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沙商贸流通业新格局

时间:2022-09-27 02:19:49

谈长沙商贸流通业新格局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政府在这种国际化竞争新格局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长沙 商贸流通业 竞争格局 政府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商贸流通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五虎闹长沙”局面的出现,使长沙商贸流通业内资商业竞争格局形成;1998年日本平和堂进驻长沙,拉开了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的序幕;随之,一批国内外商业巨头纷纷登陆长沙,激发了长沙商业的活力,提升了品位,掀起了长沙商业对外开放的高潮,沃尔玛在长沙的开业标志着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的最终形成。在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形成过程

原有竞争格局:“五虎闹长沙”

作为千年不衰的江南著名商埠,长沙商战一直如火如荼,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长沙商贸业取得了超越城市本身地位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阿波罗、友谊、中山、晓园、东塘百货被称为“五虎闹长沙”,打响了长沙零售业的第一轮大战,长沙商业因此名扬全国。

长沙商贸流通业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内资商业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当时的长沙“五虎”都属于国有商业企业,他们以长沙零售商巨头的地位相互呼应,彼此增援。然而,随着零售行业的不景气,竞争的加剧,“五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友谊收购湖南商业大厦,改成新友谊;随后是东塘百货的实力扩张,再然后是阿波罗集团划归友谊集团;与此同时,中山商厦经营陷入低谷,晓园逐渐衰退。“五虎”的原有喻意逐渐失却。在随之而来的商业竞争中,产生了新格局。在国有几大商业企业中,友谊集团凭借其雄厚的实力,通过扩张兼并,甩开了其他竞争对手。通程集团经过扩张,实力不断扩大,最后形成了友阿集团、通程集团二强对峙的新格局。

竞争序幕:平和堂进驻长沙

1998年11月,日本平和堂进入长沙五一商圈,开启了外资商业进入长沙的先河。开业当天,营业额达到300多万元。平和堂商场无论是商品整体价格还是营销人员服务质量,都为长沙引入了一种新的竞争机制。与一流设施相匹配的是先进的商业管理技术和优质的经营服务。

平和堂有别于我国传统售货方式,首先陈列方式为日本开架式,全面开放经营,消费者自由取货,自由选择商品;其次是建有一流的物流中心,电脑配置商品,营销干部实行专业化管理,柜长既管进货又管柜台销售,避免进销分离造成回扣,从而减少环节,降低经营成本;以微笑鞠躬为代表的服务更是平和堂软件建设的强大优势。

随着平和堂的开业经营,长沙本土的零售商业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也纷纷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参与竞争。例如友谊推出了“顾客节”发放意见卡,广泛征求顾客意见,以改善服务;同时,在管理上加强了对中层领导者的监控力度,杜绝了利用国企管理缺陷谋私利的漏洞。长沙的其他商家都把平和堂当作参照点,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与缺陷,不断地找寻消费经济开发点。平和堂的进入拉开了外资零售企业和内资零售企业竞争的序幕。

国际化竞争格局形成:沃尔玛进驻长沙

沃尔玛的进入预示着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的最终形成,由于沃尔玛没有争议地代表着现代零售业的最高峰和零售商圈中最发达的主干,在技术管理、企业规模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长沙市近年来不断加大零售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一些主要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零售企业纷纷登陆长沙,如家乐福、麦德龙、百盛、好又多、新一佳等,本土零售企业在经过多年努力后形成了友阿、通程两大商业零售集团。落户长沙的跨国公司多是世界一流的零售企业,代表着世界性的商业先进文化,即长沙零售业国际化竞争的所有标志性要素随着沃尔玛的开业已最终具备和完成。本土的、国内的、国际的零售巨头就数量和质量来说,基本完成了“进入”阶段。长沙商业国际化竞争格局的最终形成,也引起长沙零售业竞争态势的巨大变化。一种由本土商业为主的、局部的、不完整的竞争已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竞争,竞争已由单位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

政府在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形成中发挥的作用

长沙商贸的飞跃,不仅因为长沙地理位置,“连南通北、承东启西”的优越,更重要的是长沙的决策者们把长沙商贸流通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提出了流通活市的发展战略,在长沙商贸流通业国际化竞争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

