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思维指引商业浪潮

时间:2022-09-27 09:23:25

布局思维指引商业浪潮

在创业浪潮中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学会运用“布局”思维,厘清思绪、准确定位,在关系网络中发现机会,让创业者的思维和创业机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共建共生才是明智之举。

在“全民创业”的浪潮袭来的时候,人人都热血沸腾,似乎只要着手开创,下一个被新闻报导的“暴富神话”缔造者就是自己。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如何创业?如何避免失败取得成功?众说纷纭。

创业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人可能会归结为战略选择的成功。但是,我们看到的很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创业故事。

美国著名创业学学者――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教授萨拉斯 ・ 萨拉斯瓦西做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战略对于创业的成功来说,至少在一开始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最基础的研究,发展出了Effectuation这种新兴的创业理论。沿着这种新兴创业理论,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我想换个角度谈谈创业,我把这种角度叫做“布局”思维。

自我定位的“布局”

“布局”一词原本是围棋术语,是指在一盘棋的开局阶段,双方安排棋子到特定的位置抢占空地,为了实现自己一方的胜利,而打好基础的行动。之所以把它运用到创业中,是因为仔细分析起来,创业者与棋手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开始的阶段,一切都等于零,只能依靠有限的棋子(资源)以及自己的大脑,这就是起手势,占金角银边。开局之后,不论是棋盘还是现实商场都是风云莫测,必须打起精神。一方面,要巩固维持既有的成果,这就是做活;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竞争,捕捉机会来获得优势,这一阶段才进入缠斗。

运用Effectuation的创业理论来看,创业者不需要预先设定目标,再采取具体战略行动。而是基于已有的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以最现实的方式抓住最容易得到的机会,让事业一步步壮大起来。在这样的模式中,以下三个条件是给定的:第一,创业者自身具备的独特能力;第二,创业者已经掌握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第三,创业者本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创业者在这样的既有条件下,需要迅速判断能做什么,再通过人际关系网络逐步拓展事业。

在创业中,动作慢虽然稳妥,可以避免风险,但却容易错失机会。面对动态的市场,传统战略理论的缺点在于缺少灵活性。Effectuation理论很好地指出了创业者基于自身条件的开创过程,更加贴合于创业实践。实际上,在许多创业中,都没有在一开始就预设战略或者进行完整的规划。

以腾讯帝国为例,马化腾创业之初只是看到了即时通信的便利性,于是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将OICQ挂到网上供下载,很快积累了大量的注册用户。当时的腾讯根本没有战略一说,也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尽管它已经积累了巨大的用户群,但当时包括马化腾本人在内,没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巨大价值。甚至在2000年网络市场的泡沫到来时,马化腾还想将腾讯以100万元的价格出让。

再比如,著名的珠宝公司潮宏基,其创业初期不过只是经营小家电业务的小企业。由于创始人发现珠宝首饰市场存在的巨大商机,转而开始做黄金生意,从而一步步拓展资源,抓住机遇,发展为国内首饰领先企业。

许多企业帝国的缔造,都走的是抓住现有机遇、利用现有资源、最终实现壮大的路子。其中的艰辛虽难以一一道出,但开创初期都是运用了基于自身现有条件展开的“布局”思维。

以下棋为例,围棋高手尚未开局之时,已有千百张棋谱成竹在胸,一旦开局,高手落子看似随意应景,实则有心布局,漫不经心间占据了许多关键位置,不知不觉中渐成燎原之势。Effectuation思维要求适应瞬息万变的情势,同时由于未来的不可预期,又不需要设定具体明确的战略目标。

“布局”更要求在开局时胸中有全局,虽无目标,但有方向。两者的区别可以拿航海做比喻,这就像两艘向前方行驶的航船,虽然都不知道接下来到哪儿,但一艘船方向明确,另一艘船则沿岸摸索。其结果可能大相庭径,前者可能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者只能是郑和在亚欧大陆沿线往返。

