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导弹怎样打击沿海目标

时间:2022-09-26 07:18:01

反舰导弹怎样打击沿海目标

在沿海环境中,受到岛屿与海岸线的影响,自然环境非常复杂,此地区更是各种船只(军舰及民用船只)聚集的地方,因此,给战争中目标的搜索及辨别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在目前,大多数国家服役的甚至在研的反舰导弹都不能胜任这一任务。因此,军方应该研制什么样的反舰导弹,以及基于现有导弹设备制定什么样的战术计划,将成为未来夺取沿海制海权的关键。

目标的识别

起伏不定的陆地以及分布在沿海地区星罗棋布的群岛都会给对海搜索雷达带来很多杂波干扰,这给本来在宽广的大洋上很容易辨认的军舰提供了极好的掩护。另外,在沿海商船、渔船甚至是游艇的相对密集的出现也为目标的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一位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舰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形上的优势,轻易躲过敌军雷达的搜索,隐蔽接敌,果断出击。一向惯于在大洋上作战,以庞大的战斗群联合防御和攻击的美国海军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因此,如何解决沿海复杂环境中的搜索、确认和攻击已成为美海军研究的重点。

在美海军现役的远程反舰导弹如:战斧反舰型巡航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的制导程序都是在导弹错过了目标后,自动搜索这片水域,当找到与最初的目标类似的雷达及红外特征目标后,自动攻击。这种搜索、攻击模式显然并不适合沿海地区军民船只密度高、互相混杂的特性。目前,美海军已研究出一套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

解决方案

目前美军开发的用来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方案分为3个步骤:

第一,利用第3方探测目标。这个第3方包括远程预警机、预警直升机、第3方舰载雷达、侦察卫星等设备。当单一的探测系统无法确认目标的具置及性质时,两套系统以各自不同的感应器,比如电子支援措施(ESM)或光电装置(提供不同的红外探测信号)对目标进行捕捉,如果实施得当,显然是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协同作战能力(CEC)系统:美国海军目前正在部署CEC系统,将来英国皇家海军也可能会部署。尽管开发此系统是为了区域防空及反导,但此系统的感应器可以提供精确的目标方位以及清晰的海面图像。在2002年海军展览会上,法国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CEC概念,在某些情况下,不用直接跟踪可以使反舰导弹击中目标。

对于大多数的北约国家海军来说,目前的解决方法是依靠超视距目标瞄准(OTHT)系统,在地形数据与海上联合指挥信息系统(JMCIS)的信息协调下,进行目标的辨认。

第二,在反舰导弹发射前,制订周密的多角度、多方位饱和攻击计划,并利用先进的任务策划系统将复杂的数据快速传输到多枚反舰导弹上,使其具备反应速度快、饱和攻击密度大的优势。在沿海作战中,常常需要反舰导弹绕过岛屿或沿曲折的海岸线飞行,这就需要导弹的制导飞行具有较灵活的可操作性。这种多方位、多角度的饱和攻击将大大削弱目标的反导能力,同时提高导弹发射平台的隐蔽性。

在这种高密度的饱和攻击中,对先进的任务策划系统的依赖将更加突出。该系统必须能在目标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利用地形数据来计算导弹的飞行路线、飞行时间、飞行速度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反舰导弹发送和接受导航数据的连贯性将决定其攻击的准确性。在沿海作战中,由于战场环境复杂、电子干扰强烈,因此,指挥系统与导弹之间的数据链将承受更大的信息流量和干扰强度。这种适应大数据量、高对抗性的数据传输系统对于造价昂贵、体积庞大的指挥平台来说不难做到,但对于成本、体积、重量要求严格的反舰导弹制导系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目前,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反舰导弹的制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雷达制导系统:是导弹制导系统中采用最普遍的方式。在沿海作战中要求导弹的雷达系统能够在杂乱的回波中找到要攻击的目标。为了让导弹变得更精确、聪明,为雷达提供辅助制导数据的红外线制导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提高在杂波中分辨目标作用巨大。虽然这两种不同的感应器追踪的有效联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海军却仍然采用了这种联合制导的方式。如台湾地区制造的“雄风”Ⅱ反舰导弹,它是美国“鱼叉”反舰导弹的翻版,制导部由两个感应器(雷达+红外)组成。新的“雄风”Ⅱ-E正在进行实验,在射程和制导方面都有所提高。

