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治疗78例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7 05:51:08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治疗78例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在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方法: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治疗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

结果:78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进行3~6个月的诊治后,表明低温等离子射频刀的治疗方法安全,效果显著,疼痛感较轻,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治愈率达到100%。

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在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方面具有疗效精确,并发症少,安全损伤小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医学应用价值。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射频刀 慢性扁桃体炎 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2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23-02

慢性扁桃体炎属于耳鼻咽喉科比较常见的病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无常的发作咽痛。较为常规的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手术方法以剥离方式为主,其中包含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挤切术、超声刀切除术、激光切除术和微波切除术等方式[1]。低温等离子射频刀作为一种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新兴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其具有超低温、无辐射的特点,且患者出血量少,被各个医院应用在扁桃体的切除手术上。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我院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技术对78例慢性扁桃体患者进行切割手术,现报道以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中,扁桃体肥大程度均为Ⅱ~Ⅲ度,其中Ⅱ度患者22例,Ⅲ度患者56例。在78例患者中男性占68例,女性占10例,年龄在6~3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21岁;病程在3~10年之间,平均达到6.5年。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喉疼痛、咽喉发干和打鼾。病例选择标准:①每年突然性急性发作4次以上的患者;②扁桃体过于肥大,严重影响正常的语言发音和呼吸等。

1.2 手术方法。

在手术前3天彻底清洁口腔,并口服抗生素防止交叉感染,扁桃体炎发展严重者在手术时作全麻准备。局部麻醉使用2%的丁卡因,对患者的咽部表面安排3次麻醉。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数字化等离子动力剪对患者的扁桃体边缘进行切除,并及时地止血。术中切割的边缘为白色,无任何碳化现象的产生。术后充分对患者止血,同时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残留物,一旦发现残留物时应及时地使用离子镊钳将残留物清除体外。

1.3 术后处理。在手术完成后的三天时间里,对患者采取静滴抗生素和激素的措施,彻底清洁患者的口腔。在手术后24小时左右可以见到扁桃体窝的表面被白色假膜所覆盖,第5~7天左右部分白色假膜逐渐脱落,第7~10天左右白色假膜完全脱落;手术三天后,患者可由抗生素、激素的输入改为口服抗生素,在第5~7天患者可以出院;同时医院对患者持续3个月时间的随访。

1.4 疗效评定标准。当扁桃体窝中没有出现肥大或是炎性扁桃体时,且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当扁桃体窝出现残留的肥大或是炎性扁桃体时,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2 结果

78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炎性或是肥大性扁桃体都被完整地切除,并未发现残留物,治愈率达到100%。医院对患者随访的3个月时间内,21例打鼾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但因为在手术前并没有对打鼾患者睡眠呼吸的情况进行监测,所以无法得出准确的改善程度。

3 讨论

3.1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治疗原理。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技术的主要治疗原理是利用导电介质在电极的四周形成一个高度密集的等离子体区[2]。而这个等离子体区由多个被等离子化的粒子组成,高度等离子化的粒子拥有强大的力量将组织内部的有机分子链彻底粉碎,使得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分离,组织内部体积明显减小。这样不仅对组织结构没有产生直接性的伤害,对四周的组织损伤小,且电流不经过组织,避免了组织内部的发热情况,治疗过程中温度偏低。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技术的优点有:①表面组织的温度低,在40~70℃左右;②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分离,令组织拥有止血消融的优势;③对间接组织的损害程度最小;④热渗透力极低;在切除组织时对周边正常组织没有伤害性;手术过程中无辐射、无异味烟雾、出血量少等特征[3]。

3.2 手术效果的优劣判断。通过手术的时间、在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和在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扁桃体的愈合时间等判断手术的优劣程度[4]。通过对78例患者在术中、术后的密切观察和3个月的随访,并与使用常规手术方法的病例相互比较,得出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技术不管在手术的时间上,还是在术中患者出血量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上,都远远优于常规的切除手术。国外通过一组大样本的病例研究分析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手术和常规手术中的出血产生率,756例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在切除扁桃体时出血产生率是2.15%,625例常规方法切除扁桃体时出血发生率是5.67%,两组间的数据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技术效果更好。

3.3 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向:①在手术完成的2小时后出现疼痛感,患者在吞咽过程中感到轻微疼痛感,这时应口服镇痛药进行止痛,但术后出现疼痛感的发生率远远小于常规的切除术;②患者创面窝的愈合速度和恢复日常饮食的速度快;③手术后患者的咽部轻度水肿,对呼吸无影响,3天内水肿便可消失[5]。综上所述,虽然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技术在切除扁桃体手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其运用时间短,病例相对匮乏,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日后有待增加更多的病例,全面分析等离子射频刀的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1] 田永远.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56-57

[2] 陈瑜萍,张晖萍.扁桃体挤切术剥离术及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临床应用体会[J].河北医学,2012(9):1219-1221

[3] 姚昆,胡伟.双层缝合技术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后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2(7):107-108

[4] 谢江英,黄文霞,冯晓霞.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止血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0(23):4580-4581

[5] 冷辉,孙海波,马仲平,等.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5):290-290

上一篇: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下一篇: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初诊阶段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