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新丝路” 陕企“走出去”

时间:2022-09-27 12:46:43

近年来,一批陕西企业正迎着全球化浪潮,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精彩亮相。

境外投资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陕西制造”远销海外……诸多积极的变化表明。陕西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

“走出去”成果喜人

陕西省实施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可喜成绩,由10年前的全国第25位,上升至全国第17至19位,并且位居西部前列。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陕西省已有194个境内主体在境外设立了300家境外企业和机构,投资主要分布在、美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等48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房地产、批发零售等15个行业。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良好。上半年累计新设境外企业33家,同比减少4家,对外直接投资3.48亿美元,增长39.2%;投资主要分布在香港、美国等地,主要涉及股权并购、矿产资源、国际贸易、房地产、商贸服务等领域。对外承包工程方面,大项目带动业务较怏增长。华山国际公司、中铁一局等大项目的顺利签约,带动了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的大幅增长。上半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47亿美元,增长18.95%;新签合同额10.58亿美元,增长61.92%。

“走出去”各显神通

陕西省目前境外投资项目多以能矿资源开发、产品销售和对外承包工程,拓展到汽车、机床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同时,企业“走出去”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这些项目历经“发芽”到“开花”,总结了不少丰富的经验,为全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陕煤化集团与中亚能源公司的“民企十国企混搭走出去”模式就是一种成功的探索。两家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合作建设的“中大石油80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4.31亿美元,达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币,年利润7-8亿元人民币,可向吉国缴纳各种税费6亿元人民币。这种“公司合璧”的联合模式值得在以后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加以借鉴和推广。目前,这一项目是中资企业在吉投资的最大项目,也是目前陕西海外投资规模最大、进展最快、发展最好的项目。另外,像宝鸡石油机械、中铁宝桥集团、宝鸡石油钢管、中铁十五局、水电二十局等在陕央企,也在“走出去”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陕西194个境内企业主体在境外设立了300个企业和机构,其中,民营企业占53%。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活跃度和海外市场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例如,宝鸡扶风法门寺水泥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1200万美元开办“南方建材联合公司”,满足了吉尔吉斯斯坦南方80%的水泥需求。陕西皇城玉全机械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30万美元,设立“新玉全中合资公司”。眉县永畅工贸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朔坡阔夫建材公司”。目前,这些公司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已有多年开拓国际市场成功经验的法士特集团,制胜的法宝除了不断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还非常注重销售和服务环节,力求以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赢得客户的信赖。

“走出去”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企业在海外市场积累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遭遇到不少瓶颈制约。

“走出去”工作涉及部门多,层级多,分别按照国家各部委相应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政府部门在如何结合陕西实际,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合力不够,业务交流不够,导致企业对于“走出去”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实际操作性把握不准。

发达国家作为跨国投资的先行者和既得利益者,担忧自身利益受损,往往寻找各种借口,以所属行业敏感、国有企业背景、军事安全等因素制造各种壁垒,对后来者不择手段猜忌、遏制和打压,加大了我省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对“走出去”战略实施造成障碍。

不能完全吃透国外的政策、法律、文化等也是当下许多企业面临的困惑,尤其是刚刚走出国门的企业,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企业希望能提供政府层面的政策指导、法律协助,例如与当地国政府、机构间的协调等。

同时,不少企业希望政府对相关工作人员在因公出国上能提供便利,简化出国手续,适当放宽在国外考察的时间,使他们能够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考察洽谈项目。相对国企,民营企业“走出去”遭遇困难更多。

上一篇: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新课堂教学设计背后的课程教学理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