红外线制导系统:作为一种主要的探测手段,它的优缺点非常明显。红外线的制导系统是被动的,因此它的隐蔽性非常好,不会因为雷达信号暴露自己的位置,除非对方雷达系统捕捉到反舰导弹。还有就是其对目标的辨认能力非常强。但是它的搜索范围不如雷达远,因此在发射前对目标必须精确定位,这在沿海作战中由于水面舰艇的高速移动很难完成。

中继制导系统:是另一种解决目标辨认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它的灵活性非常大,由行路线的确定、攻击方位的选择可以在反舰导弹飞行途中制订,因此,在发射前可以节省建立提前计划的时间。然而,它也有一些弊病,在目标活动区域附近必须有中继制导飞机随时为导弹提供目标的信息。假如对方的防空系统完备,那么这些担当中继制导的飞机的战场生存力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另外,沿海作战不仅要对敌军舰进行打击,而且还要攻击其岸上目标,如导弹阵地、指挥所、飞机场、军火库等。前苏联制造的“冥河”(SS-N-2)反舰导弹就曾攻击过岸上目标及停泊在港口里的船只。由于其属于第1代反舰导弹,目标确认能力有限,所以它只能攻击那些大型的岸上目标如石油提炼厂等。

具体改进措施

美国“鱼叉”反舰导弹:“鱼叉”是世界上装备国家最多的反舰导弹,但它最初的雷达搜索系统并不能处理沿海地区的目标。为克服这个缺陷,美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用来自“小牛”空对地导弹(AGM-65F)的红外线制导系统代替雷达制导系统对导弹进行末段制导;用“斜视”电视制导炸弹(AGM-62)的数据自动传输装置和GPS+INS系统对导弹进行中段制导。这种新设计的“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即美国“斯拉姆”导弹)(AGM-84E SLAM)最初目的是为攻击海上和岸上的目标。1995年海军授予这种导弹正式的海军编号:“海军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SEA-SLAM RGM-84E)。

1996年“埃里奥特”号驱逐舰(DD-967)从“鱼叉”导弹发射筒中发射了SEA-SLAM。在F/A-18飞机提供了中继制导后,准确击中目标。第二天又发射了一枚,由“海鹰”直升机(SH-60)提供中继制导,导弹从第一天攻击中打出的大洞中钻了过去。而此次SEA-SLAM的成功试验从没对外发表过。这主要由于该导弹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空射形“斯拉姆”导弹在飞行的最后60秒仍需载机对其进行了中继制导,这给发射平台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另外,“斯拉姆”导弹的准备时间也比较长,每枚导弹需用两个多小时对其进行数据传输(主要是GPS数据)。

增强型“斯垃姆”导弹(AGM-84H)?熏是空射型,将制造600枚。它的特点是:采用新的惯性制导、新的多渠道GPS接收、新的数据自动传输以及新的自动目标锁定系统ATA装置。导弹的准备时间也变得更短了。

“斯拉姆”导弹项目成了“鱼叉”反舰导弹改进的样板。为了提高在沿海军事行动中的表现,以色列海军已经为“鱼叉”导弹开发出了数据自动传输装置的升级组件。这样在导弹飞行中就能改变目标数据,可以在拥挤的舰队中有选择地找到攻击目标,也可以用直升机为其提供中继制导。然而,“鱼叉”Ⅱ(RGM-84J)才是一个真正的突破。这项改进包括引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惯性制导系统、SLAM-ER GPS接收及任务计算器。通过对导弹航线上8个分段点的控制使导弹完全依靠GPS制导飞行。在导弹上一台制导计算机将地形信息存储在它的数据库中,在GPS/INS制导下,其精度达到10~15米。

波音公司开发的“鱼叉”导弹舰载指挥发射控制系统(HSCLLS)专门为沿海战争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海岸线的数字地图数据库、控制导弹绕过岛屿以及其它船只的系统、多方位攻击目标和协调多枚导弹对目标攻击的时间。

丹麦是最先使用该导弹的别国用户,已于2002年4月收到了前50个的升级组件(包括新的制导控制装置和GPA天线),这些升级组件是其在1997年花费1000万美元向美国定购的。埃及、阿联酋、台湾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订购的大部分是新造的导弹。

