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探析

时间:2022-09-27 04:11:22

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探析

[摘要]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州是我国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着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彝族服饰就是重妻的组成部分之一。彝族服饰很注重色彩的应用,用色鲜艳明亮,对比强烈,极富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围绕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展开研究,从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彝族服饰色彩的主要构成,彝族服饰色彩的延伸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凉山彝族;彝族服饰;服饰色彩;分析

中图分类号:TS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09-03

2011年5月笔者前往彝族服饰文化的腹地――昭觉,参加“中国・昭觉第二届彝族服饰”文化节。彝族同胞热情奔放,追求浪漫的性格特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色彩鲜艳的彝族服饰和风格多样的服饰设计,则令笔者震撼不已。以此行为契机,笔者围绕“凉山彝族服饰的色彩”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一、凉山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州的西北部,位于四川境内的凉山州是该民族最大的一个聚居区。凉山历史悠久,是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片热土上,为现代人类保留了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彝族服饰便是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是彝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是彝族人民生活的积淀,是审美情趣、、历史文化的结晶。

二、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种类繁多、款式多样,古朴厚重、异彩纷呈,流传至今多达300余种,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凉山州地域辽阔,由此造成彝族支系众多,服饰风格不尽相同。由于凉山不少地区全年气候差异性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常年皆着。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大致分为三类:“依诺”方言区的大裤脚服饰,“圣扎”方言区的中裤脚服饰以及“所地”方言区的小裤脚服饰。

“依诺”方言区的彝族服饰,俗称“大裤脚”,流行于美姑、雷波、甘洛、昭觉、普格、金阳等县的部分地区,其特点是华丽、奔放、不拘一格。

“圣扎”方言区的彝族服饰,俗称“中裤脚”,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越西、喜德、冕宁、昭觉等县,以及金阳、盐源、西昌、木里、德昌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其服饰的风格颇具端庄、典雅、高贵。

“所地”方言区的彝族服饰,俗称“小裤脚”,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格县、布拖县,以及金阳、昭觉、宁南、西昌、德昌、会理、会东、盐源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其服饰多呈现出古朴、粗犷的武士风范。

总体而言,这三个方言区的服饰划分主要是依据男装的裤装特点来进行归类,女装主要是在服装结构和图案装饰上有所差异,但各个方言区的彝族服饰文化都有交叉。

三、凉山彝族服饰色彩

一个古老民族的审美心理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服饰作为人的贴身之物和必备之物,可谓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往往烙上了民族意识和民族习俗的印记。本文分析的彝族服饰色彩显然也不例外。

(一)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色彩主要以红、黄、黑为基础,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见图1)。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吐鲁立咪》、《哎哺舍额》等古籍认为:清青之气产生天,浊红之气产生地,天白地黑生成了宇宙。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以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认为: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青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彝族古代还有五彩族称:尼部称青夷,能部称红夷,慕部称白夷,饵部称黑夷,尚部称黄夷。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构成、

总的来说,“红、黄、黑、白、青”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首服。多以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青、白等色,其中以红色、黄色为主,包括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1.对比配色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而每一种色彩都能产生特定的心理效应。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依顿总结出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综观彝族服饰,其色彩之间的对比非常突出和丰富,尤其是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的运用更是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低明度的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见图2)。

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见图3)。

2.黑白关系的巧妙应用

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三原色适量的混合可以得到一种黑灰色,反过来讲,黑色中包含着所有的原色成分,正是这个特点,使它与所有色彩异中有同,可以相互协调。黑色是最暗的颜色,因而可以形成最强烈的明暗反差;黑色又是纯度最低的色彩,所以用它反衬任何颜色都可以使之更为鲜艳、明快。凭借这种独特优势,黑色在彝族服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彝族服饰配色喜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这些鲜艳的色彩同时并置会显得浮艳,另人眼花缭乱,但是由于其服饰加以黑色衬底,使服装的整体效果显得亮丽而不失成稳,浓郁而不失庄重。

白色相对于黑色,虽然性质相反,在色彩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却极为相似。白色以它最亮的特点同样可以拉大明暗的反差,衬托出色彩的明快,同时以它纯净、素雅的特质营造出特有的情调和魅力。在彝族服饰五彩缤纷的色彩关系中,白色以它无彩的特殊性质成为调和或反衬的因素,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彝族服饰中典型的白色运用为察尔瓦和银饰。

3.刺绣配色

图5刺绣配色

刺绣是用技巧变化色线,塑造成各种形象的造型艺术。色彩的各种组合形成都直接关系着刺绣的表现效果。彝族刺绣的配色,总的来说是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用色泼辣大胆,既有浅地深花,又有深地艳花,对比中有调和,素雅中见多彩,艳而不俗,素而不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凉山彝族刺绣常用的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在胸襟、环肩、围腰、背披上多运用

同一色系的线,如红、绿等色线,且充分利用线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如花瓣纹。不同色彩的运用,自然就形成了花瓣间的层次感,既统一又有变化,使图案惟妙惟肖,多姿多彩。此外,对比色也是彝族妇女常用的刺绣配色方式,如红绿配、黄紫配等,主花与次花色彩不一,对比强烈,之间多用一些中和色过渡,使整个图案布局繁褥而不紊乱,华丽而不轻佻。

(三)区域位置与色彩的多样性

彝族系远古游牧民族羌人的后裔,历史上过着“迁徙无常处”的游牧生活,千百年来不断迁徙辗转,形成了其居住地的“大分散、小聚集”的局面。长期的分散导致了语言和习性的差异,又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彝族服饰风貌异彩纷呈的局面。

四、彝族服饰色彩的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彩斑澜的彝族服饰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下面就列举三方面的实例来说明彝族服饰色彩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一)服饰设计

为弘扬彝族服饰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服饰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两届。在一年一度的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期间,也会同时举办中国彝族服饰大赛。凉山彝族服饰经历了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但不乏与现代服装相通之处,其色彩和谐明朗,装饰精致大方,造型简洁流畅,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旅游产品设计

众所周知,如今的旅游业如日中天,带动了旅游产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彝族服饰包含的丰富色彩,正被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应用于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如笔记本套、筷子套、挂缀等。古老的彝族服饰配色通过与时尚元素的有机结合,不断衍生变化,创造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三)家居装饰艺术设计

在现代家居装饰方面,彝族服饰的色彩、图案等元素也有充分的体现,较好地表现出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回归自然、传统、古朴的低碳生活。这类产品有床上用品、地毯、抱枕、帘子等。

五、总结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色彩丰富多样,对比强烈夺目。古老的彝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审美观念,并掌握了一整套适合彝族服饰材质和风格的对比配色技能。巧妙运用黑白两色,制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和丰富的层次感。十分注重色彩搭配的整体性和空间布局的跳跃性,用色浓郁却艳而不俗,反差强烈却和谐统一。由于地域广阔,“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格局,导致彝族服饰色彩因地各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令人神往的彝族服饰色彩,被充分运用于流行服饰、旅游产品,家居装饰等领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这充分说明,彝族同胞在服饰色彩方面积累的经验,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冲破了地域和种族的限制,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家居服装研究综述 下一篇:中国经济发展的诱惑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