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防治马铃薯甲虫药效试验

时间:2022-09-27 07:03:47

摘要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甲虫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效期长的药剂,于2013年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替代高毒农药对马铃薯甲虫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此2种药剂在试验期间对其他有益生物和马铃薯周边作物安全;药后1、3、7、14 d,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225 mL/hm2对水675 L/hm2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均优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 g/hm2对水675 L/hm2处理。这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马铃薯甲虫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杀虫剂;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22-01

马铃薯甲虫[Colorado potato beetle,Lepinotarsa decem-Lineata(Say)] 是世界上著名的毁灭性害虫,原发生于北美落基山区,为害茄科的一种野生植物刺萼龙葵。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当马铃薯的栽培向西扩展到落基山区时,立刻遭到这种甲虫的严重危害[1-3]。曾成为北美洲马铃薯作物最重要和最具毁灭性的害虫。此后,这种甲虫又不断向东扩散,速度很快。

马铃薯甲虫是博州马铃薯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危害,主要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严重时将马铃薯叶片全部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4-5]。由于该虫繁殖能力、抗逆性很强,导致农民重复用药及超量用药,使马铃薯甲虫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6-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温泉县查乡孟克图布呼村马铃薯田中进行,所选试验田为传统旱地马铃薯种植区,土质为砂壤土。种植时间为4月9日,5月10日出苗,5月14日灌头水,5月19日和6月1日中耕2次,施药时正值马铃薯开花期,叶色浓绿,长势良好。试验时正值马铃薯甲虫第2代幼虫发生高峰期。各试验小区的栽培及肥水管理条件均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黑金刚、红宝石。试验防治对象为马铃薯甲虫。试验药剂为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西北联合化工有限公司)、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9.4%高效氯氟氰菊酯+12.6%噻虫嗪,瑞士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 g/hm2(A)、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225 mL/hm2(B),以清水作对照(CK)。使用喷雾法施药,按照当地常规使用药量配置药液,采用WS-16型(山东卫士)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马铃薯叶片细水喷雾,用药液对水675 L/hm2均匀喷雾。每个药剂处理区2次重复,共计5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约为40 m2。2013年7月6日第2代3~4龄期幼虫发生高峰期施药1次。马铃薯生育期正值开花期,试验期间为晴天。

1.4 调查方法

于施药前(7月6日上午)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14 d分别进行残虫调查。共调查3次。采取S型五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10株,每株调查残虫量,并与对照区有虫量进行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虫口减退率比较

如表1所示,药后1、3、7、14 d,处理B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5%、98.7%、100.0%、100.0%,防治效果优于处理A,并且药效持久。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药后1、14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1%、82.5%,防治效果较差。

2.2 各处理相对防效比较

如表2所示,药后1、3、7、14 d,处理B防治效果优于处理A,防效均达到了94%以上。

2.3 安全性观察

在试验示范期间,没有发现试验药剂对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对马铃薯及周边的作物安全性进行了观察,没有发现药害等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马铃薯甲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2%阿立卡微囊悬浮剂表现好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效均达到了94%以上,但在实际生产中,2种药剂均可作为防马铃薯甲虫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进行推广应用[7]。

4 参考文献

[1] 郭文超,吐尔逊,许建军,等.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J].新疆农业科学,2010(5):906-909,844.

[2] 张宏,韩乃勇.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2(S1):91.

[3] 罗红杰.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及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2009(3):38-39.

[4] 唐军,伍梅芳,黄盛.防治小麦药剂大区试验示范总结报告[J].科技信息,2010(33):383.

[5] 常巧真,戴爱梅.博州地区高效杀虫剂防治马铃薯甲虫药效试验[J].新疆农垦科技,2012(10):24-25.

[6] 吐尔逊・阿合买提.新疆马铃薯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7] 李国顺.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3(11):37-38.

上一篇:樟树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初步探讨 下一篇:阜南县蔬菜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