目前,波音正在研究“鱼叉”Ⅱ外挂系统的更新,以附加的红外制导系统来补充现有的雷达系统。

法国“飞鱼”3反舰导弹和法国、意大利合作的“奥托马特”4反舰导弹:法国的“飞鱼”3导弹经过了很多的改进,首先是用涡轮喷气发动机代替了火箭发动机,使其航程增加到了180千米。制导方面,用GPS/INS制导,通过一系列三维航线点来操纵导弹的飞行路线。末段制导是由新开发的J-band雷达与GPS联合搜寻目标。

为配合法国的T-REMM多功能护卫舰计划,“飞鱼”3反舰导弹将于2005~2006年进行第一次测试,它可以使用所有的发射平台,并且原来为“飞鱼”导弹配备的维修设备就可以胜任“飞鱼”3的检修。因此,“飞鱼”3反舰导弹的服役难度降低了很多。

“奥托马特”4反舰导弹由于采用了GPS制导、惯性制导装置和新的J-band雷达并配合弹载计算机对目标信号进行处理,其在海湾作战和对陆地目标的攻击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它可以多枚导弹同时攻击目标、横穿陆地攻击海面目标,甚至可以直接攻击岸上目标。该导弹准备装备在意大利新研制的多功能护卫舰上。

法国正在制订一个更长期的目标,新一代反舰导弹预计在2012年完成。对于沿海作战,新武器最重要的特点是配备双重制导系统,包括新的J-band雷达和红外图像接受系统。它会对目标进行更高精度的辨认以及中继制导能力。

RB3-15 MK3反舰导弹:对于濒海的国家瑞典来说,其研制沿海反舰导弹的战略初衷与美国截然不同。对于美国来说,反舰导弹是否适应沿海作战是其发动侵略战争所必需的,它取决于美国的敌人的沿海作战模式。而瑞典的想法则完全是为了防卫,并努力将沿海地区复杂的环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1995年萨伯公司宣布计划将RBS-15 MK2升级为MK3,这项计划在导弹的电子方面有较大的改变,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安装了新的数字式自动驾驶仪以及新的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更好的电子反干扰能力的制导装置。新安装的高度计可以使导弹在距离海平面仅2米高的高度飞行,以及GPS/INS联合制导系统。由于RB3-15 MK3导弹性能的优异,德国和波兰海军均想选用这种新型反舰导弹配备在他们新型的护卫舰上(德国海军的K-130型护卫舰,波兰海军的MEKO-100护卫舰)。然而,最近RB3-15 MK3反舰导弹的研制项目被推迟了,德国和波兰只好另觅它处。

NSM反舰导弹:另一个北欧国家挪威也在推进反舰导弹的发展。NSM(海上攻击导弹),由挪威的孔斯贝格防务与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制造,射程为150公里,使用红外以及INS/GPS联合制导系统制导。它将代替现役的“企鹅”导弹作为未来挪威海军的标准配备。在2005年将完成初始作战能力(IOC)并装备新式NANSEN级护卫舰和快速攻击舰,在以后还会考虑发展空射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挪威皇家海军自己的需求外,美国新研制的F-35战斗机上也将搭载NSM。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和孔斯贝格公司进行谈判,估计未来出现在F-35弹仓中的NSM在导弹的长度上将进一步缩短,并采用可折叠弹翼结构。由于F-35对导弹体积的要求,NSM可能是惟一能与F-35配套的空射反舰导弹。

随着美军“由海到陆”作战模式的逐渐形成,制导武器系统如何应对沿岸地区的复杂环境已成为了其重点解决的对象。最理想的制导武器应该从海岸线带来的雷达杂波中清晰地过滤出目标特征,在沿岸海面上众多的船舶中准确找到要打击的敌方军舰,对敌方发动的电磁干扰能够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丢失目标后能依靠自身的探测设备快速、准确地重新发现、攻击目标。当然,要达到这一水平以人类现今掌握的技术力量还很困难。但任何一种制导武器,其性能离理想越近,在未来的近海作战中越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上一篇:世界军力新态势 下一篇:伊拉克战争给美军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