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蓓蕾绽放

时间:2022-09-26 11:51:43

有这样一则案例:小鹏(化名),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一天到晚,数不完他的缺点。早上到校时,他不是没有穿校服,就是忘戴红领巾、校徽;上课时,他总是嘀嘀咕咕、自言自语,不但自己一刻不停地讲废话,坐在他前后桌的同学也遭了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想了很多办法去引导他、教育他,但效果却不太显著。有一阵子对他进行了扬长教育,找来找去,发现他有时对班级的卫生工作比较积极,我就以此为契机,大加赞赏,希望他对自己的学习也这样的热心,但是,他就是对学习热心不起来,平时还是自管自地讲废话,自管自地疯玩,根本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

2014年开学初,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我对他进行了针对性的指点并确定了目标:上课不说废话,并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我让他每星期改正一个缺点,他答应试试。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他的进步不太明显。于是,又把家长请到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我提醒家长平时对他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学校里,我发现他经常和一些行为习惯不是很规范的同学在玩闹,这样不利于他的进步,我得帮他找几个小榜样,让他学有模范,赶有方向。于是,我就利用班队课发动全班学生帮助他,还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小朋友举手,结果举手的学生一大片,我发觉他颇感惊喜。我让他自选两个,他自选了两名小老师。让这两位小老师对他的行为和学习进行指导,自理方面的由小周同学负责,活动方面的由小裴同学带领。经过一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他的改变、进步让人欣慰,行为也变得慢慢规范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六十多分变成八十多分。同学们都感受到他明显的进步,在每月一次的进步之星的评比上,他荣幸地被评上了,整张小脸红扑扑的,此后,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反思:

一、用师爱去感化他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对于学困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同学的肯定,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于是,只要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会见缝插针地鼓励他,让他觉得老师是很喜欢他的,他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他就会很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也很愿意和老师交流。

二、用友爱去温暖他

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一个学生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而学生间相处的时间却多得多。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把他置于几个行为习惯非常规范的优生中间,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此生就会较快地懂得很多规矩,可以快速地走向正常化。全班学生都愿意向他伸出援手,那友谊的力量是足以温暖人心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皇甫学校)

上一篇: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 下一篇:在艺术的评价中绽放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