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盘点 第9期

时间:2022-09-26 09:52:03

商务部:未来几个月我国出11增速将继续回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8月17日在新闻会上介绍,7月当月,全国进出口262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0.8%:出口1455.2亿美元,增长38.1%,进口1167.9亿美元,增长22.7%;顺差287.3亿美元,增长180.6%。1-7月,我国进出口16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其中,出口8504.9亿美元,增长35.6%:进R7665.6亿美元,增长47.2%;顺差839.3亿美元,下降21.2%。与2008年同期相比,2010年1-7月进出口增长9.1%,出口增长5.9%,进口增长12.9%。

进出口继续呈恢复性增长,单月出口增速连续回落。7月份,在国际需求持续回暖、出口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口继续快速增长,但进口增速较上月回落11.4个百分点,5月份以来,单月出口增幅同比分别为48.5%,43.9%和38.1%,连续三个月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资源产品进口量跌价升。7月份,箱包,家具,灯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1.2%、46.3%和39.9%,快于整体23.1、8.2和1.8个百分点,钢材出口额增长1.5倍。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数量下降,其中钢材、初级形状塑料,合成橡胶,成品油、氧化铝进口量均下降20%以上,价格分别上涨23.9%、25.7%,50.8%、16.7%和48.7%。

新兴市场经济较快复苏有力带动我出口增长。我出口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复苏较快。1-7月,我对欧,美,日等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4%、29.4%和24.7%。同期,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43.2%,40.1%和70.7%,增幅均超过美、欧,日等传统市场。

姚坚指出,根据对贸易顺差结构和主要先行指数的分析,商务部判断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

世界投资报告:2009年中国跃升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目前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到约95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报告称,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在2009年下半年跌至谷底,在今年上半年出现缓慢复苏,2012年有望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

报告分析说,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有望升至1.2万亿美元以上,2012年则上升至1.6万亿至2万亿美元,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但是,FDI的这种前景却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全球FDI流量的格局出现重大变化。2009年全球FDI有一半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全球FDI流出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此外,全球投资者对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金砖四国”等国家成为FDI突出的亮点。并且,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FDI将不仅会投入到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部分,而且会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活动中。

中国54家企业入选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

7月8日《财富》英文网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沃尔玛重夺全球第一的宝座,营业收入达到4082.14亿美元。皇家壳牌石油以2851.2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二。埃克森美孚以2846.50亿美元的营业收八位居第三。

在最新榜单上,中国入榜企业数量再次刷新,共有54家企业榜上有名,超过了去年43家的纪录。中国三大能源企业同时步入前十名。其中,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分别位列第7、第8和第10位。200g年排行,仅中石化跻身前十位。中石油,国家电网分列第13位、15位。

此次排名,因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的影响,2009年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美国欧盟、日本的实际GDP同比分别下降2.4%、4.1%、5.2%,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消费需求持续萎缩。受此影响,500强中欧美及日本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减少,总体收入下降。

国家发改委: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表示,国际市场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有待观察,即便出现大幅上涨,也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明显冲击。一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水平,可以妥善应对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内粮价总体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加大储备粮食的投放力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7月份以后,粮价已趋于稳定。

从下半年看,当前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可以确保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同时,国家加大了对粮食市场调控的力度。后几个月,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和分析,着力把握好储备粮的投放力度和节奏,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张晓强同时指出,目前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领域主要是在食用油脂加工、饲料加工和粮食加工等方面。如外资企业生产的食用植物油所占比重较大,2008年达到50%左右。

外资进入农业和粮食的一些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对促进行业竞争,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有一定作用。但在市场调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以及维护产业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影响。对此,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中就明确,今后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开发生产大豆和油菜子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方面,只允许中方控股。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9.2%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的三季度经济预测分析报告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呈放缓趋势,物价温和上涨。初步预计当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左右。

报告认为,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回升向稳定增长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季度经济走势来看,前高后低的幅度仍然在预料范围之内。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2%左右,呈现稳步放缓趋势。在“有保有控”的基调下,加大对新兴产业,民间投资,保障房建设和已开工在建投资项目的支持应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对于物价形势,报告称,总体来看消费物价温和上涨,通胀预期有所降低,但是不能忽视推动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预计三季度CPI上涨3%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1%左右。

财新调查显示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约2%

财新传媒最新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在今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仍可能出现接近2%的升值。

7月上旬,财新传媒对18位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到2010年年末将升值至6.6456,这意味着较之2010年年中的汇率水平,人民币将升值2.66%。

自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升值。至7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753,三周累计升值0.76%。

尽管呈现双向波动特征,但学者仍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向。这一趋势将受内外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出口若继续强劲增长,可能带来升值的更大动力。

7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中国6月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均刷新2008年7月的历史记录,创历史新高。6月进出口值2547.7亿美元,增长39.2%。其中出口1374亿美元,增长43.9%,进口1173.7亿美元,增长34.1%。

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均保持了较高增速。为此,海关总署有关统计官员7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采访中表示,这表明中国外贸状况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一度令市场担忧中国出口可能出现快速下滑,并引发中国经济二次探底。这种担忧,更是伴随人民币重新进入升值通道,变得更明显。

7月8日,在推迟近三个月后,美国财政部向国会递交了半年一度的《国际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报告。报告没有视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但认为人民币仍旧低估。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我们将密切地并定期地跟踪人民币的升值情况。”

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复苏,可能仍会令中国处于升值压力之中,这种压力并可能会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或美国就业状况的恶化而变得愈发明显。

目前,中国经济正呈现增长放缓迹象,伴随着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以及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等政策的逐步推行,相关影响可能出现叠加影响,国内调控政策不排除出现微调可能。下半年中国出口能否保持快速增长,仍存一些不确定性。尼尔森报告显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超过美国

美国权威调查机构尼尔森日前的《中国手机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移动互联网络设置在先进性上不及美国,但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38%)目前已经领先于美国(27%),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7.55亿人次,超过中国总人口数的一半,这一数字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设备市场。

――中国手机用户每月消费70元,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月的手机服务消费为70元人民币,男性用户在手机通信上的花费高于女性用户,商务用户的手机服务消费最高。

24-35岁的青年人是最主要的手机数据用户,也是最大的手机服务消费群体。大部分手机用户(54%)使用手机进行高端数据处理,如收发自附、下载游戏和音乐等,而36%的手机用户只使用短信和通话功能,还有10%的手机用户仅仅使用通话功能。

――中国用户更喜欢预付费套餐。报告显示,中国绝大多数手机用户(87%)使用预付费套餐,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则不到20%,美国人更倾向于使用后付费套餐;尽管中国的3G覆盖率较低,智能手机普及率也不高,但中国的手机用户(38%)还是比美国的手机用户更倾向于一边忙碌一边使用手机上网(27%);中国手机用户(86%)比美国手机用户(64%)更多地使用短信功能;美国手机用户使用电子邮件(25%)和彩信(37%)的比率则高于中国用户。

――移动互联和游戏最受欢迎。报告显示,有接近四成的中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游戏则是继移动互联网后最受欢迎的手机功能,且在后付费用户中,游戏的受欢迎程度更高,移动电视等视频服务的用户比例很小,其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移动网络网速较慢,而伴随3G的普及,这些服务也将开始流行。

上一篇:环球参考 第9期 下一篇:中国外贸与宏观经济内部平衡之间的关系趋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