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 谁是最差投行

时间:2022-09-26 02:39:53

IPO出现“三高”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作为保荐人的券商也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度包装企业,拔高市场预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三高”。

新股上市破发潮汹涌。最新统计显示,自去年IPO重启以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总数已增至67只,新股破发规模也达到了新股发行总数三成。

大比例的“破发”,一方面折射市场的低迷,投资者对新股如烫手山芋,避之不及;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股定价存在一定问题。

发行机制仍需完善

一年前证监会,明确提出发行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市场化方向,但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并没有改变IP0的“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数据显示,2009年上市的111家公司首发市盈率为53倍,2010年上市的143家公司首发市盈率却接近60倍,市盈率在不断抬高。

IPO出现“三高”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作为保荐人的券商也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度包装企业,拔高市场预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三高”。

虽然保荐人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为发行人募集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但如果其定价不能被市场接受,上市后股价大涨或大跌,那么,包括保荐人在内的一批机构投资人,其定价水平就存在问题。

由于是实行询价机制,但询价区间最初是由保荐人确定的。也就是说,最终发行价有多种因素决定,但保荐人提出的询价区间起了关键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股票上市后股价的波动幅度大小,可以视为其定价是否得到市场承认的要素。也就是说,保荐人的定价能力如何,可以成为衡量保荐人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差:海通、中信建投

从去年新股发行改革至今一年问,可以看到,既有一些上市至今股价破发幅度非常大的公司,也有一些涨幅惊人的公司。这两者都表明公司当初的发行价偏离了市场,保荐人看走眼了。

按照这个标准看,如果评选最差投行,海通证券是不二人选。由其担任保荐人的华泰证券上市至今股价下跌了30%,成为今年破发最严重的新股之一,50家参与网下打新的机构悉数套牢,机构浮亏超过10亿元。海通证券连对本行业的券商股定价都如此离谱,可见其投行水平的低下。

另一只由海通证券担任承销的博云新材于去年9月底上市,至今涨幅高达244%,排名上市后股价涨幅最大的前5名,更离奇的是,它在上市首日股价就翻番。新股发行价定位极为不准确。最差投行海通证券或许名副其实。

除了海通证券外,中信建投承销的中国化学、奥克股份2只新股都在破发军团中排位靠前,至今它们的跌幅为23%和19%,而奥克股份更是5月20日上市,短短几个交易日股价即大挫。中信建投承销的东方园林则是一只大牛股,上市至今股价已上涨300%以上,投行对发行人的价值发现功能似乎也没有体现出来。中信建投可与海通有一拼,共同成为最差投行。

最能圈钱:国信证券

高市盈率的发行一直是市场诟病的主要问题之一,创业板推出后,有的投行更是把发行市盈率推高到了极致。

金龙机电高达126倍发行市盈率创出了A股市场的最高纪录。该股从去年12月25日上市以来股价即逐渐走低,目前也加入了破发军团。保荐人国信证券只为发行人多圈钱,而不管市场其他投资者,因此,国信证券成为最能圈钱的投行。除此之外,创业板还有6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突破100倍。

最能忽悠:中投证券

除了高市盈率外,高发行价也频频突破市场纪录。海普瑞148元的“最贵IPO”已足以让中投证券一举成名,高价也为海普瑞超额募集了近60亿元的资金。在“水涨船高”的发行价背后,保荐人也从中分到一杯羹。Wind数据显示,仅此一单,中投证券就赚得2亿元。

在抬高发行价的同时,没有华丽的包装是万万不能的。中投证券也为海普瑞乔装打扮,如,海普瑞的招股说明书称,公司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也是我国唯一同时取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P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但事实上,至少有3家其他企业也获得了相同产品的FDA认证。“唯一性”就大打折扣了,招股书甚至可能被认为“涉嫌欺诈”。高发行价在上市之后终于没能撑住,上市3天后破发。中投证券成为最能忽悠人的投行了。

几年之前的中石油在上市之前,也被保荐人发扬光大其辉煌业绩,大肆宣称是“亚洲最赚钱公司”,过度的包装让中小股民对中国石油的未来无限憧憬。该股上市后中小股民天价接盘,导致至今还深套其中吃足苦头。当时担任中石油承销商的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瑞银证券。如今忽悠人的投行又有了后继者。

最不靠谱: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承销的2只中小板股票,创出了上市首日开盘价破发近10%和涨幅近300%的两项纪录。6月1日上市的天虹商场开盘价就比发行价下跌了9.75%,创出了下跌最快纪录。而4月13日上市的新亚制程,开盘就大涨296.53%,成为上市开盘涨幅最大的股票。新股定价有些离谱。招商证券由此成为最不靠谱的投行。

上一篇:结构性机会仍可寻 下一篇:翻不上2655点有麻烦