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27 04:08:43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8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8例肺栓塞患者均存在的不同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妊娠及分娩2例(3.4%),心肺疾患11例(19.0%),心肺疾患伴高龄12例(20.7%),创伤和手术16例(27.6%),深静脉血栓(DVT)8例(13.8%),创伤和手术伴DVT 3例(5.2%),长期吸烟伴肿瘤4例(6.9%),心肺疾患伴DCT 2例(3.4%);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与气促、心悸、胸痛、下肢肿胀、咯血、烦躁不安、频死感、惶恐、咳嗽等,体征状况主要有发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部湿性音、低血压、休克等。58例患者中死亡2例(3.4%),愈后良好47例(81.0%)。结论 充分认识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采取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疾病的发生以及获得救治的最佳时机,从而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肺栓塞;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护理干预

肺栓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因复杂,容易造成极高的误诊、漏诊率,因而病死率较高。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肺栓塞疾病是肺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症之一。因此,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后期的护理干预十分重 要[1]。临床护士更应当充分了解肺栓塞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提升对该疾病的识别能力,并通过精心的干预措施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58例确诊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58例确诊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26~82岁,平均(57±7.8)岁;住院过程中死亡2例,住院病死率为3.4%。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诊断标准:①MRI或电子CT/螺旋CT发现肺动脉内存在血栓;②核素肺通气扫描检查或无法进行通气显像时只能单纯进行灌注扫描,并发展肺灌注存在缺损,与患者通气不匹配,基本可确诊;③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出肺动脉内血栓;④肺动脉造影发现肺动脉内血栓。

1.2方法 对5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吸烟史以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与分析,依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危险因素评定[2]。将存在手术、创伤、孕产妇、心肺疾病患者,以及无法解释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或咯血等任何因素引起的血液高凝、内皮损伤患者视作高危人群,并对其采取全面监护与评估,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结果

58例肺栓塞患者均接受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发生肺栓塞的部位为:左下肺14例,右下肺28例,双肺16例;58例肺栓塞患者均存在的不同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妊娠及分娩2例(3.4%),心肺疾患11例(19.0%),心肺疾患伴高龄12例(20.7%),创伤和手术16例(27.6%),深静脉血栓(DVT)8例(13.8%),创伤和手术伴DVT 3例(5.2%),长期吸烟伴肿瘤4例(6.9%),心肺疾患伴DCT 2例(3.4%);患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与气促47例(81.0%),心悸27例(46.6%),胸痛26例(44.8%),下肢肿胀24例(41.4%),烦躁不安、频死感、惶恐16例(27.6%)、咳嗽19例(32.6%),咯血6例(10.3%)等;体征状况主要有发热26例(44.8%),呼吸急促41例(70.7%),心动过速24例(41.4%),肺部湿性音26例(44.9%)、低血压及休克13例(22.4%)等。对患者采取早期的治理与精心的护理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普遍消失或减轻,动脉血氧分压上升>75%,ECT或CT显像缺损肺段或肺动脉段血栓减少>75%,愈后良好47例,占81.0%,死亡2例,占3.4%;其他患者的病情缓解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但病情也得到一定缓解。

3讨论

肺栓塞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手术与创伤、心肺疾患、高龄、DVT、长期吸烟、妊娠及分娩等[3]。由于创伤面积较大,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造成血液循环凝滞,使凝血因素在激活后不受到抗凝物抑制而形成纤维蛋白,最终出现血栓。血栓在二次手术、改变等刺激下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从而造成肺栓塞[4];肺心病等心肺疾患能够增大肺动脉压力与右心负荷,从而造成静脉回流受阻,产生体循环淤血。此外,由于患者缺氧,活动受限,减缓血流速度,从而在经脉系统中逐渐形成血栓;高龄患者的心肺功能与抵抗力较差,加上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促使血液粘稠度上升,长期下来逐渐导致肺栓塞;DCT出现后患者会产生肢体疼痛、肿胀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血液瘀滞[5]。此外,恶性肿瘤、长期吸烟等均为肺栓塞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尽早明确诊断;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传,提高患者对肺栓塞的全面认识;对各种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肺栓塞进行前期的预防措施,并积极采用抗凝治疗,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总而言之,充分认识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采取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肺栓塞疾病的发生以及获得救治的最佳时机,从而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马建军,陈刚,崔月,等.不同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学,2009,11:7-13.

[2]汪铮,陈孝谦,李秀.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02:255-257.

[3]张艳敏,冯强,陈惠敏,等.急诊高龄老年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9:1157-1158.

[4]王淑静.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06:777-778.

[5]吉金荣,郭丹杰,张静.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分层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31-33.编辑/肖慧

上一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硫化氢的作用新研究 下一篇:企业家如何接近北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