能将国际零售业巨头引进长沙,充分印证了长沙在投资环境上“软硬”兼备的效应。首先是长、株、潭一体化的迅速推动,全面启动的“三化”进程,庞大市场使得长沙市场的投资环境过得硬,成为现代化零售巨头纷纷登陆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对零售业的招商引资给予了高度关注,使得一个个跨国公司纷纷落户长沙。

自从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平和堂开业以后,促使长沙本地企业进行创新变革,虽然有部分本地企业被吞并,但是更多的企业抵抗住了外资企业的冲击,在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强大。

1999年至2004年,外资零售企业在长沙得到快速发展,刺激着内资企业高速增长。据限额以上企业统计,1999年外资零售企业零售额4.66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9.5%;2004年外资零售企业零售额14.77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9.7%,零售额年均增长26.0%。与此同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也同样快速增长。1999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49.0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2004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152.3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9.0%,提高了10.8个百分点,零售额年均增长25.4%。外资零售企业确实刺激了长沙消费品市场,促使内资企业健康成长。

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长沙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优化法治环境,构建完善的商业法规体系 在行业规范、市场准入、商业分级设置、商品质量安全标准、相关行业标准上制定和完善了一些符合长沙市实际的流通行业法规体系和相关行业标准体系,使长沙市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优化信用环境,构建良好的商业诚信体系 着力改善商业企业和银行、商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在商业企业、商贸行业大力倡导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守法意识,进一步理顺商贸企业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依法经营与依法行政之间的畅通渠道;改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坚决杜绝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价格欺诈等误导消费的行为,树立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的行业新形象;规范商贸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避免低层次的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行为,形成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商业竞争环境。

优化人文环境,构建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体系 重视商业品牌的建设,利用品牌的无形价值扩充对市场的渗透,同时带动有形产品的生产。特别注重加强对老字号的保护和开发,既挖掘传统优势,又赋予现代内涵,做到有机结合、有效开发、有力提升,传承商业文明,焕发现代气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在内部管理、运营机制、品牌运作、市场营销上赋予文化内涵,形成独创性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逐步提升影响力。大力提升长沙商业的形象与品味,精心建设和完善具有现代文明气息和湖湘文化底蕴的长沙商贸发展的标志性基础设施,倾心打造现代商业文明,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核心商业区、商业圈、商业特色区街和商贸流通企业,着力形成注入强烈人文因素和文化理念的长沙现代商业的崭新形象。

优化培养环境,构建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商贸人才体系 商贸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全市商贸流通业人才培养计划。商贸流通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机关中知识型、专业型年轻业务骨干的选拔和培养,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现代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加盟长沙市商贸流通行业。

实行政府调控网点布局

在长沙市商贸流通业竞争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商业网点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商业项目的建设缺少科学的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

由于在商业网点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商业网点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部分市场、商场经营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为此,长沙市政府十分重视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提出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对现有市场及网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规范有序的市场网点格局。

因此,从2003年起,长沙市政府对大型商业网点的设立实行了听证制度。凡在市内新建或改建的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4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仓储商店、百货店、购物中心、餐饮等商业营业场所,将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听证。听证制的建立,使长沙市大型商业网点的设置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和商贸设施发展规划进行。

提高本土商贸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长沙市政府本着“强者更强,优势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友阿、通程、蔬菜、饮食等四大商业集团的发展,积极推进其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方向转变、向规模经营方向跨越、向多产业融合方向扩张、向创造资本效益方向投入、向提升整体素质方向努力,打造了长沙本土商业的“航空母舰”,友谊阿波罗集团进入全国工商企业500强,年缴税金过亿元;通程集团多元化发展,蔬菜集团产业化经营,饮食集团连锁化扩张。

四大集团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对全市其他商业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长沙商贸流通企业机制的转换、经营理念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时,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提高本土商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推进商贸企业改革与创新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培育适应开放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全市已有近200家国有商贸企业实施了改制,近3万人置换了身份,为商贸快速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

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 近年来,长沙本土的商贸企业不断营造自身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型流通组织体系。政府则放手发展民营商业企业,创造条件实行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国有商业、加入加盟连锁,实现升级换代。同时,鼓励多元化流通主体之间、不同区域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与上游生产企业之间、批发零售与外贸等不同环节流通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与联合,营造新型的、高效的、充分体现市场化运作优势的流通组织模式。

上一篇:浙江强化环境管理的对策思路 下一篇:如何构建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