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时间:2022-09-26 07:34:54

小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2)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3)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上一篇: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下一篇: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