳色令人兴奋、激动,比较容易营造出欢快的效果,这一点也符合孩子们对卡通化形象偏爱的原因。色彩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语言特点。饱和的、纯净的、明亮的色彩会令人愉悦 。之所以令人不愉快,是因为太稀薄、混杂、灰暗和蒙胧等等。在心理方面,一些色彩使人愉悦,在于它富有刺激性,使人感到宁静和温暖;反之使人感到不快,则是由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消沉,或是由于它使人感到过于热烈。一些色彩的愉悦程度是由它促使被试想到的事物所决定的;性格方面,某些色彩若人喜爱,是因为它们活泼、勇敢、富有活力,诚实可信,富有同情心。使人不快则由于它们顽固、危险、太有攻击性了,等等。在这些判断表达中我们发现某种色彩几乎被当作和说成好像是一个人,把性格因素赋予了色彩。

三、卡通化服装的材料工艺

卡通化服装除了造型、色彩上的表现以外,材料工艺的体现也是整体服装的表现之一。 材料指塑造形状的不同物质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差异,不同的材料及其构成形式给观众视觉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面料带有完全不同的感情倾向。服装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在此简要列举一些卡通化服装中所涉及的常用的材料工艺的体现:

(一)纱的运用

纱通常在服装中表现唯美的、虚幻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例如迪士尼最新制作的动画与真人结合的电影《魔幻奇缘》中公主西塞尔造型,她极具卡通化风格的大公主裙是由层层的薄纱皱褶叠加,最终形成裙型夸张而又极具动画特点的服装。在纱运用的同时也需要有实的材料来补充,两者结合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和感觉上的层次感和变化感。例如1939年在美国上映的童话歌舞影片《绿野仙踪》 中指引桃乐斯的“仙女”的形象,演员穿着花色艳丽的丝绸面料做的大裙子,外面依附上皱褶强烈的薄纱,与薄纱下面的服装花色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也符合出仙女虚无飘渺的人物形象感觉。

(二)弹力材料的运用

弹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舞台造型变动、夸张的特点。它可以使演员演出的造型产生律动感,从而达到夸张的效果。例如战士文工团推出的一组杂技表演,演员的四肢都环绕着螺旋状的弹力圈,圈的长度长过于演员本身四肢的长度,演员表演的时候在空中做动作。随着肢体的运动,环绕在身上的弹力圈从远处望去就像是长短不一、来回变幻的卡通化四肢,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神奇的动感画面。

(三) 模仿原造型质感的材料运用

舞台上有很多模仿原动画造型形象的服装,需要选择接近原动画质感的材料来表现。在迪斯尼乐园中根据其目的性质的不同,乐园里的真人卡通造型都需要还原原卡通形象,所以在材料的表现上也要遵循这一特点。例如在迪斯尼乐园内部舞台上演的小型动画情景剧《小熊威尼》这组卡通形象,人物服装设计完全等同于原动画形象,同样也运用了还原动画形象质感的材料来诠释剧中人物,用毛绒质感的布料来表现威尼的皮肤,加上与动画风格完全相似的布景,仿佛把观众带入了《小熊威尼》这部经典动画当中。不仅仅是室内舞台剧,迪斯尼户外大型花车游览演出的人物服装也都是这种形式,例如遵照原卡通形象的服装设计:迪斯尼乐园中的“巴斯光年”这一角色,它在原动画《玩具总动员》里就是一个塑料质地的小机器人。运用到真人服装当中当然也要遵照这一材料特质,选择色彩饱和、轻便、可塑性强、无异味的材料去表现。

四、结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卡通题材类型的剧目出现,卡通化服装在其特有的造型方式上呈现出更完善的设计理念,它的色彩表现也日趋风格化。卡通化服装是具有整体性,特征性的,在创作方面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为大众以及卡通爱好者们所喜爱的 ,它带动了观众的审美观,将观众的审美观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也帮助演员塑造角色,揭示人物性格。卡通化服装日后将会与更独特精典的设计风格融合,我们要在已有的剧目特点的基础上更合理的运用其优点与舞台及舞台服装相结合,针对具体人物,具体情节要求来选择发挥,进行创作。尽量做到全场全剧每个人物服装的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互对比,从而营造出统一和谐的气氛效果,共同为舞台剧的明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戏剧艺术》张先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9

[2]《相约音乐剧》秋伊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6.

[3]《日本戏剧》唐月梅编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5﹒11.

[4]《人物形象设计》周少华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8.

[5]《艺术概论》贾涛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9.

[7]《动漫创意产业论》甄西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5.

[8]《动画概论》贾否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5.

[9]《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4﹒8.

作者简历:

尚 捷(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市惠济壹加贰艺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泥土和云端里的大数据 下一篇:小议图底关系理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