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战略对我国出口战略的启迪

时间:2022-09-27 06:22:04

美国出口战略对我国出口战略的启迪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政府见证了80年代亚洲“四小龙”通过出口实现国内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后,决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以求达到同一目的。然而十多年的贸易实践表明,尽管我国贸易依存度已达到40%,但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由国内需求拉动的。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政府又改变初衷,转为“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以期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政府对出口态度的这种改变可以理解为我国出口没有取得预期结果。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当前出口战略的不完善密切相关。

一、我国出口战略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

1.出口靠数量扩张造成与国外贸易摩擦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战略追求的是数量型扩张。仅以我国入世以来为例,我国自2001年入世以来,五年间对外贸易总额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世界贸易史罕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出口国,占世界玩具贸易额的70%;最大的服装出口国,约占世界服装贸易额的30%,世界上每三件衣服就有一件是中国生产的。与出口数量同时增长的是我国同国外的贸易摩擦。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5年全球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为178件,针对中国的就达到55件,接近31%;这与中国出口仅占世界出口的7%是不成比例的。2007年我国再次不仅成为国际上遭受反补贴调查第一国,而且也是最多的国家。200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征收99.65%的临时反补贴税,这是美国第一次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对我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不仅包括发达国家,而且还包括发展中国家。2007年7月墨西哥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仲裁小组,就中国补贴企业出口问题展开正式调查。日本、欧盟也开始收集和研究我国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情况。这一切都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出口靠贴牌生产造成对外资主体的依赖

贴牌生产是我国出口的一个主要特色,当前贴牌占我国家电出口80%以上。而贴牌生产的主体是外资,约占我国贴牌生产的80%,它造成我国对外资主体的依赖。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国出口贸易由外商主导的局面已经形成。2005年外商出口规模已占据我国出口贸易58.3%。由于贴牌生产大进大出,并加大贸易顺差,造成外贸的“虚肿”,夸大了我国外贸实际获益情况。另有数字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也主要依靠外商来实现的。以高科技产品出口为例。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370.4亿美元,外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98.2亿美元,占到85%。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出口贸易由外资主导,不能不说是其出口战略的一个失误。

3.出口靠粗放型增长造成巨大生态成本代价

长期以来,我国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高耗能产品不但增加了资源和能源紧缺矛盾,比如近几年中国接连出现油荒、电荒、煤荒等问题,而且还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有机污水排放量已占世界第1位,我国有1/3的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流中有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据世界银行(World・Bank)估计,我国近60%的城市人口居住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至少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水平的5倍。据美国有关研究部门测算,我国出口到英国的产品所造成的污染程度,是英国生产同类产品的3倍。由于空气和水的污染,每年我国GDP为此损失8%~15%。以如此巨大的生态恶化为代价的出口是难以为继的。

二、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的特点

与我国出口战略相比,美国的出口战略特征十分鲜明,且具有巨大的成效。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1.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的市场全球性

美国“国家出口战略”区域扩张并不局限于或集中于某几个国家和地区,而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其目的是在全球设置供给链的最佳地区,充分利用海外生产要素,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通过最佳方式配置资源,确保美国生机勃勃的竞争力。美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它的全球战略。一是开展经济外交,通过政府首脑会晤、谈判、协商等外交途径寻找贸易机会,为本国企业进入他国排除各种壁垒;二是积极寻求与他国、地区的区域经贸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三是通过签订双边、多边协定,然后以有关协定为依据,要求其他国家减少对商品和劳务出口的壁垒,帮助国内企业打开并维持稳定的国外市场;四是通过积极对外进行经济援助,使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获得了广阔的、几乎不存在任何竞争的国外市场。通过这些活动,美国已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标和经济目的。

2.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的产业高端性

“国家出口战略”的目标十分准确、具体:提高新兴科技领域里的产品竞争力打开国外市场。美国根据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及出口战略的需要确定了半导体、电脑、通讯、环境保护、咨询软件工业及服务业等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6大重点出口产业,并据此进行资源配置,使现有资源流向这些出口部门。正是因为美国出口战略的产业高端性,才有今天美国在一些新兴及战略性的产业上有无所比拟的优势,并且这一局面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例如,美国主要军事装备的技术水平领先俄罗斯、欧洲、英国等军事强国半代到一代,甚至更多。为保持其在高端产业的垄断优势,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长期以来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至今没有放松。今天表面上看,美国的企业好象在产品制造业上不及日韩,甚至中国,美国的3大汽车巨头也集体陷入困境,然而这并不体现美国产业的竞争实力和优势所在。

