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三诺摩机活动后的反思

时间:2022-09-27 12:15:47

2008三诺摩机活动后的反思

DIY和MOD的差别

简单一点来讲MOD是改造,DIY是创造。但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暧昧,他们之间并没有确切的分界线,在创造中蕴涵改造,在改造中也包含创造。就像计算机和电脑这两个词一样,我们很难生硬地把它们划分开来。

计算机MOD主要是功能性改造,即为原有设备添加更多实用的功能。这要求玩家除了具备一定动手能力之外,更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比如对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等。玩家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越多做出的MOD就越精彩。

而摩机就是MOD中的一种,在音响界广为流传的活动。

MOD与摩机

摩机这个被领入国内的名词在这之前也许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为什么?答案很明显,在欧美的MOD活动中,摩机的定义是使极品的设备更极品,使发烧的器材更发烧。我们手里没有可以MOD的设备,何来摩机?

其实这样的观念有些片面,其出现的原因,则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少花钱多办事大原则。毕竟HIFI器材价格不菲,一套中高档器材动辄数万。而部分有着金耳朵的发烧友,能从几万元的器材中听出毛病来,但如果想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则花费会是一个更加惊人的数字。而部分买了中低档器材的玩家,也希望自己的器材的性能能得到充分发挥,得到感官上的满足。在发烧友间进行的摩机是一种对音响器材的打磨,在摩机的过程中慢慢的熟知音乐、熟知器材的“脾气”。而现行的摩机却简单的比赛化,更多人为了摩机而摩机,对于电路、IC可谓是如数家珍,但缺少的是音乐的素养和MOD所追求的乐趣。

低代价=平民化?

有些人认为,如果想要让一项仅仅流传在发烧友间的活动变得大众化,首先需要的就是低代价。诚然发烧友间的MOD活动是几乎不考虑成本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低代价和功利化所带来的低成本摩机很可能丢失了MOD活动追求的精神。

虽然低代价是摩机推行的一种方式,也许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氛围,建立出一批“音乐爱好者”的圈子而不是“电路爱好者”的圈子。而操作难便成了难以推广的一个主要问题。烙铁、万用表不该成为摩机的主要工具。

DIY市场为何在国内发展得如此火热,关键词:模块化。操作难度低,可选择性丰富多样,从而培养起了一批“电脑爱好者”,在此基础上低代价的策略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去推动金字塔

如果想推动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受力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推动它的顶端会发现它会晃动,更大的力气去推,它晃动的幅度就会越大。但是如果想去推着它向前进,我们需要的是推动它的底座,也就是最下面的部分。

摩机也是如此,仅仅靠维持住一些高端的发烧友,也就是金字塔的顶端是不够的,对整个市场、整个音频领域也不过是带来冲击,而不是推动它们前进。而普通用户能得到什么呢?什么也得不到!反而言之,如果能为消费级市场也就是“用电脑”的用户而不是“玩电脑”的用户带来实惠,那么整个市场便会自主地向前跑。举个例子来讲为何大家关注Intel Core i7的,因为大家都知道Intel的高端推行一小段时间后,主流甚至低端的CPU也会进行升级,“用电脑”的用户能够得到实惠,这便是它值得整个市场关注的原因。

三诺作为把摩机这个MOD活动领进国内的先锋,勇气和魄力值得褒奖,但形式和方式却有诸多值得改进之处,但这仅仅是第一届,仅仅是刚刚开始,或许有一天音箱便会称为第二个小机箱,而摩机便会变为第二个DIY,在卖场里我们会听见:“老板,给我装个机箱,单元要8英寸的,环牛要200W的,电容都给我上红宝石的!”

上一篇:预备、开始!电脑安装后必做之“装修”工作 下一篇:软件 请不要伤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