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的应用现状及质量评价

时间:2022-09-27 07:06:14

中医食疗的应用现状及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食疗的应用现状,探讨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确定检索表达式后,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文献检索,并设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文献剔除标准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逐篇阅读筛选所得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从刊用杂志类型、科研基金支持情况、第一作者职业、研究方法、干预措施、是否体现膳食平衡、是否体现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所检索文献中ISTIC、PKU文献较少;受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数量明显不足;文献第一作者以医护人员为主,但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二联干预措施较多,但干预措施报道不规范;能够体现膳食平衡理念的文献较少;能够体现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文献很少。结论目前中医食疗相关研究存在较多问题,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医食疗;应用现状;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34-04

中医食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食物中加入适当的中药材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药膳为中医食疗的重要形式。中医食疗起源于远古时期,自秦汉以来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宋以来逐渐成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食疗的发展日益兴盛,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男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均出现了大量中医食疗方法,并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为了解中医食疗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方法,笔者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14年―2016年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分析,相关报道如下。

1文献资料

使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选择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外文会议的文献类型,以“中医食疗”为检索词,跨库检索2014年―2016年文献,检索表达式为:中医食疗*Date:2014-2016。并设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文献剔除标准:(1)文献纳入标准:干预措施中包括中医食疗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为2014年―2016年;(2)文献剔除标准:综述性文献;理论探讨性文献;访谈类文献;广告;通知;重复文献;文摘性文献;科普类文献;干预措施中未体现中医食疗的文献;系统评价类文献;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根据上述方法,共检索到文献112篇。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方法逐篇阅读论文,建立Excel数据库,从文献所刊杂志类型、是否有科研基金支持、第一作者职业、是否为对照研究、是否为随机研究、干预措施联合应用情况、是否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品名及用量、食疗中是否使用非药食两用中药、是否体现膳食平衡、是否体现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22药食两用中药的界定方法根据2002年原卫生部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及2013年[HJ3.2mm]国家卫生计生委k公厅的《关于征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2013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进行界定。符合上述规定的中药材为药食两用中药。

2结果

21文献所刊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ISTIC)收录、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收录收录情况。

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ISTIC文献为17篇,约占1518%;PKU文献为1篇,约占089%(该文献同时为ISTIC文献)。

22科研基金支持情况

221受科研基金支持文献的构成比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15篇,约占1339%。17篇ISTIC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8篇,约占4706%;95篇非ISTIC文献中,受到科研基金支持的文献为7篇,约占737%。

222文献所来源科研基金的所属省份文献所来源的15项课题中,课题来源的省份分布情况如下。东部地区:浙江省1项,江苏省1项,北京市2项,广东省3项,河北省1项,福建省1项,共计9项,占60%;非东部地区:黑龙江省1项,云南省1项,湖北省1项,四川省1项,辽宁省1项,安徽省1项,共计6项,占40%。

23文献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情况所检索到112篇文献的第一作者中,医师66人,约占5893%;护理工作者41人,约占3661%;教学人员及研究生5人,约占446%;17篇ISTIC文献作者中,医师10人,约占5882%;护理工作者3人,约占1765%;教学人员及研究生4人,约占2353%;1篇PKU文献作者中,医师1人,占100%;护理工作者0人,占0%;教学人员及研究生0人,占0%。

不同类型文献中第一作者职业分布构成比的比较情况如图1。

24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的文献为103篇,约占9196%;103篇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的文献中,采用随机研究方法的文献为83篇,约占8058%。

25文献研究干预措施分析

251干预措施的联合运用情况

对所检索到的112篇文献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可分为单一干预措施、二联干预措施、三联干预措施3种。单一干预措施,即使用单纯中医食疗,共计41篇,约占3661%;二联干预措施,包含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等)、中医食疗合用西药、中医食疗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等),共计62篇文献,约占5536%;三联干预措施,包含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并合用西药、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并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中医食疗合用西药并合用除中西医外的其他疗法,共计9篇,约占803%。各种干预措施所占比例情况详见图2。

252具体中医食疗方案的报道情况所检索到112篇文献中,仅报道中医食疗原则的文献有36篇,约占3214%,使用非药食两用中药的文献有44篇(其中有12篇文献未报道食材、药材用量),约占3929%;已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品名的文献有76篇,约占6786%,其中同时报道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的用量的文献有44篇。

253中医食疗是否体现膳食平衡仅有21篇文献体现了膳食平衡理念,占1875%。

26中医食疗的质量评价仅有3篇文献体现了中医食疗的治疗评价,仅约占268%。

3讨论

31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论文影响力较弱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研论文影响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研成果的影响力。而刊发科研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被引频次均是构成论文影响力的重要部分[1],同时论文被引频次又与所刊用杂志的影响因子正相关[2]。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刊登在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上的论文影响力较大;而就一般而言,与普通期刊相比较,ISTIC、PKU期刊影响因子较高,故刊登在ISTIC、PKU期刊上的论文,其论文影响力可能较大。但本次研究发现,近3年来中医食疗研究方向的ISTIC及PKU论文少于所z索到论文总数的五分之一,说明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论文影响力较弱。

