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聆听”中歌声飞扬

时间:2022-09-27 05:14:15

反思我们以前的音乐教学,往往被传统音乐教学框架所束缚,总是把枯燥的、单纯的技能训练、死记硬背的乐理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老是按照一个固定模式:练习发声―倾听辨析音高音准―读乐谱并讲解―试唱曲谱―教唱歌词……一堂课下来,教师手忙脚乱,累得筋疲力尽;学生们学得又累又死气沉沉。这种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数字化的词谱背诵,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使得学习音乐的本质变味、变质,学生更把音乐的学习看成负担。我们的生活少不了音乐,美妙动听的歌声能给人带来愉悦。大家都有这种感受:当听到旋律高昂雄壮的乐曲时,总能激发我们的情志,从而使人产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当耳边响起婉转悠扬、清新美妙悠远的抒情歌曲时,会觉得心旷神怡、情怀开阔舒畅许多;当妈妈怀抱中的幼儿在哭闹不停时,妈妈哼唱优美舒缓甜脆的摇篮曲并将手臂慢慢摇动,可爱的小宝宝便会安静下来,很快进入梦乡……看来“聆听”音乐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的音乐教学就从此开始。

我尝试采用“聆听”音乐的教学方式,(有人怀疑说要培养出一批“不识谱”的“音乐家”),我是想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聆听”这一最简单的方式,激发喜爱音乐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不再单纯去学乐理知识,从正规的、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走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走进音乐课堂,保持一种对音乐的向往心态和喜悦的心态,在涧物细无声中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让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发自内心地去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经过摸索:我的音乐教学在“聆听”中歌声飞扬。

一、聆听――相识在耳中

聆听是音乐启蒙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声音的敏感,使他们从小能够敏锐地感知大自然及人类和社会环境中各种丰富的声音和语言,也就是说,学会听音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音乐技能,这也是音乐老师着手培养他们音乐方面的能力的开始。记得我在教学《摇篮曲》一课时,我故意提高嗓门先大声给学生范唱了一遍,然后观察学生的反映,并问学生:“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小宝宝,我这样唱,你们睡得着吗?”学生马上一起回答:“睡不着。”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小宝宝会被吵得直哭的。”“哦!是的!小宝宝不仅仅会吓哭,也许还会从摇篮里坐起来。”学生们被我逗得乐坏了,情绪达到了最高峰。于是,我立刻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唱这首歌曲应该怎样?学生顿有所悟地表示:“要唱得p柔连贯。”这就是学生身临其境,对此曲的真切感受和认识,我让学生聆听――相识在耳中的目的达到了。

二、聆听――令我在歌声中飞舞

我们音乐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听觉的感知规律,结合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每位音乐老师的高度重视。有人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感受乐曲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而且在音乐教学的所有活动中,即歌唱、演奏都是围绕“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进行的。如,我在上《木瓜恰恰恰》这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连续切分音,如果按以前的教法:首先读节奏,再用手拍节奏,课堂上将是一片呆板,学生也提不起兴趣,走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于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哪些生活现象与切分音的节奏型相似,如船公在摇橹时喊的口号:“嗨 左 左、嗨 左 左”,我把这样的节奏录下来,放给学生听,听过之后,边喊口号边摇橹。学生“活”起来了,兴趣高涨,仿佛一个个就是那个快乐的船公。是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解决了难题,更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三、聆听――歌声在情不自禁中飞扬

经常有人问:“‘谱盲’能听懂‘音乐’吗?”不认识乐谱的“谱盲”,也可以听懂音乐,因为音乐和其他艺术相比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的,所以音乐美的信息传递到不同欣赏者的大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是不同的、不受限制的。例如,我在教学《粉刷匠》时,我把此曲变换为四段富有变化的音乐并加以动作表演(《粉刷匠》的变奏音乐呈现给学生欣赏聆听)。第一种当学生听到舒缓、恬静的音乐时,学生静静地“刷”着墙走上台,并在黑板上画出一幢蓝色的小房子,从而表现出“粉刷匠是一个非常仔细的孩子,他正在认真地工作着”。第二种音乐旋律变得急促紧张,学生马上小跑上台,将房子画成火红色的,表示紧张忙碌,并在小房子的旁边画了一只被打翻的油漆桶,用来表示“粉刷匠手忙脚乱中打翻了油漆桶把刚刚刷好的墙又给弄脏了”。第三种音乐转而变得缓慢沉闷,学生低下头带着忧伤的表情,并在小房子旁边画上一滴蓝色的水珠,表示“粉刷匠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把墙弄坏了,流下伤心的眼泪”。第四种欢快的音乐响起,小粉刷匠愉快地上前,把房子画成了七彩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各自与众不同的想像力,在游戏中辨析出歌曲的旋律和基调,歌曲的学唱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地得到落实。

要想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在于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中我得出:“音乐―游戏―教学(听音乐、玩音乐),是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婕.浅谈小学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2]刘莹.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J].北方音乐, 2016(21).

上一篇:读中悟,悟中创,创中读 下一篇:从散乱走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