3.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的资源保护性

美国资源十分丰富,但美国宪法规定保护国内资源。仅举一个实例说明。1980年,美国著名军事家勒那建议美国政府对进口石油征收与进口价格相等的关税,其目的是减少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打击欧佩克的提价措施。而实际上美国的做法正好同勒那的建议相反。美国不仅没有以开采国内石油资源的途径来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相反进一步加大从中东、非洲、南美洲寻找石油的来源,其投资所费代价之高,远超人们所想。早在 20世纪70年代,美国便严禁开采本国稀有资源,同时开始建立和完善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以便在未来资源耗尽时,或当全球因为某种原因出现资源供应瓶颈时,它能利用自己的资源保护经济的发展。美国对国内资源保护尚且如此,更遑论出口资源。

4.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的目标长远性

“国家出口战略”具有长远的前瞻性。美国出口并不单纯追求出口规模扩大或重视交换价值和财富,而是将对外贸易发展纳入其全球经济战略的宏图之中,为其全球经济战略服务。为实现这一目的,国家成立“全国出口战略委员会”,制定具有长远、全方位出口战略。长远性体现在对于世界上任何有可以经营的潜力的地区,美国都想方设法捷足先登;全方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出口促进战略。美国将区域划分得十分具体细致。从地理位置上分,有欧洲、美洲、亚洲等战略;从市场潜力上分,有传统市场、新兴市场战略等;二是国别出口促进战略。凡与美国贸易份额较大的国家,美国都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出口促进战略;三是行业出口促进战略,针对每一具体行业提出具体细致的出口促进战略。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出口战略的设想

美国与我国出口战略上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能弥补,但其出口战略的这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借鉴以上美国出口战略经验,在构建我国出口战略框架时尤其注重以下几点的考量。

1.树立出口战略目标――培育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

对于出口战略目标这一问题,国内经济学界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而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中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国情不适应竞争优势发展战略,中国仍应沿着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发展。

笔者认为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并非是相互对立,非此即彼的,二者可以并行不悖。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有的是由于技术上的绝对差异,有的是由于产品差异,有的是由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有的是由于产品创新等。实质上,比较优势也是竞争优势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些产品短时期内都难以改变其劳动技能密集型产品的特点,如珍贵的药材,稀缺的水产品,精美的艺术品等,这些产品获利都很丰富,但它们占中国出口额的份额很低,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对于这些产品我们应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但我们也不应固守比较优势,而应用高科技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例如,私营企业青岛金王集团推出的一系列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的蜡烛,克服了蜡烛燃烧时冒烟的弊端。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对蜡烛进行了创新,产品大受国外消费者欢迎,三根蜡烛的出口平均利润等于一台冰箱。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正是通过这林林总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综合构筑的。不要认为培育国际竞争力是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做到的事。

2. 夯实出口战略基础:提升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当前中国外贸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较低。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9%(发达国家为40%)。今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首先出口增长方式应由促进数量增加向提高出口商品质量转化。为此我国应建立一套使企业受制于提高质量的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使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减少无效供给。也可鼓励企业协会建立或发挥质量管理机构,包括国外机构的作用,把注意力放在商品检验上;其次政府应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本身的结果,也与政府一定程度的干预有关。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我国政府应首先营造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微观经济环境,如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健全市场制度等,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适时地采取措施,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

3.强化出口战略动力: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却是一个品牌小国。美国《商业周刊》和国际品牌公司2006年公布的全球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拥有51个,欧洲占有38个,日本8个、韩国3个,而我国却一个也没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然而中国彩电全行业的利润之和还比不上日本索尼一家在中国的利润。这就是“制造”和“创造”的区别。当今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都是创新型国家。因此今后我们迫切需要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但据一些高科技企业反映,他们的一些产品问世后,由于国内缺乏权威性的机构给与认可,他们的产品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及推广,因而难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产品成本。为此,政府首先应建立高新产品和创新产品的鉴定及认定机构;同时加强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用可靠的产权与合约权益保护制度来保护创新人的权益。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早日实现贸易强国的这一定律。

参考文献:

1、佟家栋.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J].南开学报,2002,(5)

2、陈传兴.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调整。[J].国际贸易,2007,(9)

3、蒋为清.美国对外贸易新思维[J].世界贸易,2005,(3)

4、鲁宁.创新制度才能创新国家[N].中国保险报,2006-01-13

5、邓聿文.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竞争力[N].东方早报,2006-01-11

上一篇:浙江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特点、成效和原因分析 下一篇:基于部门创新视角的印度制药业发展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