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第一书记描绘满园“村”光

时间:2022-09-26 10:41:52

为了能够彻底激荡起新郑一池“村”水,每一名第一书汜都尽其所能,辛勤耕耘着。

2010年7月,河南省委组织部决定从省直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县处级干部到省定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3年。这一声音迅速风靡全国,特别是在河南农村,第一书记很快成了引领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金秋十月,在河南新郑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充满活力的名城,记者见识了一幅幅由第一书记精心描绘的民生画卷。那心系民生、为民谋福的细腻笔触,让黄帝故里――新郑处处闪现出幸福和谐的光亮。

聆听民声,为民办事

“吴书汜很亲切,说话真算话,我们刚刚反映的问题,现在已经开始解决了。”在新郑市新建路街道东街社区,几个居民看着两天前下发的“商业步行街的整治通知”,一脸喜悦。

他们所说的吴书记,就是新郑市委书记吴忠华。9月15日,吴忠华正式担任东街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位“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市领导”来社区任职,让许多居民受宠若惊。那一天,20多名群众代表在社区办公室里正襟危坐,心情激动地等待第一书记的到来。

“没想到吴书记这么亲切,没有一点儿架子,他和我们面对面交流,让我们有啥意见只管提,有啥想法只管说。”回忆起当日的情景,社区居民刘金水开心地说。“看到吴书记如此平易近人,我们心里的紧张全都没了,20多个群众代表挨个向他反映了很多问题。”

东街社区的商业街颇有历史渊源,据说早在郑国时,这里就相当繁华。几年前,由于一次意外漏电引发了一起事故,而这次事故带来的纠纷让原本热闹的商业街走向了冷落。“从此。断了的电没人来修,破了的路没人来铺,群众的生活和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刘金水说。其实,群众代表提出的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商业街有关。

“既然书记让我们提,我们就提,起初也没指望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我心里想啊,这是不是形式呢?”刘金水先卖了个关子,然后说,“我们9月15日反映了问题,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商业街就开始动工整修了。”

自从有了第一书汜,不但居民们心里高兴,东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林洁更是喜不自胜。东街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处,这样一个似农非农的特殊群体,许多问题的解决都让他力不从心。就拿商业街来说吧,这里存在的问题他一清二楚,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向有关部门的反映总是很难得到回声。要不是第一书记来,他也不知道这一问题会被搁置到啥时候才能解决。

“第一书汜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老百姓关心的事可以直接反映到上层领导的耳朵里。”林洁说,“第一书记下来后,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为民办事,破解难题,效率真是高啊。这些天,居民谈论的话题,大多都是第一书记。”

说着,林洁拿出了前几天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成立新郑市商业街综合整治的通知”让记者看。这个通知,已经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传遍社区内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一个居民都熟记于心了。但每次看到这个通知,他们都难掩心中的兴奋与激动。

“书记说话就是算数;街灯就要亮了;门前坑坑洼洼的路马上就铺平了;商业街的发展终于看到希望了……”看着通知,居民又开始了这些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语。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话充满着幸福和温暖,说再多、听再多也不会厌倦。

秋天的最大收获

“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也是密切党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的关键之举。”吴忠华说,为了能让第一书记真正深入基层,了解民心、民情、民意,并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我们明确了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任务。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好第一书记的引导作用、示范作用、联络作用、桥梁作用,当好党建工作的指导员、群众的员、经济发展的领航员、农民教育的教导员、实事好事的办理员”。

9月15日,新郑市“第一书记”任职工作全面展开,323名党员干部分赴各自岗位,并迅速进入角色。当天,第一书记们就走访群众150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87条,化解排除各类问题52个,解决矛盾纠纷31起,实现了此项工作的良好开局。

九月的阳光照耀着金色的田野,第一书记的到来,成了这个秋天最大的收获。

“村内主干道有21处坑槽,影响通行,需要尽快填补;通往寺岗自然村的道路没有硬化,群众出行不便;群众增收门路较窄……”这是新郑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新村镇代湾村第一书记朱郁琦长达6500字的调研报告。在报告中,朱郁琦分别从代湾村的村情概况、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以及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下一步工作初步设想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

“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我觉得就应该围绕发展切切实实为群众办点事,解决些问题。只有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盼,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也会让我们的干部作风得到根本转变。”这是新郑民政局局长、孟庄镇城后马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赵子剑的经验之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能够彻底激荡起新郑一池“村”水,每一名第一书记都尽其所能,辛勤耕耘着。

为了配合第一书记们的工作,使他们充分发挥工作效力,新郑市还从卫生、民政、司法、社保等14个部门抽调400名志愿者,组成20个志愿者服务团,分别赶赴全市各个村(社区),开展“关爱民生,真情十送”巡回服务活动。活动对城乡养老、人员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孩子上学、户籍、计划生育证、宅基证等与群众休戚相关的十类问题进行了充分收集。这些问题,将会在最短时间内转达至第一书记那里。

“第一书记末后,深入到群众中间,他们是真心真意给我们办实事来了。”这话简单朴实,却是群众对第一书记发自肺腑的最高评价。

描绘民生画卷

打造一批示范村、发展一批“五好”村、帮扶一批贫困村、转化一批后进村、建成一批环境卫生达标村;围绕生产发展,做强现代农业;围绕民生改善,积极排忧解难;围绕生活宽裕,拓宽致富渠道;围绕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围绕乡风文明,弘扬新风正气;围绕村容整洁,改善人居环境;围绕管理创新,维护和谐稳定;围绕管理民主,构建长效机制;围绕锻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这是新郑市为第一书记量身制定的“五大目标”和“十项任务”。

为了使第一书记“真正心人一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新郑市在许多环节上都做了精心谋划。

由市委书记、市长等5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以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市直单位党政正职为主要力量的267名正科级以上干部,组成了新郑市第一书记强大阵容;由协调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构建的各个环节都无缝对接、紧密相扣的工作渠道;汇聚各方智慧制定而成的“使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强硬制度;由报纸、电视台、广大摄影和DV爱好者等组成的系列报道团队,为第一书记铺就了顺畅平坦、阳光透明的前进之路。

在许多人眼里,新郑以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城而享誉海内外;而眼下,这座古城里正在如火如荼地描绘着生动和谐的民生画卷。国务院总理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在新郑,这句话正在被践行。

上一篇:河南邮政:专注农村物流网 下一篇:汽车质量 谁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