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银行产品与银保产品,谨防陷阱

时间:2022-09-26 07:21:47

甄别银行产品与银保产品,谨防陷阱

不少人去银行存款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买银保产品(保险),却被一些不良银行工作人员或就是保险公司驻点营销人员(尽管银监会去年就下发了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的通知,但如今在一些银行仍能发现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身影,忽悠,掉进“陷阱”。不需要购买银保产品(保险)的“存款人”如何防范掉进陷阱呢?最重要的是懂得甄别银行产品与银保产品,看清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异。

甄别之一:销售人员不同

如果是推销银行产品,销售人员一般为银行的理财经理,他们都佩戴有银行工作人员的上岗证或工作牌;如果是推销银保产品(保险),销售人员一般都不会佩戴银行工作人员的上岗证或工作牌。银监会已经下发了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的通知,银保产品销售员即使在银行从事销售工作,也是偷偷进行。他们穿着貌似银行工作人员工作服的“山寨版”工作服,不挂任何工作牌。

甄别之二:产品起点不同

银行产品,如储蓄产品起点比较低,活期储蓄存款起点是1元,零存整取起点是5元,定期储蓄存款起点是50元,1天、7天储蓄通知存款起点是50000元;银行理财产品起点比较高,一般为5万元。而银保产品(保险)则起点相对偏低,但又高于多数银行储蓄存款的起点,多为1000元以上的整数。

甄别之三:产品期限不同

银行产品,如储蓄存款,除活期储蓄以外,定期储蓄存款的期限比较固定,有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另教育储蓄是6年;假如是银行理财产品,则期限一般都比较短,少则几天多则一两年。而如果是银保产品(保险),期限一般都较长,少则3年、5年,多则6年、10年,甚至几十年。

甄别之四:缴费期限不同

银行产品,假如是储蓄存款,则活期储蓄存款没有期限,随时都可以往同一账户内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则一般为一次性存入,另零存整取、教育储蓄是按月固定存入;假如是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一次清。而银保产品(保险)则有的需要趸交(一次清),有的则需分期缴费,分期缴费多按年缴。

甄别之五:收益构成不同

银行产品,假如是储蓄存款,都是固定利率,且不会上浮;假如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般分为保本收益和非保本收益(对于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银行会提示预期收益)。而银保产品(保险)则一般都会分为固定收益加上分红收益,同时还会附赠“保险”。

甄别之六:犹豫期不同

银行产品,假如储蓄存款,则没有犹豫期一说,随存随取,不损失本金;假如是银行理财产品,如果还未进入存续期,则可以赎回,不损失本金,一旦进入存续期银行则不开放赎回,也就是说不能赎回,必须等到到期日或自动赎回或人工赎回。而银保产品(保险)则一般都会有10天的犹豫期。所谓的犹豫期就是从收到保单正式文本签字算起10天内,如果在犹豫期内退保,则可以无条件申请解除合同,并取回已缴纳的全额保费;一旦过了这个犹豫期,而没有达到3年,同样也还可以申请解除合同,但已缴纳保费就会受到损失,一般1万元,至少会有几百元会被扣除。

甄别之七:相关协议不同

银行产品,假如是储蓄存款,除开结算户等特殊账户有书面协议外,一般都不会有书面的协议,即使有书面协议,里面所提到的词也是储蓄存款,不会有“保险”两字;假如是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有协议,而在协议中所提到的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会有“保险”字眼。而银保产品(保险)则在协议中会多次提到“保险”两字,同时在协议中还会出现保险公司的名称,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盖的印章也是保险公司的。如果签的是这样的协议,即使是到银行“存款”,实际上也是在和保险公司打交道,自然就是购买银保产品(保险)了。

案例:

今年4月的一天,家住山西省城太原的张先生,带着12万元到某商业银行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他走进银行营业大厅,一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便热情向他走过来,并询问他办理什么业务。张先生告知对方自己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该工作人员很热情地给他介绍了一款不是他想要购买的理财产品,并说收益肯定比他想要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和定期储蓄存款的利率高;每年除有保底收益外,还会有分红,而且还送3倍的人身意外保险。张先生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很动心,便毫不犹豫糊里糊涂地把自己的12万元资金全部购买这款工作人员所谓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回家后,他的妻子发现他买的是银保理财产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保险。这时张先生才知道,自己买到的竟然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保险公司的产品。

上一篇:“街拍客”靠拍美女帅哥月赚万元 下一篇:高中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