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检查质量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2-09-26 05:33:10

毕业设计检查质量研究与思考

摘 要: 通过对南京X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调查分析,抽样调查我校317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①毕业设计和相应的实习工作没有成为学生自身迫切需要;②课题的选择没有与专业培育目标紧密挂钩;③毕业设计活动在实践和空间上受到外部强烈冲击;④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不接轨。

关键词: 毕业设计 检查质量 问卷调查

1.背景介绍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多方面重视,在第一轮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评估,在2013年颁布的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中的重要审核要素就是毕业设计(论文)落实及效果,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近年来由于众多主客观的原因,出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监督流于形式的情况。因此,如何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和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是搞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关键。

2.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次检查总的目标是通过毕业设计检查,研究既有专业建设规划和措施、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教师科研工作和成果、教学实验条件、教材建设、教学过程及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得到全面体现,探索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如何深入创新和改革,探讨创新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以便对教学做出有力支撑。

具体研究方法是根据我校毕业设计的工作规定,提炼出关键项目做成检查量表。按照一定比例(总人数和指导教师职称)抽取出样本,阅读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电子版,将检查结果填入表中。在整理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笔者利用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

3.样本的收集

本次检查人数为317人,利用SPSS软件,将抽取的317份表单作为样本,按照毕业设计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合观察和了解各学院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过程管理和答辩等环节的经验,借助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深入探讨在以上环节中如何加强管理问题,使毕业设计这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任务要求更明确、指导过程更清晰、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知识的结合更紧密、管理部门检查的重点更突出。

4.样本的分析

样本数据分析的结果给出如下结论:

4.1明确选题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使学生在开题报告中集中阐述要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意义,以及如果上升到理论会有什么发现或创见。

4.2告诉学生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基础(通过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应当以三次文献为主,辅以权威性的二次文献),由此引导学生找出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献,找出所要研究的各概念之间的初步联系,汇总出自己可能应用的理论框架或者独到视角。

4.3告诉学生应当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指导学生将问题涉及的相关概念转化为研究变量,让学生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把变量之间的逻辑联系梳理清楚,从而呈现出对该项研究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模型,并且就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具体假设。

4.4指导学生选用适合该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如何选取研究的切入点、如何提取研究样本、样本的特性、变量的操作和测量、定性和定量的关系、有无假设检验、采用何种软件等。

4.5明确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或阶段成果的表现形式、测量标准和测量手段。

5.讨论与建议

5.1毕业设计和相应的实习工作没有成为学生的自身迫切需要

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是无法低估的。四年制大学本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至少有三次实习时间,学校一般不正式安排而由学生自行寻找。这样,选修课程比较先进和实用的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有竞争力的实习机会,施展自己在学校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回校以后根据实际工作体会选修更先进和实用的课程,而且有好的企业实习经验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更好的实习机会和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好了更好,形成正反馈机制。

然而,这样的人才市场机制没有形成。无法有理有据地要求学生自觉重视毕业设计。在目前情况下,多数专业的毕业设计不过是一种必走的形式。教育部开放用人单位到学校挑选人才的时间太早,一般是毕业前一年的11月,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尚未结束,其中大多数是与毕业设计内容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这样就从根本上避开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对毕业设计课题和质量的考察。而且用人单位这么早就到校招生,怎么可能考查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呢?因此,与课程学习关系不大的证书成为早早进入学校招生的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法器。市场是无孔不入的,利益所驱,各部委、各产业及关联的社会力量近年来创办五花八门的考证班从大学三年级就开始冲击本科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尚且如此,学生当然会认为毕业设计对就业影响不大,因此不愿多花精力。

5.2课题的选择没有与专业培育目标紧密挂钩

学生进行一个完美的毕业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调动自己专业上学得的诸方面知识。例如,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对课题技术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能否准确查阅、分析各种文献资料,是否掌握和使用工程技术规范、手册、图表、专业外语等技术资料、有没有足够的计算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绘图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培养本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格的目标[1]。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师资队伍发生很大变化,青年教师普遍从校门到校门,本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具有的科学研究经验一般都是从纸面(电脑屏幕)上得到的,对外的科研工作没有跟上来,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如何在课题中让学生理解专业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而让学生体会从中如何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各学院未能给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可控制)性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出题规范、任务书写作规范。

5.3毕业设计活动在实践和空间上受到外部强烈冲击

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设计没有内在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外部的强烈冲击使毕业设计时间和空间无法切实得到有效保证。时间上讲,这段时间考研学生要准备复试,没有得到心仪岗位的学生还在四处奔波,已经签约的学生要应付用人单位叫自己实习的合理或不合理要求。空间上讲,毕业设计问题往往在学生内心世界中被挤到边缘位置。现在教学管理部门对毕业设计一管到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要求都力图既严格又规范;学生管理部门强调一次就业率和同期就业率的统计,是学校和学院被上级主管部门代表社会对学校办学能力的衡量指标[2]。两手都要硬,完全正确,但教师再也腾不出第三支手。毋庸讳言,就业对学生很重要。但是第一岗位真的对学生一生就那么重要吗?创新意识强调的应该是行动上的“创”,强调的是内容上的“新”。

5.4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不接轨

外资企业和我国一些大型股份制或者规模化企业,在选择和接受新毕业大学生以后均要安排他们接受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这种训练无论如何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但当前,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见习或简单的岗前培训就应独立承担相关技术工作。我们应当承认这一现实,不能天真地认为理论上系统工作养成训练完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学校仅仅进行一般知识介绍就能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为什么当前考证之风如此盛行,其实原因在于用人单位专业需求与学校培养内容显然不接轨,而这些内容以“全面总结和衡量大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设计为代表。用人单位当然认为学校无法仅仅用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就能满足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尽管这些证书大部分是名实不符的。各专业负责人应当将毕业设计课题选题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考虑本专业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关键的问题,并且将其提炼成可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参考文献:

[1]廖志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1).

[2]徐志江,等.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及问题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1(7).

上一篇:探究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提高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