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栽培与重茬病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26 08:23:18

茄子栽培与重茬病防治技术

茄子属喜温作物。较耐高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对光周期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从春到秋都能开花、结实。茄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钙、铁等,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

一、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播前用80℃左右的热水烫种然后用55℃温水浸种10~12h,将种皮上的粘液搓洗净,捞出晾6~12h后,再浸种4~6h,捞起后用洁净湿纱布包好,放在适温下催芽肿子吐芽即可播种。

2、播种

用种量150~225g/hm2。苗床施药土可用15kg细砂加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各5g混匀作药土,苗床用药土15kg/m2,60%~70%药土作苗床垫土,以预防苗期猝倒病,余下的作盖土。播前将苗床土浇透底水。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细土1.0~1.5cm,随即盖好地膜保湿增温。

3、育苗

出苗前,苗床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但不宜过湿,以提高出苗率。幼苗出土后,床温白天保持在25℃左右,30℃以上时适当通风,夜间控制在17℃。此期避免高温多湿,防止徒长。幼苗生长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分苗,3~4片真叶时按苗距10cm×10cm进行第2次分苗。分苗缓苗后可少量通风。尽量保持较高的床温。促进幼苗快长。

4、移栽

茄子忌与茄果类蔬菜连作。宜选择前茬为白菜、萝卜或菠菜地。冬季深翻冻垡,定植前再耕翻1次,整地做畦,做成包沟1.5m宽的畦。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人畜粪尿15.0~22.5t/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深埋于畦中间。春季早熟栽培,一般采用平宽畦栽培,行株距为50cm×(40~50)cm。栽植2.25万~3.00万株/hm2。定植宜选在晴暖天气进行,栽后随浇定植水,用土封根。夏秋露地栽培采用深沟高畦。以利排水,行株距为60cm×(40~50)cm。定植宜在下午进行为好。移栽时一定要带土坨。以利于秧苗成活。

5、肥水管理

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在定植缓苗后,结合浇水,薄施粪肥或复合肥75kg/hm2以后每隔10d左右薄施1次,以满足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第1次采收后,需重施追肥,可结合中耕、培土把肥料埋人土中,一般施复合肥300kg/hm2或尿素和氯化钾各150kg/hm2以后隔10d左右追施1次,果实采收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需增加施肥量。中后期植株老化,吸肥力下降,可采用根外追肥方法,一般叶面喷施1%~3%过磷酸钙浸出液。或2%~3%硫酸钾溶液。或0.1%~1.0%尿素液。或2%~3%复合肥溶液。每隔7~10d喷1次。在清晨或傍晚喷施效果较好。

二、重茬病害防治技术

1、嫁接换根育苗

茄子生产使用嫁接栽培技术,可有效防止土壤传播病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残留量,而且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前提,也是防治土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特别在病害流行年和地区。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是茄子稳产和丰产的重要保障。用平茄作砧木,主要抗枯萎病,中抗青枯病(防效可达80%)。用平茄作砧木种子易发芽,嫁接成活率高,但需比接穗早播种7d左右。土传病害(青枯病)严重地块,不宜选用该品种作砧木。用刺茄作砧木高抗黄萎病(防效在93%以上),是目前北方茄区普遍使用的砧木品种,种子易发芽,浸泡24h后约10d可全部发芽。刺茄较耐低温,适合作秋冬季温室嫁接栽培。

2、加强栽培管理

改变栽培时期,错开发病期进行种植。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法,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对病穴采取消毒处理。注意保证大棚有足够的通风时间和通风量,以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注意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增加空气湿度。合理控制棚内温度,不可使棚内温度过低。

三、病虫害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对种子和苗床进行消毒:选择地势高田块作苗床,对床土进行消毒,施用腐熟肥料。在黄萎病防治上,实行轮作,不偏施氮肥,雨后注意排水圾时除草,清洁田园,冬前深翻,控制虫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250mL7~10d灌1次。绵疫病发病初期,用9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隔6~7d喷1次,连喷3~4次。褐纹病发病初期,用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隔7d喷1次,连喷2~3次。猝倒病幼苗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7h消毒:发病初期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茄子的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棉铃虫、烟青虫、马铃薯块茎蛾等,在防治上,发现害虫危害时。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喷杀。

(作者单位:155630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二分厂农业办)

上一篇:大豆灰斑病与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下一篇: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