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馆藏峻青手稿《秋色赋》

时间:2022-09-26 09:27:48

峻青,出生于海阳市郭城镇西楼子村的书香门第, 是一位率真豪放而不失文雅的胶东汉子。他曾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地文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上海炎黄书画院院长等职,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当代著名作家、画家。

2015年7月23日,座落于海阳市博物馆一楼的峻青文学艺术馆正式开馆,这是海阳市推出的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又一成果,更是峻青文学艺术在家乡保护传承的有力载体。90多岁高龄的峻青老先生始终关注着艺术馆的筹备工作,满心期盼能藉此机会重返故土,但终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峻青文学艺术馆展厅面积248平方米,馆内设计简朴雅致,错落有序,通过峻青老先生提供、媒体征集、实地走访等方式,收获了大量的资料,完整地再现了峻青的人生历程及文学创作经历。

艺术馆内藏有峻青丰富斑斓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他各个时期的珍贵留影,曾经在上海伏笔写作时用的简陋书桌和书柜,穿过的旧式毛呢大衣等珍贵物件。其中有一件是峻青写作的手稿《秋色赋》,字迹严谨,构思巧妙,辞藻质朴,情感真挚,令人神往。“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觉得那蔚蓝的大海,比前更加蓝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远了一些。回头向古陌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秋色赋》可谓是峻青散文的代表作,也充分反映出了峻青散文创作的独到可贵之处,文字蕴含了峻青散文浓郁热烈的情感,朴实、自然的语言以及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细腻描绘和真挚赞美。

峻青是集文武于一身的革命战士,在革命道路上留下了一行行闪光的脚印。在工作和战争的空隙,峻青创作了大量军事文学作品,如《风雪之夜》、《马石山上》、《女英雄孙玉敏》等。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成为他从事军事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为他50年代小说创作的飞跃奠定了丰厚而坚实的基础。

峻青的短篇小说,特别是反应胶东老区革命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饱含其深邃的悲剧内涵、丰厚的情感力量,人物形象独特、艺术特色鲜明,不仅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为中国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增添了夺目光彩。从1941年写下了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起,峻青陆续创作了《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党员登记表》、《最后的报告》、《老交通》、《潍河上的春天》、《桃李花开》等作品,在建国十周年时,他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编成一本选集《胶东纪事》。五六十年代,峻青开始创作宣传抗战的戏剧剧本。他不仅创作了不少文学剧本,还将自己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黎明的河边》、《马石山上》《小来春》《党员登记表》等作品改编成戏剧影视剧本。

峻青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擅长书法和古体诗词。他的画潇洒飘逸,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均有涉及。峻青的画融合了中国画所具有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诗书画一体。他不仅绘画,而且自己在画上题诗,让好的诗跋、书法、印章与画作互为配合,相得益彰。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这是峻青的创作格言,也是他文学灵感的源泉。2013年,峻青老先生用颤巍巍的双手亲笔写下了这段质朴无私的话语,表达了他对艺术馆的支持和对年轻一代人的激励。峻青的灵魂一直与故乡血肉相连,他的生命源自这片淳朴美丽的胶东大地,故乡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他,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故乡,他以赤子之情眷恋着故乡。他的作品,是从对故乡的爱中来的,这种浓烈的爱是他写作的动力,是他作品的灵魂。正是这种深厚的感情,使他成为胶东山水和胶东人民的歌者。他的作品极大地宣传了胶东红色文化,宣扬了胶东人民在抗战时期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这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使他这位胶东大地之子成为红色文化的旗帜和灵魂。

每当我为观众讲解到峻青老先生的手稿《秋色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看着这些质朴优美的文字,放佛自己真得置身于迷人多彩的秋天,领悟到收获和喜悦的浓烈气息,相信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都会和我一样深深感受到了老先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内涵、优美流畅的语言氛围、英雄故事的完美构建、胶东大地的赤子之心、飘逸潇洒的浓郁画风以及憨厚纯朴的真性情。这位谦逊仁厚的老者,从事文学创作七十余载,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独特的视角表现革命战争的伟大卓绝,又热情讴歌和平建设时期的新人新事,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发力创作的那些胶东红色文学作品都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一个个传奇的革命英雄故事,一篇篇优美的祖国河山咏赋,无论是《马石山上》、《女英雄孙玉敏》,还是《林寺吟草》、《秋色赋》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和符号像潺潺清泉般缓缓流淌,永不止息,滋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田,又如璀璨的明珠给我们启迪,为我们挖掘胶东红色文化和探索文学艺术之路亮起了一盏明灯,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和力量,指引着未来的光明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峻青散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2]《峻青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3]《山东区域文化通览.烟台文化通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上一篇:激发兴趣、化解难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论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