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老龄“三兄弟”的养老启示

时间:2022-09-26 11:56:04

广东老龄“三兄弟”的养老启示

在全国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进行期间,媒体报道了广东的老龄化现状,当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广东省的“9073”规划(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仅四个城市的养老床位达标,不少城市则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同城市的养老形态差异极大,在某些意义上,“存在即合理”,同样的指标对于不同城市,不见得都是一种刚需。这里不妨让笔者用一个个案来说明这种差异。

在佛山顺德某镇有这样一个家庭,三兄弟出生在抗战胜利前夕,上世纪六十年代陆续参加工作,大兄当完兵农转非到了广州当国企工人,二兄读完高中农转非到了佛山当机关干部,三弟留下来当农民照顾父母。现在这三位长者都年逾七十,老伴均不幸先走一步,自己则在生活自理方面遇上了不少困难。

先讲留在乡间的三弟,他子孙三代同堂,住在典型的顺德三层新型村屋的一楼。他不打算也没有需要去养老院,因与家人同住且同一个祠堂的子侄在周边,大可守望相助。当然,镇里有老年人日间活动中心,以及当地养老院有床位都是件好事,但均为后备选项,条件好不好,三弟一直不太关心。

再讲二兄,他住在佛山旧城区,亦即现在的禅城区,作为机关干部,退休金水平应足以让他自费入住养老院,只是附近并无较好条件的选择,此为第一选项。第二选项,是雇个刚退休的阿姨来做钟点工,同时子女频来探望看顾。第三个选项,他还可以回顺德,“投靠”三弟或族人,同食同住。如此一来,养老院有床位是好事,但只有性价比足够高才会选择,否则绝不迁就,因为还有雇钟点工和回顺德这两个选项。

最缺乏选择的是大兄,身为国企工人有幸在股份制改革前退休,有退休金,但也因此不符合免费入住公办养老院或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要求。与此同时,其退休金又不足以让他住得起较好的养老院。住惯广州荔湾老城区的他,亦拒绝到白云区住养老院。有人问,他可以像其二弟般回到顺德“投奔”三弟吗?三弟欢迎他,但现实的答案却是否定的,原因是医保。因为顺德与禅城同属佛山市,二兄跨区只是小事,但对广州来说就是跨市了,看病报销诸多不便。为便利看病,一直难以自费住养老院的大兄只能留在家中,勉力维持。

这三兄弟面前的选项,其实与相当多普通老人一样。广州现时的老年人口,有相当多像大兄一样完全脱离大家庭或乡间宗族,这种情况深圳只会更严重。为了医疗报销,他们只能放弃以大家庭和宗族为基础的非正式照顾网络,使得他们对性价比高的养老院出现刚需。“9073”对机构床位的要求,因此对省城非常重要,甚至未必足够。

然而,在广州以外的珠三角城市,尤其是南海、顺德、东莞、中山、新会这些市和区,本地农村生活富足,熟人社会人情味浓,在养老床位之外长者们还有不少替代可供选择,长者可能通过整合资源,找到性价比最佳的组合,不一定要入住养老院。故此,这些地方更需要的可能是政府去补贴社区及居家养老,以使家庭和宗族这个非正式网络发挥其最大效用,不是盲目兴建养老院。

通过三兄弟的例子不难看到,养老服务不是开个床位把失能老人送上去这么简单,而必须考虑养老形态。对养老床位的需求,与城市和社区的类型有莫大关系。由此看来,广州和未来的深圳有长久隐忧,倒是看似床位不足但本土熟人社区仍未完全被破坏的其它城市,尚有回旋余地,因为大家庭或宗族仍在发挥一定作用。给这些基层多点雨露和鼓励吧,他们的老人可能有养老院做后备就够了。

上一篇:在多变的市场前进 下一篇:安平奖:致力于成为公益报道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