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企业资源推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7 05:31:06

依托企业资源推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热门话题。文章基于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视角,考察了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依托企业资源构建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旨在为相关部门指导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资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创业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国外,美国和英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早,理论和实践体系相对完善。其中,美国的一些大学其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与企业共同开展和实施创业教育的特征。在国内,校企合作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高职院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一种合作形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功。本文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资源与优势,将创业教育理论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融合,有效地将就业和创业贯穿起来,形成依托企业资源的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不正确

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许多管理者视创业教育为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是就业的补充策略,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少数重视创业教育的学校,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仅仅局限在搞活动、搞竞赛的认识上,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同时关注的也多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使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一些高职院校以“创业大赛”等活动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机联系,且形式单一,尚未形成相应的课程、教材和评估体系,学科地位边缘化,课程体系不健全,教材体系没有形成权威性,教学计划和时间缺乏保障机制。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但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就业教育阶段,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并且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3.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

无论从理论高度阐释创业活动的各种问题,还是总结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创业经验,都离不开深入的研究和师资培训。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即便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只具备学校工作背景,缺乏创业经历和经验,对生产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因此创业指导能力不高。

4.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创业教育不仅仅向学生做知识性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养成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实践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这个环节尤其薄弱。

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学业与实践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学校也要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还应在场地、启动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给创业学生以便利条件,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依托企业资源,搭建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

1.依托企业资源,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一般来说都有稳定、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利用这一优势创建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设置教学活动,包含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财务基础、市场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要向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税收、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将企业的典型案例引入创业课程教学中,将创业教育实践嫁接到企业的运作中,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和载体。

2.依托企业资源,有助于拓宽“全真型”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实践活动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创建创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业实践基地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经过、培养和检验创业能力的场所,学习如何创办企业,如何经营管理企业,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依托企业资源,有助于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创造各种条件打开校门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兼职,邀请企业家加入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引进企业界有创业和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或专业培训人士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为高职院校增添“创业教练”,打造“双师型”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依托企业资源,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到学校开设讲座,开展对话,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将学生带入校外实训基地,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感受企业的创业文化,聆听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三、高职院校依托企业资源,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从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开始,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依托企业资源,提出包含了创业意识、创业氛围、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践五个部分,分三个阶段进行的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见图1),从而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

1.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特点

(1)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有关创业知识的选修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创业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教学、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具体实施。

(2)实施分层分类培养,依据学生不同特点开展创业教育。首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三年制学习,利用上述三个阶段进行创业教育。第一阶段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创业的火种;第二阶段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三阶段针对三年级学生,利用创业大赛、虚拟企业经营等进行创业实践训练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其次,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在校期间有创业愿望和意向的学生采用专业型创业教育: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定创业计划,大胆进行创业实践。

(3)强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它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因此,我们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介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从创业的角度,介绍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创业的情况。

2.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完善

(1)组织机构的设立。为了加强管理,从学校层次上建立一个创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学校指定的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组成。主要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指导在校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下设三个部门执行具体运行工作(图2)。创业理论教学部负责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的制定与考评等教学管理事项;创业实践部负责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教学、创业模拟、直接的创业指导等实践教学;创业环境部负责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就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监督,确保创业教育顺利进行。

(2)创业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各种媒体和媒介,宣传创业内涵、意义和高职院校的创业文化,加大对创业成功的学生和团队的宣传力度,浓厚校园创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创新活动、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以及举办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课外创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三,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奖励优秀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同时,创造条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

(3)创业活动激励机制的完善。建立创业、就业活动激励制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规范、引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同时设立创业奖励基金,根据每年创业实际成效,对教师的创业指导活动和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奖励促动力,以动力促发展,不断提高师生共同的创业能力,历练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特征,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突出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特色,对现阶段职业教育如何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高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就业单位)的联合行动,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茂.论大学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今日南国,

2008,(12):41-42.

[2] 石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模式研究及问题分析

[J].商场现代化,2007,(8):268-269.

[3] 黄利文.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途径探究[J].江苏经贸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2-64.

[4] 张睿,王德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教育探索,2008,(7):128-129.

[5] 查颖.“块、层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法制

与经济,2009,(1):107-109.

[6] 上官敬芝.分层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J].教育与职业,2009,(1):22-24.

[7] 高丽萍.高职创业教育:如何让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

造者[J].成人教育,2008,(6):25-27.

[8] 左崇良.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创新[J].职教论坛,

2008,(4):16-19.

上一篇:高校二级学院资金审计应突出四个重点 下一篇: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