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EPG:复制成功,预防失效

时间:2022-09-26 08:03:06

再议EPG:复制成功,预防失效

EPG的目标是促进组织改进,那么怎么来评判EPG的工作绩效呢?

从公司和客户两个视角看,我们都可以至少归纳为两点:一、有效提高交付效率;二、预防违规行为、尽量减少损失。如列举的电子病历质控系统的事前预防控制、事中质量管理、事后评分评级,也适用于对EPG工作绩效的考核。

做到“复制成功,预防失效”,又是如何度量的呢?前者说的是“流程的有效性”,后者说的是“流程的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EPG制定的工具、方法、标准化的交付流程是否有效,能否真正落地,是我们衡量的标准。

我在《商品化的软件,标准化的交付》中讲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是医疗公司的核心。回归现实,首先来看公司内部项目组的表现和客户的评价,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保证制定的标准化流程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既然是组织改进,讲究的就是方式方法,我们可以用内部的技术交流座谈会、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及前篇所讲的项目管理类、咨询类专家组成的智囊团,集思广益来总结问题、梳理流程、制定标准。

比如内部项目组的小调查可以如此设计问题:

1.你认为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造成项目出问题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影响用户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于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会从不同的纬度,如商务销售、实施技术支持、研发支持、产品本身、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此不一一列举。

以笔者在医疗行业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可以把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类:

1.公司的问题。如项目实施及服务的标准规范不太完善;沟通成本太高,各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与责任不清晰、效率低下;项目小组领导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计划性,沟通协调不到位等。

2.产品的问题。你懂的。

3.服务的问题。技术人员对行业知识及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沟通能力差别较大,使用户信任度降低;服务响应不及时,不主动访问用户使用产品情况,缺少用户体验;解决问题的时间周期过长;技术人员和使用者沟通不到位;现场响应不及时、不彻底、不上报,总有遗留问题等。

4.客户的问题。干系人关系复杂,难以协调;受原先操作习惯、业务模式等影响对新系统有抗拒心理等。

5.实施的问题。与客户沟通不全面,不能很快地全面了解客户需求;前期调研不够,实施目标不明确;培训不到位,产品功能没有达到应用最大化;缺少沟通,答应的事情做不到,做不到且不告知等。

了解现状并对问题分门别类后,EPG成员要做过程改进,一方面他们作为“客户”提供需求,一方面作为流程的执行者促进实施。对于EPG组长,需要领会高层管理者对于组织发展的意图,从中领悟过程改进的趋势与目标,继而为所有参与过程改进的成员指明方向,将所有人的关注和才智聚焦于一点。所以EPG组长要具有综合工作能力――既有形成远大抱负的想象力,又有将其付诸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中,与高层领导和相关接口部门的协调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其本人与直接上级存在默契或有良好的友谊和信任,都将会对工作开展有很大助益。因为其直接上级能够全力向外,为过程改进争取支持,并协调、跟踪、解决其无力解决的事情。

当然,再完善的流程,也会有诸如怕麻烦、抄捷径等理由,对于有些人员,会有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的事情,但只要流程能够“复制成功,预防失效”,所有的人都有责任为了组织的未来,协助打造企业强健的体魄――完善高效的流程体系。

上一篇:移动医疗引领医学人文回归 下一篇:倚天不出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