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淡中见真情

时间:2022-09-27 05:00:32

【摘要】 《客至》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首诗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及对闲逸生活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关键词】 杜甫 客至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存诗有1400多首,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或雄浑自然,或轻快奔放,或平易质朴,或富丽新奇,给人以丰富多彩之感。同时,题材广泛,反映生活既广且深,其中许多名篇杰作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客至》是杜诗中一首风格明快、清新自然的诗歌,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真挚的情谊,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挚朴恬淡的生活情趣和好客的心境。

这首七律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上元二年,761年),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杜甫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不久,在一个明媚的春天,忽然有客人来访,而且来的是位县令,这令杜甫喜出望外,于是欣然提笔记下了这次“客至”的经过。并在诗题下自注:“喜崔明府相过”,从“喜”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由于连日的春雨导致春水漫漫,屋前屋后都被春水缭绕,“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在这一片之上,一群鸥鸟翩然而至,在水面上嬉戏。这两句景物描写描绘出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而鸥鸟在古人笔下常常作为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既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也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流露出诗人闲逸生活的孤寂之感。“但见”一词略带讽意,不见来人只见群鸥。由于作者当时已然无权无势,闲逸在江村中,又逢春风连绵,道路阻隔,寻常之人,实难光顾。真可谓世态炎凉。这也为后文崔明府的到来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作者把笔触转向庭院,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对仗颇具匠心,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互文而见。“不曾”、“今始”两词说明了作者与客人的友情非同一般。诗人用与客人谈话的语气来写,显得十分亲切而自然。对于客人的到来,诗人欣喜万分,顿觉眼前春光一片,生气盎然。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诗人又是清扫庭院,又打开蓬门,绝不等闲视之,可见两人交情之深厚,同时也为后面的酣畅欢快作了铺垫。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作者舍弃了其它情节,独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客人到了,理应设佳肴款待,无奈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又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酒菜欠丰,诗人不免深感歉疚。家常话语,徐徐道来,读来倍感亲切。其实诗人一向清贫,如此待客已尽诚心,难能可贵的是客人并示因此而嫌弃,反而喝得不亦乐乎。酒菜虽然简单,但丝毫没有损害朋友间其乐融融的气氛,这充分体现了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索然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问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剩下的酒。可见主客之间当时是如何的兴高采烈,如何不拘礼节,席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正是最淳朴的友情,最真挚的情怀。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这更能体现出作者的纯朴好客,体现其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细腻逼真,语态传神,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喜”的心情,前两联写客至,后两联写待客。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悠然而有余韵,情至理趣。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写法上,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先前的日常生活的孤独与客至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描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到了晚年,他的诗歌已达到纯熟之境。清代黄生在《杜诗说》中曾评价杜甫此诗:“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四四,留客,见村家真率之情。前借鸥鸟引端,后将邻翁陪结,一时宾主忘机,亦可见矣。”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一幅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也把诗人豪爽坦诚的一面展现出来,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无比重视,于平淡中见真情,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参考文献

[1] 刘炜评.唐诗宝鉴 闲情逸致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城市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分析及对... 下一篇:浅析如何实现化工设备的“零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