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异常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时间:2022-09-27 10:08:18

T波异常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我年近40岁,在情绪不好时会出现心慌、胸闷、乏力、脉搏加快等症状。经做心电图检查,医生说我的T波有异常改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后来,我又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冠状动脉血管有异常。请问,我的心脏血管正常,可为什么做心电图检查时会出现T波异常呢?T波异常是否需要治疗?

河南 刘梅

在临床上,做心电图检查时出现T波异常的情况多见于青少年和40岁以下的女性。由于一些医生没有弄清T波异常的临床意义,致使不少出现T波异常的人被轻易地戴上了“心肌炎”或“冠心病”的帽子。其实,引起T波异常的原因很多,大多数人的T波异常并不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

心电图上的T波是心室在复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电位。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和QRS波(心室除极波)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心电图上常规的12个导联中,只要Ⅰ、Ⅱ、V3~V6导联中的T波直立、aVR导联中的T波倒置,就可被视为T波正常。相反,如果上述导联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导联中的T波低平(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平坦、双向或倒置,则可被视为T波异常。在极少数情况下,T波高耸也是T波异常的表现。那么,在临床上都有哪些因素可导致T波异常呢?

1.患有心脏病:中老年人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如果出现了单纯的T波异常,该患者常可被视为有患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因为大多数出现了T波倒置的人都有心肌病变。如果做心电图检查时仅有T波低平、平坦或双向表现的患者则不具有被诊断为心脏病的特异性,此类T波异常只能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一项参考指标。

2.心外因素:①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嗜铬细胞瘤等;②药物影响,如使用洋地黄、奎尼丁、锑制剂或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③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或低血镁等;④患有胆心综合征、肝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或急腹症等。以上心外因素都可导致T波异常。

3.功能性因素:主要指由心脏神经官能症、β受体高敏综合征、运动员心脏综合征或过度换气综合征所导致的异常T波

4.生理性因素:某些生理因素可导致T波发生变异,如孤立性T波倒置综合征(心尖现象)、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青年型T波)、两点半综合征(指心室除极时额面QRS向量和T向量平均电轴所指的位置)、变化T波异常和餐后T波异常。

T波异常仅是某种疾病以及功能性或生理性因素在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对临床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有T波异常的患者只有密切结合其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弄清出现T波异常的原因,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一般来说,由心脏本身或心外疾病引起的T波异常患者,应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的T波异常患者,可口服心得安或氯化钾进行治疗。患有孤立性T波倒置综合征或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的患者,常常在深吸一口气后即可使T波恢复正常。患有运动员心脏综合征的患者可通过运动使T波恢复正常。餐后容易出现T波异常的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不可吃得过饱。

上一篇:神经衰弱的自我判断与治疗 下一篇:乙肝的临床治愈不等于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