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交通要沿科学轨道发展

时间:2022-09-26 09:01:52

城轨交通要沿科学轨道发展

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从1965年开始,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城市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促使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方式的理念开始得到广泛认可,随后迎来第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

但到1995年,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不顾地方经济实力,追求高标准盲目上马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不良趋势,轨道交通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每公里造价高达1亿美元的情况。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60号文件,国家开始了宏观调控,在随后的三年内,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项目。

1998年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轨道交通技术的完善,以及城市发展的切实需要,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

至2006年,我国先后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座城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还先后开建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共有20条线路实现运营,里程达500公里。除了里程增加外,我国轨道交通也由原先的地铁一种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广州的直线电机列车、重庆的单轨列车等。

业内人士指出,今天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比起过去有着更多迫切因素和有利条件:

现在我们特大城市面临的交通需求压力要远大于90年代中期,需求更为迫切。截止到2006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已达53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达21个,未来,这种城市向特大、超大发展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加深。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带来了城市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常规公交已不适应并限制了一些特大城市的发展,需要选择适合我国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模式的大运量的交通方式。所以,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加紧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在偿还过去的“欠账”;

另外,各地现在财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城市已经有能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

此外,轨道交通的建造技术更加成熟,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建造成本有所降低。

这些因素无疑都将对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要掌握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中也提出,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积极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是适应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毕竟是耗资巨大的复杂工程。如何做到规划超前,建设适时,这是需要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认真研究慎重定夺的。

在全面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中央从新阶段新任务的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正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们期待,我国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沿着科学发展轨道健康前行。

上一篇:湘潭:再造伟人故里新辉煌 下一篇:又好又快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