运用“布局”思维,让创业者明白如何在社会网络中获取创业路径。在关系主义导向的中国,创业者如何对社会网络结构的变化进行适应,或许更具有指导意义。

“布局”思维融入社会网络

“布局”思维,就是一种处理机会的发现和关系网络共建共生这种局面的思路。换句话说,是创业者在各种环境因素高度不确定、信息也高度不完整,似乎隐隐浮现机会但却不能描摹出具体轮廓的状况下,整体性地对社会网络状况、既有资源和个人能力进行规划。同时根据反馈,动态调整行动,达到让企业在高速变化的外在环境中适应、成长的一种行为的逻辑。

近些年来,“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经济社会学中,它是用微观的视角研究社会关系中的结构网络关系,认为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相互影响。这种方法能够从微观的社会人际关系角度来进行经济学分析,能让人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梳理复杂的经济现象。

社会网络分析学派的理论,首先认为人们可以在社会网络结构中获益。其理论根源来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社会与战略学教授罗纳德・博特提出的“结构洞理论”。所谓“结构洞”,是指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有的存在直接联系,但有的则没有直接联系。这种阻隔,看起来好像是网络结构中出现了一个一个的孔洞。

由于能够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群人联系起来的第三者,拥有着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所以在社会网络中,创业者的关键,就是要发现“结构洞”阻隔的相互需求,同时努力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创业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机会的发现者。通过发现“结构洞”、抢占“结构洞”,获得在社会网络中有利的位置,成为拥有阻隔的两者之间互通有无的关键点,并最终成为控制者甚至垄断者。正如棋手要发现棋局中的一些关键点,然后迅速抢占,并有效控制。

社会网的理论让人们更加重视机会的意义,但是机会的发现与获得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动态的。就像围棋棋局当中,就算抢占了某个关键点,并不意味着这个点能够一直被你占据,也不意味着这个点一直是关键。社会网络结构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或者重构,如何适应这样复杂的环境变化,更需要灵活运用“布局”思维。

创业者必须学会在社会网络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捕捉机会、抢抓机会。为此,创业者要不断地构筑新关系,同时要统筹好不同关系的亲疏远近,甚至切断某些关系。就像围棋中,有些关键位置需要棋手不惜用大量的棋子去抢占,有些位置又不得不放弃。

驶向创业新大陆

当马云、马化腾、俞敏洪等当年的创业先锋已经成为业界领军人物时,新的创业热情在80后中被点燃。

有一个数据显示,现在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是95%。也许并不准确,但是用“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形容创业成功率之低,恐怕并不为过。在创业浪潮中,失败各有其失败的原因,但成功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运用“布局”思维,在创业之初厘清思绪,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基本条件,灵活地在关系网络中发现机会、利用机会,同时创建新的机会,一步步地让关系网络和机会沿着同一个方向共建共生。

在关系网络和机会的衍生与转化中,关键是在于“疏网”和“密网”的转化与建立。所谓“疏网”,就是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教授提出的人际关系“弱连带理论”(Strength of Weak Tie Thoery),也就是说,并不深厚的人际关系(弱连带)反而可以有着更强有力的信息传播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发现机会。“密网”则是指另一位社会学大家科尔曼提出的人际关系封闭网络理论(Network Closure Theory)。在一个密网中,才存在有紧密关系以及强大的信任,因此也易于在需要时有力地调动其中的资源。

简而言之,“弱连带”和“疏网”带来机会与信息,“强连带”和“密网”带来动员能力和对机会的控制力。拥有“布局”思维,要求创业者一方面能够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着手干事业;另一方面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情势中,拓展网络关系,发展资源,并抓住机会。

总的来说,“布局”视角的提出,既是在应对当下不断变化的现实,又是在掌握长远、宏观方向。布局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在变化中创造关系、适应关系的行为逻辑,它所解决的是创业者如何适应一个不确定的复杂环境。布局的视角要求创业者关注关系网络,并织就一个包含大量机会信息的相关人脉圈;要求创业者随着时间和机会的变化,调整“疏网”、“密网”;要求创业者打破现有的格局,克服僵化,寻求更多的突破。这一思维和视角能够让众多的创业者在创业浪潮中找到机遇,最终到达“新大陆”。

E-mail:

上一篇:小米式创业改变行业 下一篇:需警惕众筹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