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撒哈拉,穿越茫茫沙漠

时间:2022-09-26 03:33:15

驰骋撒哈拉,穿越茫茫沙漠

自驾路线

1.开罗出发,径直向西,简陋的清真寺附近打点,加油;

2.向西,直到绿洲巴哈瑞亚;在小镇里的接待处(需要当地地接提前联系)吃饭、改换性能最好的4X4越野车;

3.再次出发,需经过两个检查关卡,进入沙漠,有严格规定,不能随意进出;

4.在当地人的引领下,开始沙漠中的穿行;

5.夜宿白沙漠,晚餐,篝火晚会;

6.次日清晨,再次出发,能邂逅不死树、沙漠水源,探访山谷样的沙漠区;

7.下午返回开罗,途中在沙漠客栈洗漱、吃饭。

坦白地讲,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冒险的女人;我也不像三毛那样浪漫,跑到沙漠中来一个惊世骇俗的婚礼。也许是好奇心在召唤,也许什么都不是,只为了一种感觉,我走进撒哈拉沙漠。

我们奔赴的区域位于撒哈拉沙漠东部,那片最荒凉的,也是最奇特瑰丽的部分,也是埃及的撒哈拉。

这片广袤的沙漠,形成于250万年前。而我最早对撒哈拉的了解,是小学时的地理课本、是歌曲《橄榄树》、是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是以沙漠为背景地发生的数个电影故事,我知道那里是无数冒险家的乐园,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的淘金地。

早上8点05分,我们天南地北十几个人坐上旅游大巴上路。这只是进入沙漠的前奏。车子沿着柏油公路从开罗出发,径直向西,朝着绿洲巴哈瑞亚进发。

出发:穿过小镇和驿站

车窗外,是看不到边际的苍茫和静寂,也鲜有飞鸟和走兽闯进视线。直到遇见一个中途休息站,才从车上纷纷跳下来。周围除了平坦的荒漠,就只有一座简陋的清真寺。休息站的空间挺大。有时,忽然会进来很多人;有时,空无寂寥。

食品、饮料倒是贮藏充分,这里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给养站。不远处,还有一个进入沙漠最后的加油站。10分钟后,我们继续上路。

车上,没人愿意打破暂时的宁静,我们只是和车窗外茫茫无际的沙漠目光交汇。这样的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经过数个检查站,终于惊喜地看到前方沙漠上,兀然冒出一座小镇,小镇简陋的房舍中,挺拔出枣椰树林的绿色。

终于到了,一个离出发地开罗最近的绿洲——巴哈瑞亚。长期以来,这里被公认为最缺乏吸引力的地方,但最近几年,却传出了惊动天地的考古遗址发现——木乃伊谷,让人不得不对这个地方刮目相看。埃及人真是太幸运了,守着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卖门票、做好接待服务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车,缓缓地,在狭窄的、古老的围墙构成的巷道中,小心翼翼地向一个客栈而去。这是一个里面比外面更有感觉的客栈,类似休息大厅的房间,布满阿拉伯饰物元素,和刚才简陋、粗野的环境对比,感觉像进入了五星级酒店。

我们要在这里改换性能最好的4X4越野车。每车除了司机,只坐2至3人。在进撒哈拉之前,先把肚子填饱,这是最后一个可以像模像样吃饭的机会。颜人的蔬菜、浓稠的豆酱、水果、饮料,还有一个好听而耐人寻味的餐点“小鸟的舌头”……

抓紧时间上路。大漠黄沙,无边驰骋。出现一个陡峻的大沙坡,轰一脚油门,身体从座位上弹起来,心都要飞起来似地。

回头望去,沙坡已被远远甩在了后面,留下车轮驶过的弯曲痕迹。这一带的沙漠比较细腻,泛着沙漠常有的淡金色,很快就被另外一种沙漠占据视野。

沙漠像玩起了变脸术,刚才还是光溜溜、金灿灿的,这会儿好像是长满了黑压压的雀斑。黑沙漠持续了很长时间,颇有大峡谷之风,雄伟苍凉。直到眼前冒出一个高山,才略有所悟。地壳运动,板块碰撞,火山喷发把黑色的泥浆喷发出来,蔓延到沙漠的四周。风沙,连年累月地把风干的泥浆吹送到远方,最终在大沙漠上制造了这片别样的景观……

发现:传说中的宝物

我可以发挥无数的想象力来予以描绘,而那撼动心灵的情绪,真不如亲身走一趟来得真切。车队在没有植物的沙质岩山与绿洲间一路穿行,忘情挥洒的瞬间,我几乎忘了呼吸。

据说,古代对撒哈拉的记录与今日所见雷同——一个广阔无垠的可怕障碍物。埃及人只控制他们邻近的绿洲,有时也控制南面的土地,但是顾及不到整个沙漠。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世纪,很多是始于偶然对非洲内地的水道产生兴趣。但是,对于沙漠的注意力,也就此拉开了视觉丰富的大幕。

长久以来,撒哈拉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但却是世界知名职业探险家前赴后继的乐园。每一个探险家都在茫茫的沙漠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情节不同的故事。苏格兰探险家莱恩穿过撒哈拉沙漠,抵达了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但是在回来之前却在那里被人杀害。法国探险家卡耶乔装成一个阿拉伯人,从南部越过撒哈拉沙漠到北部访问了廷巴克图后生还。

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不再遥远,我这种玩家的好奇心也得以满足。每次车轮子一转动,都会下意识地去想:前方会是什么样?会不会遇到危险?会不会寻到宝物……

再次出发了,又经过两个关卡,可见进入沙漠,不是有辆车就能随随便便开进去。驰骋了一个小时,才见到一个简陋的歇脚地。简单布置起来的小地摊摆放了不少沙漠汉子风格的围巾。沙漠上,埃及长绒棉制作的红蓝格子围巾,可以起到遮阳、防晒、防沙等。

休息后继续上路。“看,那是什么?”荒漠上,凸出两座亮晶晶的石头小山包,有人发现新大陆似地叫着,我紧跟着跳下车,朝那个方向飞速地跑去。

玉石、玛瑙、琉璃?别瞎猜了。捡起一块,放在手上,吹掉上面的浮灰,晶莹剔透,貌似水晶啊!领队是经验丰富的埃及人。“真是好运气,你们找到水晶了。”“这就是撒哈拉传说中的宝物啊!”

