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庞大或幽微的舞蹈

时间:2022-09-27 06:30:01

内心庞大或幽微的舞蹈

一个人茫然地面对夜的深,注视着遥远的光亮,从容、优美地展开思考,不断延伸的推算如尖利的物体刺向心灵的墙壁。这时候,仿佛有奇迹在发生,她看见了过去不曾看见的一些东西。意识左右着时间的消失速度,一切都在静止,一切又都在重新发生。这就是尹丽媛的《美丽的痛》带给我的直观感受,它是一次内心庞大或幽微的舞蹈,在协调生活中不时袭来的“不畅快”。如果写作者能够回到当下的生活,能够诚实地面对我们具体的生存,就会发现,“内心”和“生活”形成了日益激烈的冲突,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而每一次选择后面总是埋伏着更多的疑难。

这个时候,《美丽的痛》出现了,在尹丽媛的叙述中,“内心”被多姿多彩的生活包围,而实际上,是被巨大的空虚所笼罩、包围。“我在想什么?”当然,别人不会知道,可现在,连我们自己也已然不能解答了。

真正的考验和困难就在于此,不是来自“美丽”或“痛”的表象,而是来自时间和空间的裹挟,来自那犹豫不绝的、令人不知所措无从说起的记忆。它像一个泥淖,沉陷进去就很难逃离。如何去恰当地表现出“美丽”和“痛”朝着反方向撕扯的疼痛,而悬在中间的身体呢,尴尬啊,如何妥当地给其一个位置?带着诸多疑问来看《美丽的痛》,就能发现明显的弱势:太顺畅了,几乎是一种必然了。尹丽媛写得敏锐而粗疏,看出了问题,但缺乏耐心,不够固执,未能在心灵深处不依不饶地顺着挣扎的痕迹追问下去,她只是搭建了一个内心冲突的舞台,然而却是空空的,没有剧情。

难道真的有一道心篱?克服生活的诱惑,“且筑一道篱笆”。在这道“心篱”之外,得以清醒地观察和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或者,自我的内心。写作最初的冲动源于让嘈杂的世界寂静下来,请听“我”说。“说”即是“发生”:记忆的景观,生活的琐碎,被一次又一次地镜像。我们找到另一种语言:零散的片断、安静的呓语、沉默的不曾说出的思绪,屏除杂音,远远地走向内心之外,使我们意识到,认识自我必然是一次悲壮的流浪,你走得越远,灵魂就离你越近。正是借助于此,“另一个自己”得以苏醒,有了恣意的生命。

《美丽的痛》是精确的,或者说,尹丽媛在力求精确。虽然没有脱离“自我体验”,但她忽视了关注原初的情绪真实,面对纸张,似乎真的“迷茫”了。得到和失去、存在和价值、记忆和遗忘,这一切本是丰富的精神物产,反倒成了缠绕写作者的难题。对问题的思考帮助我们迫近彼岸,过去生活中无意义的片段已被时间舍弃,在遥远的旅途上,我们不断蜕变出新的面貌。尹丽媛在写作之时,是否有过叙述的坚定之心,要把这种“块垒”彻底地清除?面对着生活的一个重大主题,但“重大”反而让她的笔变得迟钝、缓慢。

写作是务虚,是不断地模糊此刻,不断地摇晃现实这个玻璃杯,使其浑浊,然后在沉淀中观察、发现。或许,这个时候,你明白了,恰恰是一种“独醒”的洞悉和智慧,摆脱身体的困顿,让“另一个自己”自由地舞蹈,在真实和虚拟之间,在回忆和想象之间,在心灵和精神之间,留下轻盈的舞步。

上一篇:新作文人的电影梦想 下一篇:不抒真情枉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