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9-26 05:47:28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级技工院校模具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完成冷冲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37-03

根据技工院校突出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按照冲压模具制造工作岗位的需求,以模块教学为主旨和特征改革教学模式,使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有机衔接,以冲压制件的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从冲压工艺制定、模具结构设计、设备选择应用和模具制造的教学流程,对学生进行模具专业核心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工学结合实践,以模块教学、顶岗实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托技术先进、环境真实的实习实训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及设备应用操作的能力,强化学生对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工作能力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冲压工艺分析、冲模设计和模具制造的能力。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分为课程教学、项目实训、冲模拆装与测绘、模具制造、顶岗实习五大部分,具体分解如下。

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实训内容在进行模块教学时,从校外实训工厂选题或接受校外工厂的委托,以真实产品设计模具,学生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实训。学生需要收集原始资料、分析产品的工艺性、确定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冲压工艺计算、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总装图、零件图,具体过程如表2、表3所示。

模具制造内容学生模块实训的内容经教师审核后,进行模具制造,具体过程如表4所示。

顶岗实习内容以上课程内容教学完成后,安排10周的时间让学生下厂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完成本课程的延伸教学。在工作现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具体如下:(1)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制定冲压工艺和分析模具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冲压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冲压模具加工制造、装配、调整开发和创新能力。(2) 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和使用技术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勇于创新、敬业乐业、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的改革

课程内容总体设计学习情境构建表(载体:冲压制件)如表5所示。

教学内容组织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及学时具体安排如表6、表7所示。

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所进行的尝试性教改,笔者从重视研究“教法”转向了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并从“如何指导学生明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在组织教学的时候,笔者有时不自觉地偏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建构和深化,却忽略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和实习态度的培养与发展,通过教学中的反思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笔者感受到了一些改变,学生从以前的不愿意问问题,变为追着教师问问题,在模块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教学改革,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培养了学生检索文献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极个别学生由于集体意识不强或有惰性,导致其不适应该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以便调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姚.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汪菊英,徐盛学,陈超丽.《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项目化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3]汤习成.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黄悦驯(1982—),男,广东普宁人,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二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模具机加工。

郑平平(1980—),女,江西九江人,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

上一篇:“八个对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下一篇:高职院校数字教育资源库共建共享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