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生成灵动课堂

时间:2022-09-26 07:16:37

让“错误”生成灵动课堂

摘 要: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关键词:旅程;风景;行程

课堂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课堂上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老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甚至还应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生成灵动的课堂。

一、利用“错误”,培养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总是难免的,也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应把学生犯错看成是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将错误当作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从而促进教学相长、互动发展。

如:在一位老师执教的“千克的认识”一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一个学生上台指弹簧秤上“1千克”的位置,学生指错了,教师另外叫一名学生上台来指,但是并没有让第一位学生回座位,而是在第二位学生指对后,随即又让第一位学生指出“2千克”在哪里,在回答正确后才让学生回座位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学生不能认出弹簧秤中的“1千克”在哪,出现了指错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错后,教师没有斥责或挖苦学生,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后老师又给出错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更正的机会,向学生提出了能够纠错的新问题――“2千克在哪?”鼓励学生正视错误,提升信心,通过思考问题来发展自己的推理能力,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真实诠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制造“错误”,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来自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材料,有些错误虽然匪夷所思,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说错、议错、纠错中领悟知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的“量的计量”这节复习课时,因为要整理的知识点多而散,内容枯燥无味,如果整节课仅提供一些普通的学习材料,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肯定毫无兴趣,于是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把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集中在一个情境里。“4月31日早上18:40,小东起床了,走进1公顷的卫生间,拿起一个长10平方厘米的牙刷,挤了约2立方厘米的牙膏,往口杯里加了1毫升的水,就开始刷牙。15秒后,他洗漱完毕,喝了一杯约100千克的牛奶,就背着5克重的书包,骑着70米高的自行车上学去了。”学生边读边笑,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虽然学生开始时不停的笑声耽误了一些上课时间,然而接下来,学生却是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的学习也是扎实有效的,这样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我认为也是精彩的。

三、诱导“错误”,引发深思

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然醒悟,吸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并伴随着明显的正误对照,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当学生学会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我故意设置了一个数方格游戏:游戏前我准备了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其中一张平均分为8格,另一张平均分为4格。游戏的规则是男同学数的时候,女同学闭上眼睛,女同学数的时候,男同学闭上眼睛。结果,男同学数了8格,女同学数了4格,所有学生都认为8格的长方形大,但出乎意外的是我拿出来的两个长方形面积是一样大的。这时学生才大呼“上当”,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认识到“统一格子大小”的必要性,面积单位的出现可谓是水到渠成。这样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中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之,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善待错误,善于“找错”“析错”“改错”,并及时进行探究,变“错”为宝,就会使教学更有效,课堂更灵动,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湖边中心小学)

上一篇:夸张手法推动活力英语课堂生成 下一篇:浅析中职院校电子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