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阵痛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

时间:2022-09-27 07:18:18

分娩阵痛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分娩阵痛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分娩的225例产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患者对产科优质护理指征问卷进行调查,对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满意度比较。结果:提供支持减轻疼痛方面,剖宫产产妇的满意程度显著低于自然分娩产妇(Z=2.110,P=0.0035),对于助产服务的其他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产妇提供更多的支持、减轻分娩疼痛,促进自然分娩。

【关键词】分娩期孕妇;阵痛;分娩

The impact of childbirth pain o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hildbirth

WEI Sui-ying, LIN an-yun,ZHONG lo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hildbirth pain o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hildbirth. Methods 225 normal in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via a self-designed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indications questionnaire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satisfaction of natural childbirth and cesarean section. Results With providing support to reduce pain, the satisfaction in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natural childbirth maternal(Z=2.110,P=0.0035). the other satisfaction in midwife nursing service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o provide more support to the pregnant woman could reduce the labor pain and promote natural childbirth.

[Key words] pregnant women; labour pains; childbirth

自古以来产痛是人类出现即伴随母亲的痛苦,减轻或消除产痛是近百年来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目标[1]。我们以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观点研究的结果为基础[2-3]。针对产科特点,编制了分娩期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问卷,并对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满意度比较,以了解分娩阵痛对产妇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2年7-9月期间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抽取年龄为23~35岁、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娩后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共计调查225例,其中30岁以下有149人(51.7%);初中学历24人(10.3%)、高中学历40例(17.2%)、大专以上学历161例(71.6%);147名调查对象(64.4%)为职业女性,另外78人(33.6%)待业在家;调查对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生育保险(45.7%)和自费(44.0%)为主,仅3.0%的产妇享受公费医疗。

1.2 研究工具 分娩期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由作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部分和满意度测量部分。满意度测量以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观点研究的结果为基础。考虑产科特点,满意度测量包括18个条目,分为8个维度,即①助产技术;②工作环境;③陪伴分娩;④心理支持;⑤基础护理;⑥提供信息和建议;⑦提供适宜的支持减轻疼痛;⑧产前产后健康教育。每个维度设问题2~3个,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0~5分的评分法,1~5分分别表示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除了工作环境为0.624,其他均在0.7以上(0.748~0.858),表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所测结果稳定可靠。

1.3 资料收集方法 在获得调查对象口头同意基础上,由护士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发放问卷共225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资料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完成。由于各维度的条目数不同,故维度得分以条目平均分表示,即各条目得分合计除以条目数,其取值同样为1~5分,根据得分再以每1分为一个等级,划分为很不满意至很满意五个等级。不同背景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方法,其中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方法,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分析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

2 结果

剖宫产产妇对于提供适宜支持减轻疼方面的满意程度显著低于自然分娩产妇(Z=2.110, P=0.035)。对于助产服务的其他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 疼痛是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一个主要原因

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各维度评价是比较高的,对助产技术、心理支持、陪伴分娩、工作环境以及基础护理等各方面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这表明助产士服务观念的转变。剖宫产产妇对于提供适宜支持减轻疼痛方面的满意程度显著低于顺产产妇(Z=2.110, P=0.035),提示疼痛是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一个主要原因。人感觉到疼痛是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的作用,产妇的精神状态和产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思想上对分娩怀着紧张、恐惧的心理,疼痛就会更厉害。目前,越来越多的产科工作者都认识到产时舒适护理对产妇的重要意义,因为产妇产时过分关注疼痛,导致产妇情绪紧张、焦虑、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产妇过度通气、耗氧量增加、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率升高。

3.2 提供孕前、产前健康教育为首重

现今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超出了1985年WHO所推荐的 15%这一水平[4]。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这与孕妇及家属缺乏分娩相关知识、害怕疼痛、受“封建思想”影响择期手术等有关[5]。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提供孕前、产前健康教育为首重。孕妇在分娩前应该充分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树立起对分娩的信心,学习并掌握分娩时如何减轻疼痛的技巧,保持平静的心态来迎接分娩的到来。卓有成效的产前培训,分娩模拟训练,使其对分娩的过程有所了解,对分娩的疼痛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可通过平时掌握的一些方法、技巧减轻疼痛[6]。

3.3 提供陪伴分娩服务和产时实际运用技巧的指导

分娩对女性来说是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分娩是一种痛苦的欢乐。解除分娩的阵痛,是每个产妇的愿望,医护人员也一直在为此努力。分娩的疼痛主要来自于子宫收缩和肌肉紧张。畏惧-紧张-疼痛的循环――有些女性害怕分娩的原因是疼痛,由于缺乏分娩的经验,加之周围亲朋好友对分娩疼痛的夸大,使她们对分娩充满了恐惧。文献报道90%以上的孕妇对分娩有恐惧感[7] 。这种恐惧会引起肌肉紧张,导致宫缩加剧和时间延长,这反过来又会加重疼痛。为了减轻女性在分娩时的痛苦,首先,分娩的环境要尽量家庭化,舒适、温馨、宁静、安全。提供丈夫陪伴分娩,指导产妇采用特殊呼吸技巧,松弛肌肉,转移注意力,医护人员多鼓励,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分娩过程,产妇会因为我们及家属的关心、体贴,以及安全感到满足,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疼痛得到减轻,使产力良好,产程缩短,顺利分娩,避免不必要的难产、剖宫产。

参考文献

[1]沈健,梁丽霞,李映桃等.物理热敷豆袋在产科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杂志,2011,11(9):72-73.

[2]Labarere J.Francois P,Auquier P,et al.Development of a French inpat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2001,13(2):99-108.

[3]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病人观点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641-643.

[4]Kilsztajn S,Carmo MS,Machado LC Jr,et. Caesarean sections and maternal mortality in Sao Paulo[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7,132(1):64-69.

[5]向干荣,谭郁葱,杨素珍.产前健康教育与降低剖宫产率的关系[J] .现代护理,2007,4(29):49-50.

[6]杨铎,现代产科医学模式初探[J] .中国妇幼保健,2005,19(20), 2443-2444.

[7]赵有业,关俊,谢华.孕妇心理需求及分娩过程中的心态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1995,5(1):30 .

上一篇:浅谈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康中心防治一体化护理管... 下一篇:门诊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