宿营:与沙漠狐擦肩而过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旅程仍将继续,我们要在太阳落下去之前找到预定的宿营地。我向窗外探出头去,慵懒地不想做什么。

景象,随着车轮的转动而不断变化。迷人的沙漠日落让我久久回不过神来,直到来到沙漠中我自已命名的“撒哈拉白宫”大本营。

这就是让我仰慕很久的白沙漠。一簇簇的“白蘑菇”遍布四周,像是电影特技般地冒了出来,车队仿佛是在雪地上驰行。风化后的白石头形状各异,在夕阳下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美丽。日落后的沙漠,凉风习习。放眼望去,仿佛身处月球表面。

一股浓香的味道飘了过来,回头一望,禁不住又一次欢跳起来。营地魔术般地展现在视线里,白色的大帐篷一字排开,亮着数盏阿拉伯风格的灯,几十个红色的小帐篷散落在两侧,布置成大大的环形,大帐篷的一侧连着一个露天厨房。盛大晚宴随着贝都因式的烤全羊登场而开始了。

炒菜、煲汤、烤肉、沙拉、加了香料的米饭、烤饼、水果、饮料、矿泉水,还有咖啡和茶。来撒哈拉赴宴,在沙土上开席,在荒寂黑暗的沙漠上享受着眼前的一切,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酒足饭饱,夜宿白沙漠,做一个会笑醒的美梦。

晨曦,天空刚露出迷人的朝霞,我就一骨碌地从帐篷里爬了出来。附近的白沙堆若隐若现,在清冷的空气中呈现着不同造型,遗世独立。我循着昨晚在沙漠上留下的足迹向20米开外的沙窝处走去,看看半夜仰卧沙漠疲倦入睡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引路的蜡烛灯早已熄灭,只有玻璃罐子倒在那里。忽然,一溜细碎的脚印冒了出来,清晰如刻,斜插着奔向我睡的地方,最近的距离不足半米。天哪,沙漠狐狸光顾了我的营盘,不晓得它是否停留下来,打量我这个过客?

探究的仅是撒哈拉很小一部分

太阳升到60度的方位时,我们再次启程。旋转的车轮在空旷的沙漠上留下车辙,留下我造访撒哈拉的印记。沙漠变换着形态让我欣赏着它的粗狂的容颜,一会儿是连绵起伏的沙包,一会儿又是高耸徒手难攀的沙柱……漫无边际的黄色,偶尔会让人想到世界的尽头。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隐约出现了一点绿色,在沙漠上显得格外突兀。随着车子的行进,绿点越来越大。那是一棵活着的树。在这棵树的周边,还有棕榈树和椰枣树存活着,地上落满了干涸的椰枣。这些椰枣作为一种探险回忆,被我带回了家园。

我在沙丘的周围晃荡,很快在50米外发现了一处流动的水源。之所以有生命迹象的发生,秘密就在于这个地下水源。水源很小,源头却深不可测。

旅程继续,远处沙包连绵,干枯的棕榈树几乎无法生存在前方的沙地上。我惊呼起来,因为再次看到沙漠狐狸的脚印。循着狐狸的脚印,我攀上一片坚硬的高地,高地上有一枚枚铜板样的圆环。向导说,这些圆环是海洋生物的化石遗骸。

原来,很早很早以前,撒哈拉是另外一副面孔,是一片生命繁盛的海洋。

在这浩淼无垠、空阔荒凉的地带,大自然真的是充满无穷无尽的奇迹,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神秘隐匿其中,诱惑着人们前来探寻。

我仅仅探究了撒哈拉很小的一部分,却足够了。有人说:在沙漠,比在闹市更容易体会幸福,在撒哈拉,尤其如此。神树、水源、绿洲……前路漫漫,有旅行者的期待、困惑和惊喜……那风蚀过的每一粒沙子,都有灵魂和悟性,有属于我独有的印记。

旅游攻略

航班

埃及航空公司MS956班机,晚00:30从北京前往开罗。次日凌晨5:40到达。

自驾

在埃及自驾,持中国驾照是不合法的,需要办理相关证件。各家中国旅行社、埃及地接车队都可以办理。包车或者加入当地地接车队,请当地人做司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他们有丰富的沙漠驾驶经验,还可兼作向导。

注意事项

冲沙时如遇到沙陷,团队精神很重要。先把车底的沙子挖走,同时放掉轮胎的一部分气,再在轮子上垫上防沙板,然后把车子摇一摇,最后就是大家选一个方向把车子一齐推出来。撒哈拉自驾时速度可达100多公里每小时,头探出窗外时,小心吹到脸上的沙子,会似刀割一般,尽量裹好头巾、戴上太阳镜等。防晒用品必带;备足饮用水。沙漠上的水晶物不准外带,回程关卡会检查。

上一篇:玄一书道论坛 下一篇:玉石蕴含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