[KG(0.15mm]32各类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科研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本次研究发现有超过85%的论文没有受到各类科研基金的资助。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是非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的6倍。科研项目对于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引领作用,能够促进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科研项目一般需要申请人填写相应申请书,在申请书中需要说明研究目的、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体研究方案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等问题。该申请书还需要通过相关专家委员会的筛选、评审才能成为真正的科研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课题负责人的思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梳理,科研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能够更顺利地形成更好的科研成果,进而发表影响力更大的论文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这即是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大幅度高于非ISTIC文献中科研基金资助率的原因。[KG)]

同时,本次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科研的支持情况好于非东部地区,这可能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不同,道地药材分布不均,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云南等世居少数民族众多,地方性食材药材丰富的地区,更应根据本地区特点,在科研基金的引导支持下积极开展中医食疗相关科研工作,丰富中医食疗学科的研究内容。

33中医食疗研究者众多,以临床医护人员为主,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经分析发现,本次研究所检索到的文献中,第一作者中,医师人数超过二分之一,护理工作者超过三分之一,但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不足5%。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临床疗效已被广大医护工作者认可,并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但在高校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若简单以是否发表ISTIC、PKU文献作为判别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可以发现护理工作者科研水平明显低于医师、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护理教育呈现多层次,多规格的特点,缺乏高层次高学历护理人才,同时在科研方面护理专业受资助力度较小等原因[3]。但本次研究发现,大部分文献都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说明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说明大部分医护工作者对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法掌握较好。

34中医食疗干预措施以二联疗法为主,干预措施报道规范性有待提高本次研究发现,中医食疗二联疗法占二分之一以上,其中又以中医食疗合用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等)为主,尚有较多的中医食疗合用西药疗法。而三联疗法较少,且各种三联疗法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推测其原因在于单纯中医食疗治疗作用较弱,联合其他疗法可明显增加疗效,但过多联合其他疗法,则无法突出中医食疗的疗效。

本次研究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献仅报道了中医食疗原则,而已报道了中医食疗所用中药和(或)食材的品名的文献中,又有部分文献未能报道各种中药、食材的用量。因此,相关文献报道的规范性较差,其他研究者难以重复已报道的食疗方法的疗效,限制了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同时,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献使用了非药食两用中药,今后若这些文献报道的中药食疗方法向量产性保健品转化,则可能存在保健品开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隐患。此外,部分使用了非药食两用中药的食疗方法并未报道所用中药的具体剂量,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由药物过量引起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将影响到中医食疗相关科研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35中医食疗方案中膳食平衡理念体现不足合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实现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分别制定了对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以及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人和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4]。这些膳食指南的制定对实现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中医食疗方案中有时以粥类食物作为中医食疗的载体,有时以药酒的形式完成中医食疗,有时又以其他膳食方式介入膳食平衡,若中医食疗中不注意膳食平衡的概念,不注意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则可能由中医食疗引起膳食的不平衡,甚至带来其他的健康问题。但目前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文献体现了膳食平衡的概念,中医食疗方案对膳食平衡理念的体现明显不足。

36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缺失目前关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文献报道很少,但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刘东辉、石添香[5]等指出,只有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标准,确定了中医食疗用药的品种资源、加工炮制、技术标准,明确各种食疗方法的功效,才能促进中医食疗的长足进步。清华大学罗国安[6]则认为中医药膳保健食品的质量标准应当从功效性物质群和潜在安全性物质进行评价和控制,并提出了“中医药膳保健食品质量评价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在本次研究中,仅有极少数的文献体现了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精神。充分说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缺失严重。

4小结

中医食疗是自古流传而来的一枚瑰宝,但如何提高中医食疗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影响力,如何改善中医食疗方案的规范性,如何使中医食疗更好地体现膳食平衡要求等均是中医食疗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医食疗质量评价,应当注重中医食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并应在中医食疗方案中体现现代营养学的膳食平衡理念,在报道中医食疗方案时,应注意报道所用食品、药品的品名及用量,有条件时应明确所用食品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关于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文献报道较少,绝大多数中医食疗文献中亦未能包含中医食疗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因此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任重道远,应加大各项科研基金对中医食疗方向项目的资助力度,以科研促进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应注重提高中医食疗相关论文的影响力,逐步培育中医食疗的相关研究热点,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完善中医食疗质量评价体系的任务中来。

参考文献:

[1]江济华,赵嘉芸,陈建中,等医学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05,18(7):740-742

[2]孔琪,夏霞宇,赵永坤,等北京市某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及学术影响力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2):20-23

[3]范宏伟,黄卫东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80-82

[4]杨月欣,张环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简介[J].营养学报,2016,38(3):209-217

[5]石添香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罗国安中医药膳保健食品质量评价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C].//2010中国上海首届国际药膳养生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31

上一篇:重庆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来宾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