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7 08:44:57

我国的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健全财政监督工作。

关键词:财政监督 问题 对策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对于维护经济秩序、规范政府行为、遏制腐败现象具有特殊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财政监督不断得到强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的财政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一、财政监督的概念

把握财政监督的概念,是研究财政监督问题的前提。什么是财政监督?世界学术界并无统一的定义。就我国而言财政监督是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根据财政活动客观职能的要求,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监察和督促。具体地说把握财政监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财政监督是由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实施的。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不仅有财政机关,也有审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社会民众。因而,一个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应该是财政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社会中介的监督以及社会民众、新闻媒体的监督的有机构成。财政监督不只是财政部门的事,财政机关不是财政监督的唯一实施者。当然,把那些经政府授权,由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国有资产评估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和企业内部的收支情况、分配情况所进行的评估和审查称为社会监督,也不够准确。因为“这些社会中介机构受政府机关委托代行财政监督权,而且其自身作为社会成员也具备一定的财政监督权,但就其财政监督行为的实施动机而言,他们是利润的追求者,而非财政监督权的主动行使者”。

其二,财政监督是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监督,而不是对整个经济领域的监督。财政监督是对财政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监督,包括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检查。财政监督的对象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务会计、国有资本金管理等财政管理事项。

其三,财政监督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对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监督,应以法律为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换言之,财政监督应法制化。

二、我国财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财政监督不断得到强化。特别是最近几年,面对财政活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大胆探索,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财政监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首先,财政监督的方式不规范。重突击监督,轻日常监督,这是目前财政监督的明显不足。由于各项制度滞后、监督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以日常监督为主,将监督寓于财政运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其次,财政监督体制不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应包括财政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社会中介的监督和社会民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同时,财政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社会中介的监督应有明确的分工和互补关系,即财政机关侧重于日常业务监督、审计机关侧重于事后监督、其它组织侧重于宏观监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财政机关和审计机关在监督对象、范围和时间上多有交叉之处,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还不够严格和细致,这种缺乏明确分工的体系极大地影响着监督的综合效能。财政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因而,让社会民众、新闻媒体等拥有各级政府的普通财政财务状况的知情权,并且赋予其财政监督的行使权,是保证财政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然而,受制于较低的财政透明度和有限的财政监督权,现行的社会监督机制较为落后。

第三,财政监督的法制保障滞后。财政监督的依据是国家设立的财政法律法规,但从目前情况看,财政管理和财税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财政监督的规定,主要在《预算法》、《会计法》和《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但相应的条款往往是原则性的,操作性也不强。立法不完备,法律实施差,监督效果不佳,这是造成财政资源分配使用不合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并给权力滥用者和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的重要原因。

三、强化财政监督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建立规范的财政监督方式。财政监督方式要逐步由侧重于专项的、事后的、突击性的监督检查方式向经常性的、全过程的监督方式转变,立足于财政管理,着眼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方式。同时,财政监督应当把监督检查与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缩短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距离,达到既可以顺利开展财政监督工作,又能够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的目的。

其次,要健全财政监督体制,划清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的工作范围,使之各负其责,相辅相成。审计监督具有不可比拟的宏观性、全局性和独立性,财政监督也具有优于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敏锐性。要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必须努力发挥财政、审计监督的综合效能。财政监督要逐步加强日常事前、事中检查的力量,把监督寓于管理之中,逐步缩小事后检查的覆盖面,建立起快速灵活的预警机制,将监督关口往前移,进一步突出财政监督的管理特色。审计机关应真正实现高层次的事后监督,加强对包括财政在内的各部门、国家重点工程投资的事后监督,减少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建立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工作联系沟通制度,实行监督检查资料共享,降低监督检查成本,避免重复检查。

第三,要加强财政监督的法制保障。强化财政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加快立法工作,尽快出台《财政监督工作条例》或《财政监督法》,以一部相对完整的权威性法规对财政监督工作的内容、方式、程序、地位和作用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对财政监督的职能和权限,以及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加以科学界定,从而真正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对于我国的财税管理方面的税收、会计、预算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要根据经济活动的现实需要,对其中不适应形势发展、操作性差的部分加以修改和补充,以便为财政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科学和完整的法律依据。第四,要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现代化监督中的一种广泛运用形式,它体现在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运用于国家管理监督活动的许多领域。在财政监督领域,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和职责,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深入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时广泛地了解和反映任何违犯和破坏财经法纪的现象和行为,唤起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重视,使这些现象和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

最后,加强财政监督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机构建设是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的组织保证,各级财政应当建立专职的监督机构,创造必要条件,配备必要设备,确保财政监督的相对独立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搞好财政监督的基础。为此,一方面,应当做好财政监督人员的进入把关工作,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有劣迹和违规、违法记录的人员不能从事专门的财政监督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抓好他们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训等,使之成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勤政廉洁、秉公执法、工作高效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上一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刍议 下一篇:商务活动中的体态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