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05:16:57

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脑血管病是高患病率和致残率的疾病之一,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给家庭成员带来的负担,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为患者实施护理,以培养其自护意识,帮助树立自立的信心,提高自理能力。方法将40名脑血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奥瑞姆自理理论实施护理,出院时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力。结果结果显示入院时对照组和实验组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两组ADL评分差异显著。结论本实验表明,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为患者实施护理在提高脑血管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方面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树立自护意识,有主动变被动,为其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自理理论;脑血管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2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1788-02

脑血管病是一组由脑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起病急骤,在我国是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MRI等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抢救,诊疗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致残人数的上升。这不仅使患者自身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给家庭带来负担。

自理学说(self-core)是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多萝西亚・E・奥瑞姆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护理理论。其定义为“个体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和舒适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1]。她认为护士在具备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沟通交流能力,护士的角色是促使病人成为自理者。护士要根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选择不同的护理系统(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为病人实施护理,在提高病人自理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1资料

2007年3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脑血管病人40例,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塞2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例。患者都是首次发病,神志清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造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方法

将上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20人(男13人,女7人),平均年龄66.5岁,对照组20人(男15人,女5人),平均年龄69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按脑血管病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按奥瑞姆自理理论护理。出院时按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2]。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选择不同的护理系统。如下:

2.1完全补偿系统对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医嘱要求绝对卧床、吸氧、心电血压监测、静点甘露醇等,此时护士要满足病人的所有要求。如:①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瞳孔变化,每30min巡视一次病房,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②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做到“六洁”即保持患者头发、口腔、会阴、皮肤、手足,床单位的清洁。保证“四无”即无坠床、无褥疮、无烫伤、无拔管。③协助床上功能锻炼。如:功能位的摆放、肢体各关节的被动、主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还要注意床和床头桌的摆放位置,鼓励患者眼扫视等。

2.2部分补偿系统患者病情稳定并有好转,可以由卧位逐渐转为坐位甚至站立行走。此阶段护士在完成护理计划时需和病人共同参与。如:

2.2.1教会病人床上翻身,起坐的方法。鼓励病人以自主运动为主,以健肢带动患肢在床上练习起坐,翻身和患肢运动,患肢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病人离床行走,逐渐锻炼到恢复运动功能,此时应避免碰伤、坠床。

2.2.2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应早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训练。

2.2.2.1言语训练的护理在肢体康复的同时应与语言训练同步进行,早期与病人加强非语言沟通,讲病人最关心的问题,使病人有讲话的欲望,指导病人反复发音,然后反复练习听读、强化刺激,直到病人理解为止。再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由简到繁、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并及时鼓励其进步,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

2.2.2.2饮食训练的护理

2.2.2.2.1为病人提供整洁,安静的进食环境。

2.2.2.2.2指导病人食物,餐具的选择及进食方法:如选择较重的或底部带吸盘的餐具,选择小块易消化的食物,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指导他们将食物送到健侧的舌根部,充分咀嚼,不要催促病人,避免和病人说笑。

2.2.2.2.3教会病人自助具的使用方法,必要时做利用手交换训练,发挥患肢对侧功能。

2.2.2.2.4进食后协助患者清洁口腔,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2.2.2.2.5护理人员在饮食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确认患者的出入量,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并注意防止病人因呛咳而导致误吸的发生。

2.2.2.3排泄训练的护理

2.2.2.3.1屏风遮挡,为病人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

2.2.2.3.2评估病人的膀胱,直肠功能,尽早拔出尿管,仔细观察病人的排便规律,及时提供便器。

2.2.2.3.3改善病人移动能力,协助其完成卧位-坐位-离床移向活动便椅或厕所的动作。注意动作不宜过快,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厕所设置扶手,地面注意防滑。

2.2.2.3.4穿脱衣裤及便后清洁。注意锻炼患者上肢功能,并指导其选择易穿脱的衣物,将手纸等放在易拿取处。要有人陪护,防止患者如厕过程中跌倒。

2.2.2.4清洁训练的护理

2.2.2.4.1教会病人单手拧毛巾法,指导患者用健手完成洗脸、刷牙,擦拭身体等个人卫生动作。

2.2.2.4.2训练时有护理人员从旁守护,必要时给予协助,如调节水温及室内温度,洗漱前后协助准备及整理用物等。

2.2.2.5衣物穿脱训练的护理

2.2.2.5.1患者坐位能保持30分钟以上者再进行衣物穿脱训练。

2.2.2.5.2衣物选择及更衣顺序方面的指导,如选择宽松,弹性好的衣物,带尼龙粘钩的鞋等。更衣顺序:穿时,先病侧后健侧,脱时,先健侧后患侧。

2.2.2.5.3训练时必须有人从旁守护,以防止更衣时身体不平衡出现跌伤等意外。

2.2.2.6立为,步行训练的护理

2.2.2.6.1坐位到站位时注意保持身体平衡,指导其首先保持向前弯腰的姿势,然后离床,再抬起上身。

2.2.2.6.2步行时注意陪护,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步态,并保证患者安全。

2.2.2.6.3指导轮椅,手杖及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2.3辅助-教育系统本系统贯穿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病人的需要是在护理人员指导和协助下作出决策、控制行为、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

2.3.1疾病相关知识指导介绍脑血管病的病因、诱因、发展过程,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相关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作用,并能够更好的配合检查、治疗。

2.3.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担心疾病转归,疾病会拖累家人等病人可能会出现易躁易怒、情绪低落、过度依赖家人或护士等情况,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交流,以便在精神和心理上给予不同的解释,开导,同时争取家人的鼓励,对家属予以心理支持:患者突发的健康改变,会给家属造成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3]。让家属知道病人在恢复期须承担的角色,帮助患者树立自护信心,培养自护意识,提高其自尊心和独立性,能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3结果(见表1)

4讨论

本文通过40例脑血管患者的护理实践,可以看出应用奥瑞姆护理理论于临床护理工作,可以使脑血管患者的自理和生活质量功能得到尽早的恢复和提高,降低致残率。因为该理论是通过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确定其自理缺陷,提供不同补偿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康复指导、配合治疗、促进恢复。帮助患者树立自护意识,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患者的潜能,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重返社会。

5小结

奥瑞姆自理理论包括3个相关理论结构:自我护理结构、自我缺陷结构和护理系统结构。自理是人的本能,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有足够的自理能力的。而当一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连续有效的自我护理时,就产生了自理缺陷,就需要护理和帮助[4]。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进行评估,选择恰当的护理系统,实施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自理理论,在病人角度,帮助病人调整其生活行为向健康转向,在疾病状态下自我管理,有助于病人在医院、家庭、社会中角色适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从护士角度,维护护士在疾病预防,保健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对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笔者将奥瑞姆自理理论应用于脑血管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同时,对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进行了随访调查,患者一直认为实施自理护理指导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这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计惠民,徐归英.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6):256.

[2]李勤,李彤.ADL低下自我护理不足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4):156-158.

[3]李立红,褚俊清.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71-74.

[4]陈清堂.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上一篇:108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产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